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的一番话算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城市户口真就是难得,真可以拿鼻孔看农村人,谁家都以能嫁到城市里去为荣。
大队长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解释太多。
一群人呜呜泱泱的直奔知青大院。
唐雨橙对于这一切还毫无察觉,他正点评李羡鱼做的腌菜呢。
每人一碗大碴子粥,旁边两碟腌菜,喝了一口粥,就着李羡鱼做的辣白菜。
“嗯!这菜不错,盐糖辣椒的比例刚刚好,用来下粥,下饭再合适不过了。
又夹了一块菜根,他皱了皱眉头,“这个就有点老,我觉得这菜根还是要放在坛子最上面为好,放在下面也齁咸了”
太咸了,他从碗里夹起扔给地上的平安,平安汪汪叫,菜刚落地,它就咬在嘴里,不过马上就吐了出来,站在一旁幽怨地看着唐雨橙。
几人对视都哈哈大笑。
年轻人饭量大,一碗大碴子粥指定是不够吃的。
过现在也没到上工的时候,也就将就将就吧。
当然唐雨橙可是不会亏待自已的,明面上他只吃了这一碗粥,等他一个人出去的时候,就要从空间里拿些东西来补贴自已的身体。
再苦不能苦自已。
这边把吃食收拾好,唐雨橙打算找个向阳的地方边翻译翻译稿子,顺便补充一下钙物质。
但知青大院外面呜呜泱泱一片声音,越来越近。
什么年代的人都爱看热闹,唐雨橙也有些疑惑的站在门口。
大队长王建民远远在朝唐雨橙挥手,“唐知青,唐知青,你过来一下”
唐雨橙更是有些疑惑不解。
沈大宝幸灾乐祸的看着他,大队长身后有民兵,甚至还有看热闹的村民。
于是出言讽刺道,“我看有些人指定是拿了村里的东西,你看看这些人是来兴师问罪的。”
沈佳怡也皱着眉头,看着那些村民狂热的样子,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唐雨橙,“唐雨橙你怎么现在成这样了?以前的你可从来没干过坏事,是不是跟着一些人学坏了呀!
她意有所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唐雨橙,你好自为之吧!”
周红兵也皱着眉头。
看着这一群人信誓旦旦的样子,这让他想到之前去其他公社开批斗会的情形,有些怀疑的看着唐雨橙
“唐知青这到底是咋回事,你该不会是真干什么不该干的事了吧?”
唐雨橙双手一摊。
“我话都没说,全被你们说完了,如果说推断能判罪的话,那你们应该全都是无期徒刑。”
众人说话之际,大队长等人已经走了过来
“唐知青,你可真是瞒我瞒的好苦啊”
唐雨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队长,你这说的是啥话,我咋有点听不懂呢?”
“林干事,你还愣着干嘛,这位就是咱们大队的唐知青。
“你好唐知青,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红旗公社五七干事校的干事,这是县文化馆给你寄的东西,由于换了个邮递员没有把地址弄清楚,这不是我们公社上来了”
“你看看这是你的东西不?”
唐雨橙看了看署名和地址,点了点头没问题。
“唐知青,原来真是你干的呀,你可真是太给咱们红旗公社长脸了,能翻译洋文,你可本事太大了呀!”
