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橙只是稍微纠结了一下,别看这人长得十分凶恶,但唐雨橙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畏惧,一来是有空间的能力,真惹自已不舒服了直接给他收进去。
二来是光天化日的,周围还是摊贩,除非这人以后都不想做生意了,所以不怕这人抢劫。
索性就坦白,“不瞒你说,我呢确实有些东西打算拿出来卖,不过和你这巷子里卖的物件可有些不大相同,所以我就拿不定主意,这不特地来探探路。
听到唐雨橙的话,这位大高个眼睛一亮
“哦!小兄弟,你不妨说说看,我这地儿虽然不算大,不过稀奇的玩意儿也见过不少,猴头菇都能吃得下,如果你在我这都没法出手的话,那其他地方也就甭去了。”
“行,那我就说一说,我呢有些关系每个月都能弄到一些肉,也就是所谓的三等肉,不像是这巷子里的全都是带毛带皮的,我那肉是经过处理的猪肉,怕别人查到来源,不知道你这能不能卖”
这人听到唐雨橙说的是猪肉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已经是心跳都加速了。
虽然他们这也经常能弄到肉,不过大多都是山里的山货,山货这玩意儿说好听点是吃个稀奇,但要你顿顿吃也没谁会想买的。
大多数居民们还是想买猪肉,不论是一等肉,二等肉还是三等肉。
其实一等大肥猪的肉反而没那么受欢迎,价格贵。
二等猪肉是最受欢迎的
三等肉其次。
三等的虽然说偏瘦比不上一等肉肥肉多,但三等肉价格便宜啊!
拿一等肉来说,可能一斤要卖近九毛,二等肉就只需要接近八毛,三等肉只需要接近七毛。
如果不是节省一点的家庭,大多数都会选择买二等肉或是三等肉。
然后又在这些肉里往肥的挑。
不过能来黑市买肉的,基本上都是给家里补贴身体的,虽然都是蒙着面来,但大高个知道大多数都是工人才会来买肉。
所以哪怕是三等肉,也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抢着买。
“哦!这位小兄弟,来来来,咱们换个地儿说话”
唐雨橙也不怵,跟着大高个儿走进一处废弃的房子里。
大高个打了声招呼,有两个人立马就给他倒上了清冽的茶水。
“小兄弟,做你们这行的规矩我知知道,货我这里能收,价格好商量,有多少收多少。”
“你下次来就不用在这摆摊,直接把货交给我就行。”
唐雨橙也不是天真的傻子,哪会那么容易相信人。
“这位大哥,我确实能弄到一些肉,不过你也知道咱做这一行的,可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凡事都得谨慎一点,这样吧!过段时间我找机会弄一批来,咱们先互相掂量掂量,路子硬不硬?”
大高个也点头答应,做买卖讲究的是一回生二回熟,
他也不知道唐雨橙这人本事咋样,这年头能弄到计划外肉的,不就是那些个地方么。
肉联厂,公社,兵团……
当即就点了点头,“行,小伙子下次来你直接报我的名字,我叫刀疤”
“行,刀疤哥,那下次再见。”
唐雨橙离开了这条巷子。
左右想想他来这县城还什么都没买,就这样回大队去不大合适。
又去供销社买了点花生,买了半包白糖,他买这东西可是大有用处。
唐雨橙想过了,光靠坐牛车前往各公社打听黑市的下落,这一点都不靠谱,还得去寻摸借一借大队长的自行车。
大队长的自行车不是他自已的,是公社分给他开会用的,不过借来用用总没事吧!
东西很顺利的就买到,没有遇到营业员用鼻子孔看人,瞧不起他,他又装13买一大堆东西的打脸场面。。
营业员没啥表情的给他结了账。
出县城也比较顺利,拉牛车的师傅之前唐雨橙跟他打过招呼,坐着牛车回了大队。
不过等他到大队长家的时候,大队长家门口呜呜嚷嚷聚了一群人,有大队长,有知青,有民兵,甚至还有看热闹的不少人。
“咦,唐知青怎么你也来了?你提的这是啥?”
