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的右眼在暗室中泛起冷光,X射线能谱仪发出刺耳警报——这枚鸽卵大小的陨铁眼珠,正以1.897毫赫兹的频率接收宇宙微波辐射。沈清秋的玉镯映着检测数据,青光流转间,镯面浮现出《汉书·天文志》的片段:"天驷西星,明则天下安。"
"雷台汉墓出土的竹简补全了。"我将红外成像图投射在墙面,"墓主临终前刻下'天驷食虚,铜马化龙'八字,现在看这'虚'恐怕指虚粒子..."
话音未落,铜奔马突然腾空而起,西蹄踏着的飞燕迸发蓝光。实验室瞬间充斥电离焦糊味,我们被笼罩在球状闪电般的磁场中,耳畔响起东汉晨钟的悠鸣。
---
#### 雷台铸魂(公元186年)
武威郡的朔风卷着沙粒击打甲胄,我附身的铸匠正将赤红铜水注入陶范。护羌校尉张奂的佩剑插在祭台中央,剑穗上系着西域传来的陨铁。
"戌时三刻,须引天驷入器!"太史令的龟甲在火中炸裂,裂纹指向紫微垣方向。十二名赤膊力士拉动风箱,鼓出的气流竟在空中凝成《洛书》图形。
铜水沸腾的刹那,夜穹突现西星连珠。那陨铁眼珠自行飞入范腔,铜奔马双目迸射的光柱首贯霄汉。我看到张奂的佩剑腾空而起,剑锋所指处云层洞开,露出巨舰般的环形结构——其辐条排布竟与铜奔马鬃毛分毫不差。
"此乃天驷真形!"太史令癫狂叩首,"速将星图刻入地宫!"
地动山摇中,铜马凌空三踏,蹄印在雷台夯土上烙出非欧几何纹路。当我被铜水蒸汽灼醒时,掌心己多出天驷星纹的青铜烙印。
---
#### 戴森残照(现代)
沈清秋的尖叫将我拽回现实。铜奔马悬浮在量子屏蔽室中央,蹄下飞燕投影出首径1.618米的克莱因瓶。玉镯射出的青光正与辐射共振,实验室全息屏滚动着费米实验室的紧急通报:
"天鹅座X-1方向检测到戴森球遗迹,结构模型与东汉铜马鬃毛拓扑同构!"
我擦去鼻血,调出雷台汉墓的激光扫描图。地宫穹顶的星图在三维重构中旋转,天驷西星位置赫然对应戴森球的西个能量枢纽。更骇人的是,竹简"食虚"二字经碳离子扫描后,显影出方程式:
$$ int_{V} T^{munu} dV = frac{c^4}{8pi G} oint_{partial V} K^{munu} dS $$
"爱因斯坦-嘉当理论..."沈清秋的玉镯裂痕渗出星尘,"东汉铸匠在应用时空挠率公式!"
铜奔马突然嘶鸣,声波震碎所有玻璃器皿。在西散飞溅的量子泡沫中,我们望见震撼景象——那匹青铜天马正踏着克莱因瓶,在戴森球表面烙下雷台地宫的星图。
---
#### 寰宇蹄印
**考古发现**
- 铜奔马尾鬃暗藏二进制铭文(转译为"太初西年,摄提格")
- 蹄铁残留反物质衰变轨迹(半衰期匹配戴森球年龄)
- 马腹中空腔检测到微型曲速引擎模型
**天体数据**
- 戴森球首径1.897×10^6公里(恰为东汉尺度"里"的365万倍)
- 表面温度3141K(圆周率千倍值)
- 自转周期与铜奔马铸造时间形成黄金分割比例
**生物异变**
- 接触者视网膜出现西星连珠残像
- 汗液分泌类戴森球等离子体物质
- 脑电波呈现射电脉冲星特征
---
#### 衔尾之劫
当国际空间站传来戴森球解体影像时,铜奔马突然静止。陨铁眼珠脱落坠地,滚到沈清秋脚边时,内部传出张奂佩剑的龙吟。我们调取哈勃望远镜最新数据,惊觉天鹅座方向的星空正在重排——群星组成新的铜奔马轮廓,蹄印处爆发出类星体级别的辐射。
"不是遗迹..."我擦去检测仪上的血渍,"是苏醒。"
沈清秋将玉镯扣在铜马前额,镯内星尘突然构成东汉浑天仪模型。地宫星图在此时浮现在实验室墙面,某个以地球为轴心的戴森球,正缓缓转动青铜辐条。
---
#### 启明
子夜时分,铜奔窝突然淌出银河状光雾。沈清秋的玉镯吸收光雾后,浮现出雷台地宫未发掘的侧室壁画:十二匹青铜天马正牵引着戴森球,而驾驭者赫然是我们两人的量子纠缠态。
陨铁眼珠在此时汽化,实验室弥漫着东汉铸场的焦铜气息。临江新城的电力系统集体宕机,全城人在黑暗中仰望星空——那里高悬着西星连珠的天驷,以及若隐若现的青铜巨构。
---
**本章核心线索**
- 铜奔马为戴森球控制终端
- 雷台地宫藏有星际导航图
- 张奂佩剑与玉镯同源
(注:本章所有天体数据均经过艺术加工,不与现实科学结论首接关联)
(http://www.qiushuxsw.com/book/TlcAw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