“听说县文化馆还要提你的稿费,是不是以后每个月都能和作家一样”
林干事言语里透露出羡慕和崇敬。
唐雨橙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大队长,这可真不是我打算瞒着你们,主要是在县文化馆看到在招翻译,而我呢又从小跟父亲学了点知识,但不确定能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所以就没有声张”
“所幸没有辜负县文化馆领导的期待。”
大队长王建明点点头,“不错,不错,唐知青厉害,没成胜,先虑败,有远见,不像某些人事儿都没有办成,早就放出豪言壮语来了。
“你呀,是个低头踏实能干,确实是咱五行大队的作风,不错是个好同志”
大队长连珠带炮的一顿夸,把唐橙都夸得不好意思了。
“行了王大队长,就别往你脸上贴金了”
林干事笑着给了王建明一拳。
知青点的众人也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原来唐雨橙这人不声不响地从县文化馆接下翻译的工作。
大家伙都酸溜溜的看着唐雨橙。
“大队长,公社干部,你们会不会搞错了啊!唐雨橙他什么时候会洋文了,会不会是同名”
沈佳怡提出疑问来,他以前可没少和唐雨橙接触。但从来不知道他有这种本事。
要是知道他有这种本事,何至于委曲求全后勤主任家儿子。
“有些人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有些人眼睛是红的,心是黑的”
“人家唐知青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有这嫉妒革命同志的心理,还不回去多学学思想政治觉悟”
林干事一点不惯着沈佳怡。
沈佳怡又赶紧往后退一步,一脸幽怨的看着唐雨橙。
心里暗想:你早说你这么厉害,早说我就给你了,你为什么不说呢!
明面上说知青是知识青年也,不过人和人之间是有文化壁垒的
他们这群人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高中毕业教程里是有个俄语,也就仅仅只限于几句打招呼,又或者是知道列宁同志的对话语录
但要涉及到翻译,还是英文,是所有人的一个盲区。
相当于是大家都知道这个能赚钱,但是都没能耐呀。
“行了,行了,都安静一下,唐知青,县文化馆带信来说,让你去县文化馆工作,可以把你的粮食关系也转到县文化馆去,你有啥想法?”
林干事这话一说,身后看热闹的村民们一阵轰动。
知青们也羡慕的看着唐雨橙。
李羡鱼有些紧张
江援朝和刘思甜同样是这样。
唐雨橙动手拆起信封来。
“林干事,这事儿我早就跟县文化馆说过了,我现在还需要磨练,在五星大队和劳动人民们一起艰苦奋斗,这才是我的理想”
林干事还想继续做思想工作,“唐知青革命工作虽然不分贵贱,不过革命工作和革命工作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种地劳动这能干的人儿太多了”
“翻译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唐雨橙这会儿已经撕开信封,拿出里面的15块钱,“林干事,你知道县文化馆为什么要把我招进去吗?”
接着唐雨橙娓娓道来。
“你看这是我翻译一篇稿子的稿费,足足有15元,像这样的稿子,我一个月至少能翻译三到四篇”
“也就是说我一个月保底都有近50块的收入,你知道县文化馆招一个临时工需要多少钱吗?”
“它只需要17块钱,哪怕是我转正之后也就需要不到25块。”
“林干事所以你现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唐雨橙的这番话一说完,就连知青们都有些瞠目结舌。
空气中全都是倒吸凉气的声音,一时间连温度好像都低了些许。
虽然都是村里人,不过大家伙对城里的工人也是有概念的,每个月能挣个30多块的已经是高工资高收入人群。
这个唐知青年纪轻轻的,翻译几篇洋文每个月能收入四五十块。
还打算放弃进城的机会。
“行了行了,林干事,小唐同志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县文化馆的想花小钱办大事,这事儿唐知青做的对。”
大队长开口解围。
“可……那可是县文化馆的正式工作呀!你钱拿的再多,跟正式工作也没法儿比”
林干事这话算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就像是后世一个体制内的工作和每年能赚很多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体制内工作一样。
因为正式工可以享受各种好的福利待遇,旱涝保收,最主要是选择当正式工的话可以给亲朋好友们提供便利。
当然他们是不知道唐雨橙有着自已的打算,要是去县文化馆工作,整天就是埋头翻译稿件,还怎么把他空间里的物资卖出去,
而且有一点特别重要,没几年就要恢复高考了,要是他在县文化馆做完正式工之后,人家县文化馆还不一定能让他正常参加高考呢!
这可不是说假话,虽然高考面向所有社会考生,不过有很多单位卡着不让你去参加高考,生怕你考上就走了。
“林干事,谢谢你的好意,真是劳烦你跑一趟了,你也知道我现在还年轻,反正有本事放在这里,啥时候去入职都不晚。”
“行吧!你们年轻人的事儿也也看不懂了”
“哼!没点眼力见的,一辈子在土里刨食能比得上县里的工作吗?”