唐雨橙有些尴尬的挠挠头,毕竟让人看到来送礼,到底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刚才他还在路上又放了两盒冻疮药在礼物里,来这五星大队,见识到最多的就是生冻疮的人。
“大队长这不是来找你有点事儿吗,我需要借自行车用一段时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唐雨橙借车虽然是送礼,不过谁借自行车到底都会给几毛钱的,他拿这些东西虽然说稍微贵上一点,长时间用车也能理解。
大队长打眼一看有半包糖,还有花生,还有几盒冻疮药。
冬日一进九,零下三十二三度是常态,冷的记忆,凝固在思维深处…
在农村就是这样,冬天冷得人骨头发酸,家里玻璃纸上早晨起来全是窗花,那是一种棱形四散的冰纹。
大家也都是两间房,厨房里的水缸都是冻成冰的,屋里只有一个火炉子……
条件很艰苦的,每年手都会有冻疮,就像是芽芽现在这样,小手红肿,稍微热一点就又痒又疼,有些时候睡觉都会难受得睡不着。
芽芽手上的冻疮就是太痒被挠破了,往外渗着清水。
住牛棚那几人比芽芽还要严重,手脚开裂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大队长认为自已不是什么好人,但绝对算不上个坏人,村里还有不少人家都饱受冻疮的伤害。
但谁又舍得去花钱在县城里买冻疮药呢!
大多都是用萝卜皮烧热水烫一烫就好,住牛棚那两个人更是厉害,现在那脚上的裂口都让他们无法工作。
再加之牛棚环境恶劣,裂口都有感染的趋势。
唐雨橙拿着这冻疮药确实作用不小,自行车是公家的,再把冻疮药用在村里人身上,简直就是完美无缺啊!
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看看还是人家唐知青会送礼。
借自行车也只是自已的一句话而已。
王母看着被自已擦得反光的自行车有些不大情愿。
大队长把糖还有花生塞给她,王母这才喜笑颜开。
天气冷家里没啥事儿做,火炉上烤着花生,再烤两个地瓜土豆,叫上姐妹们可以聊一整天。
“拿去”,大队长看了一眼唐雨橙,笑呵呵的从兜里掏出钥匙。
钥匙发出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唐雨橙眼疾手快的接住钥匙。
临走前有些疑惑不解的看向周围的人。
张来儿和李向北竟然双双出现在这。
还有唐雨橙不知道姓名的猥琐男青年,看装扮应该是村里人。
扒院墙的大妈们。
一群和芽芽一样,手上长着冻疮的小孩,这一帮群人组合怎么看怎么奇怪。
但都齐聚集在大队长家,这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李知青,怎么你也来找大队长有事儿啊?”唐雨橙看到了李向北藏怀里的礼品。
李向北有些尴尬地把东西往衣服里收了收,他确实是来找大队长有事,不过他这事儿可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
但这会儿不少人都等着他的回答,就连大队长也一脸的好奇。
“李知青,你是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儿吗?”
李向北看到唐雨橙接过自行车钥匙,脑中灵光一现
“大队长,我也是来借自行车的,这不我才来大队,有很多东西都没备齐,想借自行车去县城里购置些物件”
唐雨橙拿着钥匙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一旁的王母表情有些怪异,她没想到以往两毛钱就能借给村里人骑的自行车竟然成了香饽饽。
这李向北要是早点说来借自行车,还拿了这么一包东西,她肯定早就喜笑颜开了,还闹这么一出。
王秀竹心思聪颖,这个李向北刚才明明说是来找自已老爸办事的,怎么现在又变成借自行车了。
这里面肯定还有她所不知道的特殊原因。
大队长皱了皱眉头,李向北带的东西虽然看不算真切,不过价值可不低。
唐雨橙拿的那些东西就不一样了,糖可以等开春了给村里人化水喝,花生跟村民唠嗑或者开会的时候就吃了,冻疮膏给村里人用。
那些东西可不是单单来借一个自行车就能解释的。
“李知青你也看到了,唐知青你也要借自行车,刚才你又没早点直说,还闹这么一出,让人来大队叫我过来,我还以为发生什么意外了”
“现在自行车都借给出去了,我也不好……
大队长话还没说完。
张来儿就一脸霸气的挺了挺胸,拽了拽李向北的胳膊,“向北,你别担心,一辆破自行车有啥了不起的,你看他们这一家都在拿鼻孔瞧人。”
“你可是首都来的知青,咋能让这群刁民看不起,过两天我给弄一辆新自行车来咱们知青大院,到时候你想怎么骑就怎么骑”
张来儿的话非常霸气。
旁边猥琐的王二赖子看张来儿的眼神就像是在看金元宝。
不少村里人看这个张来儿眼神都有些不对劲。
一辆自行车起码得要一百八九十块,而且还要自行车券,这划下来价格可就要奔小三百了。
村里人每年种地下来都赚不了几十块钱,要买一辆自行车,很多村民这辈子可就是甭想了。
看这个张知青把一辆自行车说得就像是买件衣服这么简单,轻而易举的就说出来了。
严格意义上来说,整个五星大队还没有一辆正儿八经自已买的自行车。
李向北也被这个张来儿的手笔吓了一跳,虽然他在首都从小就骑自行车,
可此自行车和彼自行车不一样啊!
