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之后,林天发现自已与史密斯之间竟然难分胜负!两人你来我往,招式频出,每一招都蕴含着巨大的威力,但却始终无法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这场激战不仅让林天对史密斯那深不可测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令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对手绝对不容小觑。
在两人脱离一段距离后,给了聂政一个眼神,一旁的聂政心领神会,立刻指挥士兵们有序地调转方向,跟随林天一同踏上归程。
在回程途中,林天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与史密斯的交手过程,暗自思考着应对之策。而身后的大军则保持着高度警惕,以防敌人趁机追击。
在大军有条不紊地安排回营之后,林天面色凝重地将聂政、祝威和林战三人召集到营帐内,共同商讨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林天率先打破沉默,开口说道:“诸位,今日这一战,想必大家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史密斯那一方的强大实力。若是采取正面强攻的策略,恐怕咱们这边将会承受巨大的损失啊!”说罢,他不禁微微皱起眉头,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众人听闻此言,皆是心有戚戚焉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林天的看法。这时,聂政略作沉吟,缓缓开口道:“将军所言极是。依属下之见,咱们或许可以考虑采用迂回战术。不妨先派出一队精明强干之人前去探查一下对方的后勤补给线所在位置,然后瞅准时机一举将其截断。如此一来,敌军势必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导致军心大乱,届时咱们再趁势出击,定能取得奇效!”
然而,祝威却摇了摇头,出声反对道:“不妥啊,聂司令。要知道,那史密斯向来为人谨慎小心,对于自已的补给线定然是严加防守,固若金汤。咱们想要轻易得手,只怕没那么容易啊!依我看,倒不如佯装败退,故意示弱于敌,引诱他们追击而来,从而落入咱们事先设好的埋伏圈内。这样既可以避免与敌军正面交锋时造成过大的伤亡,又能够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正当两人各抒已见之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林战突然摸了摸下巴,插话道:“其实吧,我倒是觉得还是直接选择正面开战更为妥当些。毕竟他们的补给线距离战场可要比咱们近得多呢,如果长时间拖延下去,对我方反而不利呀!”
林天静静地听着众人提出的各种建议,始终没有急于表态。只见他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发出一声声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响,似乎正在心中仔细权衡着每种方案的利弊得失……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林天毅然决然地决定采取正面硬刚这一策略。毕竟就当前的局势而言,他觉得自身仍然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从兵力对比上来看,双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知道,林天所率领的军队数量多于敌方,他这边还有一支仆从军可以作为辅助力量。虽说这支仆从军的战斗力相较正规军可能稍显逊色,但他们也绝非一无是处。在关键时刻,这些仆从军说不定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呢!
林天深知上次作战中的不足之处,他决心要针对这些问题对军队展开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特训。为此,他日夜操劳,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详尽的训练计划。
一方面,林天着重强化士兵们的体能和战斗技巧,通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他们能够在战场上保持持久的战斗力;同时,他还邀请了各路高手来传授各种精妙的战术和招式,以提升士兵们在实战中的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林天也注重发挥军队自身的优势。对于那些擅长近战的士兵,他专门安排了更多近身搏斗的训练课程,力求将其近战实力发挥到极致;而对于善于远程攻击的士兵,则加强了射击精准度和速度方面的训练。
此外,林天下达命令,任命英勇善战的林战为仆从军的统领。林战接到任务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对仆从军进行严格的训练。他不仅要求仆从军在体能和技能上有所突破,更强调团队协作和纪律性的培养。每天清晨,仆从军都会在林战的带领下进行晨练,包括长跑、负重行军等项目,以此锻炼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力。下午则是战术演练和武器使用的培训时间,林战亲自示范并纠正每一个士兵的动作,确保他们都能熟练掌握各类武器的运用方法。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训练时光,那支原本略显不适应和稚嫩的军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体能训练、战术研讨以及实战模拟演练等一系列严格且系统的训练措施,使得每一名士兵都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成长与蜕变。如今,他们个个身强体壮、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果敢。
从个体来看,每个士兵的战斗技能都有了大幅提高。无论是枪法的精准度、近战格斗技巧还是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都已今非昔比。曾经那些在训练中叫苦连天的新兵们,如今也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高难度任务,并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勇气。
而在团队协作方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士兵之间的默契程度越来越高,彼此间的信任坚如磐石。在执行任务时,他们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紧密配合、相互支援,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战斗集体。这种高度协同的作战方式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林天作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改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他深知,眼前这支日益强大的军队已经具备了战胜任何强敌的实力。当想到下一次战争来临时,林天坚信,这支队伍必定能够一雪前耻,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敌军,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http://www.qiushuxsw.com/book/KKcjl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