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报纸娱乐版和财经版的头条,都被《高山下的花环》的票房奇迹所占据:
“《高山下的花环》泪洒神州,票房登顶创纪录!”
“真实的力量无可阻挡!主旋律电影迎来票房春天!”
“高山之上,花环绽放!唐雨橙团队再创奇迹,市场用脚投票回击质疑!”
“叫好又叫座!《花环》诠释中国电影的深度与广度!”
影院经理们喜笑颜开,纷纷主动联系胡胜利要求延长放映周期并增加排片。之前那些在排片上犹豫观望的院线,此刻肠子都悔青了,争先恐后地加入放映大军。
大街小巷,谈论《花环》剧情、人物、尤其是那些催人泪下的片段,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梁三喜的遗书”、“靳开来找水”、“玉秀的坚强”、“梁大娘卖猪还债”这些情节,连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深深烙印在亿万观众心中。
《高山下的花环》在国内创造的票房神话和引发的巨大社会反响,其冲击波迅速越过国界,传到了海外。
嗅觉敏锐的国际电影发行商们闻风而动,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部来自中国的战争史诗巨制。
首先行动的是东南亚和港台地区的片商。
华人文化圈的共情基础,加上张来儿前期在港岛成功预热的口碑,使得引进谈判异常顺利。
香港银都机构率先宣布购入版权,并迅速确定档期,宣传语首接借用了港媒之前的赞誉:“血染的风采,泪铸的丰碑!”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发行商也紧随其后,看中了影片中超越地域的普世情感和震撼的战争场面对当地华人乃至本土观众的吸引力。
台湾地区虽因政治因素引进存在波折,但民间要求观看的呼声极高,一些片商也在积极寻找“曲线救国”的途径(如通过第三地发行录像带)。
更大的惊喜来自西方主流市场。
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的选片人几乎在票房捷报传出的同时,就向唐雨橙团队发来了邀请函,希望影片能参与次年的竞赛或展映单元。
他们被影片所展现的宏大叙事、深刻人性刻画以及独特的东方战争视角所吸引,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力量的一次重要展示。
美国好莱坞几大制片厂和独立发行公司的代表也纷至沓来。
米高梅(MGM)的一位资深买手在看过样片(配有英文字幕)后,激动地表示:“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战争片!
它关于家庭、牺牲、承诺和在一个巨大变革时代中人性的挣扎。
梁三喜、玉秀、梁大娘这些角色的情感力量是普世的!那些战争场面也极具视觉冲击力!” 福克斯(20th tury Fox)则更看重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认为在“越战反思”题材之后,这部展现东方战场和军人精神的中国电影,可能填补某种市场空白,吸引寻求深度观影体验的观众。
他们开出的版权费价格,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的纪录,超过之前的110万美元,
日本的发行商则对影片中体现的“忠义”、“信守承诺”(梁大娘还债)以及家庭纽带等与日本文化有共鸣的元素表现出浓厚兴趣,同时也惊叹于中国电影工业在战争场面还原上的进步。
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国际邀约和优厚的报价,唐雨橙团队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
负责国际事务的张来儿成为了这场全球博弈的核心。
张来儿深知这部影片承载的分量。在谈判中,她展现出专业和强硬的一面。
对于西方片商,她强调影片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而非仅仅将其视为“战争奇观”。
她明确表示,任何引进版本必须尊重影片的完整性和精神内核,删减敏感内容的要求基本不予考虑(尤其是涉及军队内部反思的部分)。
同时,版权费也必须匹配影片的价值和其在国内取得的巨大成功。
团队没有选择“一锤子买卖”卖给一家全球发行商,而是采取分区域授权策略。
东南亚和港台由熟悉当地市场的发行商操作;欧洲倾向于与有深厚艺术院线资源的公司合作,重点冲击电影节奖项和长线口碑;
北美则选择了一家既有商业发行能力又对艺术电影有运作经验的独立公司(如米拉麦克斯Miramax这类),确保影片能在合适的艺术院线上映并得到专业影评人的关注。
在唐雨橙的授意下,张来儿在谈判中始终将《高山下的花环》定位为中国电影工业发展、中国文化精神的一次重要展示。
她强调引进这部影片,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理解中国军人精神和普通民众情感的机会。
这种定位提升影片的格调,也赢得了不少有远见的国际片商的尊重。
对日本市场,张来儿则采取了更为谨慎和细致的策略。
她要求日方发行商必须做好充分的文化背景阐释(如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背景),并严格审核宣传材料,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误读或历史争议的表述。
同时,她也着重推介影片中超越战争的人性光辉和家庭价值,以期获得更广泛日本观众的共鸣。
谈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差异、市场预期、甚至某些政治因素的干扰都曾出现。
但在张来儿高超的斡旋技巧、影片本身过硬的质量以及中国国内市场巨大成功的底气支撑下,一纸纸代表着《高山下的花环》即将走向世界的发行协议,陆续在唐雨橙团队的办公室内签署。
当张来儿将一份份签有不同文字、代表不同区域的合同摆在唐雨橙面前时,即使是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的掌舵人,眼中也闪烁着激动与自豪的光芒。
“唐局,”张来儿微笑着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巨大的成就感,“我们的《花环》,真的要开遍世界了。”
唐雨橙拿起一份北美发行的合同,看着上面陌生的公司logo和天文数字般的版权费,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些长眠在南疆的英魂,看到了玉秀和梁大娘坚韧的身影。
“这不是结束,张知青。”唐雨橙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只是开始。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什么是压不垮的中国脊梁,什么是我们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血与泪、爱与牺牲浇灌出的——高山下的花环!让世界都看看!”
窗外,秋日的阳光正盛,照亮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照亮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崭新道路。
《高山下的花环》,这朵用血泪与真情浇灌的奇葩,己然在国内傲然绽放,其沁人心脾的芬芳,正携着不可阻挡之势,飘向更辽阔的远方。
(http://www.qiushuxsw.com/book/Kwcuj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