他爸那时候的职位都有人上赶着巴结他家,两个月的工资就能买辆自行车。
但这个张来儿怎么看怎么土。
李向北是聪明人,自从他爸他父母离开岗位之后可谓是见到世间冷暖,他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已最好的。
也没点破,觉得可以和这个张来儿接触接触。
先不说以后有没有发展的机会,但从现在来看,这个张来儿有利可图。
大队长只是深深的看了张来儿还有李向北一眼,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把唐雨橙带来的冻疮药递给女儿王秀竹
“秀竹这药你拿着,给村里的孩子他们擦一擦,看芽芽这孩子手都肿成啥样了”
大队长,留了一盒揣在兜里,他想着等没人注意的时候,自已再把这盒药膏带到牛棚去。
唐雨橙这药膏说是冻疮药其实作用远不止于可以擦冻疮。
原理说白了就是用桉油,薄荷,樟脑树制成的万金油一样,主要是消炎,杀菌,止痒的等作用。
唐雨橙也点了点头离开,没再有兴趣看热闹。
他还有挺多事儿需要忙的。
大队长的自行车是飞鸽牌的二六杠,并不是在四九城骑的二八大杠,虽然是公社上分给他的二手自行车,不过被保养的非常好,连上面的金属面都没有刮花多少。
也就是看唐雨橙送的那些东西的份上,要不然还真不大可能借给他们新知青,这自行车一般都是有急事,生病或是娶媳妇儿的时候,大队长才会借给村里人用的。
这会儿知青点并不是特别热闹。
没事儿的都上山开始砍柴屯柴,也有些在林子里找林蛙或是用簸箕捉点小鱼。
江援朝和李羡鱼他们也不在知青点。
唐雨橙骑着自行车直奔镇里,相比于去县城,镇里骑车的话也就半个小时。
清晰记得上次张婉儿在镇里黑市可是换了半头猪回来。
路上胡乱的在空间内吃了点香肠面包。
这次他同样是没带什么物资去,这镇里的黑市到底是什么情况还不清楚。
很快到了那地儿,唐雨橙也没把自行车停在路边,这是大队上的自行车,别再把人家自行车弄坏了,直接给收进空间里了。
刚才张来儿在提弄一辆新自行车过来,对于张来儿的土豪唐雨橙是深有体会,不过如果她真的能弄来一辆新自行车的话,那对于唐雨橙来说是个好事。
到时候就可以找关系,弄一辆二手的自行车,这样他往返于各乡镇县里都会方便很多。
而且他翻译赚钱的这事唐雨橙打算摆在明面。
用不了多长时间大队上的人都知道他能翻译赚钱,一辆二手自行车对相对于他的收入来说就显得稀松平常。
寻着记忆找到上次来的黑市路口。
不过让唐雨橙惊讶的是这黑市竟然没有负责人看守。
这地虽然很偏僻,但摆摊的人还真不少,也可能他去县里是早上的原因。
反正这里摆摊的人比县里更多,也没有看到类似于管理人员。。
但大家伙都是左顾右盼的做了简单的伪装。
唐雨橙装成买东西的在里面逛了一圈,这地说是黑市,其实就是类似赶大集时候的路边地摊。
也可能是镇里的管理人员们还没开始正式上班,所以这些人胆子才这么大。
有卖草鞋草帽的,也有打了野味,野鸡在售卖的,更夸张的是唐雨橙还看到一只血呼啦的傻袍子,这傻袍子就放在旁边割肉,看起来应该有一大半都被割走了。
能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有人在售卖,唐雨橙甚至有点怀疑自已去那个县城是不是去错了。
仔细想想好像又没啥问题,因为村里人带着东西也走不远,总不能徒步三四个小时跑县城里去,再花三四个多小时赶回来,
一天的时间都不够,从县城里打个来回。
反倒是来这里方便了许多,再加上这两天过年,管理人员没有那么积极,这就让这里的黑市生意更好。
就是不知道这几天节假日过去之后的集市情况会咋样?