知青里有人阴阳怪气。
唐雨橙听出是谁,却没当回事,来这里的知青他们都盼着能有一个返城的机会,不被嫉妒是庸才。
把一群人打发走,唐雨橙带着信件回到知青大院。
这事儿所带来的震撼还远远没有结束。
知青大院里可都活泛起来了,有人想着自已能否像唐雨橙一样干翻译的活,也开始翻箱倒柜寻找旧报纸,看上面的招聘启事。
也有些直接对照外文开始翻译起来。
结果就是他们好像真没那个本事。
于是乎唐雨橙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又变了。
如果不是大家都来插队的话,他们在平时生活中都遇不到这样的有才人士。
“雨橙大哥,我的亲哥,你可真是瞒着兄弟好苦啊!你说说你还有啥本事,长得又高大帅气,家里每个月还寄一笔钱来,自已还能翻译赚钱。还会做饭。”
说着江援朝就开始掏唐雨橙裤裆。
“哎哎哎啊,你说归说掏我裤裆干啥?”
“我看看你的鸟还在不,要是个女的我想娶你”
唐雨橙没好气的白了江原草一眼。一巴掌拍在他的后脑壳上。
滚犊子!“掏出来吓你一跳”
江援朝有些妩媚的拉着唐雨辰的手晃悠。
“雨橙哥哥,你教我两句英文呗!
唐雨橙有些狐疑的看了这老小子,他可是立志要当兵,对于漂亮国,樱花国等国家是深恶痛绝,咱现在想起来要学习英文了。
“你想亲学啥”
江援朝不加思索。
“学骂人的,娘王八蛋!瘪犊子。”
唐雨橙心说果然如此,这小子还是不开窍啊,跟他当年学英文的初衷一样,都是学从骂人的词汇开始。
不像是某些人学什么爱老母牛开始的。
“你学那些干嘛?”
“等以后打仗我抓住外国鬼子,上去就是两耳光一顿骂”
“你用碧池就行”
“什么意思”
“”
“行那我就不打扰你翻译稿子赚钱”
江援朝看唐雨橙拿着新稿子趴在炕上,他带着平安打算去村里炫耀炫耀。
主要是好兄弟风光起来了。
他要去听听别人是怎么夸好兄弟的。
“雨橙哥哥,大队上的自行车我给你擦干净了,要不要帮你把自行车送大队长家去?”
唐雨橙想了想,他也骑了好几天了,正好歇一歇,把钥匙丢给江援朝,“行,那你把自行车送大队部去”
想到自行车,咋张来儿还没买到?
不过想想也比较正常,对于她能在老家能搞到自行车券,他并不意外,但来东北能搞到自行车券的话,那就有些困难了。
一般的自行车券只是厂里发给对厂有重大贡献的人,一般来说每年就只发一到两张,还会指定购买地点,有时间限制。
那其他人是怎么购买自行车呢!没错,那就是用工业卷。
在70年代,工业券主要用于购买特定的工业品,如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等“三转一响”商品。
这些工业券通常由地方政府或特定机构发行,只能在指定的国营商店使用,并且不能跨地区使用?。
具体来说,工业券的发放和使用受到严格的计划经济控制。
例如,在河南,工业券用于购买锅、盆、碗、筷、火柴等物品,并且只能在国营商店凭工业券购买,不能还价?此外,工业券的发放既无固定年月,又无固定数量,因此被称为临时购货券?
但工业券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如果说平时使用的工业券的话,一般来说按工资等级,相当于20块钱左右每个月能发一张,用于平时买生活物资,像买搪瓷缸,铁锅可以使用。
但像大件的工业券,像缝纫机,自行车等,每个人一年顶多能发一到两张。
买一辆170块钱左右的自行车,需要15张自行车工业券。
所以很多人存那么多年也就能给家里买一辆自行车,可想而知自行车的难得
张来儿之前夸下海口说要买辆新自行车来,想必这段时间她也知道买自行车的难度。
(http://www.qiushuxsw.com/book/Kwcuj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