如果说继续是这样的话,唐雨橙卖点粗粮,那生意肯定是不错的,
问了一圈,大多数都是想以肉换粮,以物换物,并不是直接卖钱。
因为这些人就算是卖了钱也要配合票据才能买到东西。
看得七七八八,唐雨橙打算先离开这里。
不过还没走出路口,他就看到一样让他非常有兴趣的东西。
猴头菇。
东北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是野生食用菌的重要产区之一。
元蘑、榛蘑、猴头蘑被人们称做东北“三大蘑”,当然,林海中的可食用的菌种极多,估计至少有150种左右。
一个年轻人面前放着七八朵猴头菇,看起来像是长毛比较密集的板栗壳,但唐雨橙却认识这玩意儿。
东北八珍之一,难得的山珍之一,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柳姨在给唐雨橙写的记录里面就有猴头菇这玩意儿。
这东西不但可以当做山珍,药用价值还非常高,一下就来了兴趣。
“兄弟,怎么称呼你,这猴头菇咋卖?”
年轻人蹲在地上,鼻头冻得通红,衣服明显小了一号,手腕伸好长一截,他抽了抽鼻子,这才抬头看向唐雨橙。
见到唐雨橙递过来的烟,赶紧摆摆手。
“不……不卖钱”
唐雨橙有些疑惑,随即他就懂了,“小兄弟,这些猴头菇多重啊!你想换多少粮食?”
这个年轻人抬了抬棕榈叶包着的猴头菇,都是好货,能有两三斤的,我想换十斤粮食。
唐雨橙心里衡量了下,这猴头菇在后世一度价格非常昂贵,但在现在来说价格可就一般,有记录的价格显示,猴头菇的零售价约在七毛钱每公斤。
也就是说在这年头猴头菇三毛五就能买一斤,这小伙子面前放的这些也就只能值一块钱左右。
一块钱买粗粮的话确实就只能买十斤,看来这小伙子自已有算过的。
至于他为啥不把这三斤猴头菇带回去自个儿吃?
这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对于靠山吃山的村民来说,猴头菇这种野生菌类还真比不上粮食给人来的安心。
“行,小伙子,你在这等我一会儿,我给你去取粮。”
他转身出了这条巷子。
走出去几十米远左右,看看没人进空间,拿了些地瓜,土豆出来。
并没有拿玉米等粗粮,
它空间里主要以面粉还有米为主,玉米还真没有多少。
对于这个小伙子来说,地瓜是更好的选择。
像一般的玉米碴子约在九分钱一斤。
像大米的价格也就是1毛3~1毛六居多,当然大米,面粉等都是要分等级的。
像地瓜和粗粮的价格约同于五斤换一斤,也就是说五斤的红薯可以换一斤的粗粮。
他看出这小伙子家境很一般,但非常需要粮食。
唐雨橙又是个不愿意让自已吃亏的,还想让人得到划算。
所以他拿红薯出来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能换十斤玉米碴子的猴头菇,在他这能换接近50斤的红薯。
如果在家里缺粮的话,这是极佳的选择。
虽然也有一点不大好,那就是吃地瓜吃多了爱放屁。
比起饿肚子来说,放屁反而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挑了四十来斤土豆和地瓜。
感受下周围没人,这才回到摆摊的小伙子面前。
唐雨橙打开篓子,“小伙子你看看,换玉米碴子差不多能换10斤,红苕对玉米是五斤对一斤,我这有差不多四十五六斤地瓜,换你这三斤猴头菇咋样”
小伙子生怕唐雨橙反悔,双手紧紧地拽着装红薯的篓子
“谢谢你,谢谢你,我,我答应。”
这小伙子说话都有些激动的结巴。。
“不用谢,你的猴头菇也不错”
小伙子拿起一个红薯就往身上蹭了蹭,大口大口的咬了起来。
自认为做了好事又得到实惠的唐雨橙心情不错,乐呵呵的离开了镇里的黑市。
(http://www.qiushuxsw.com/book/Kwcuj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