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极盛之时,尤其当皇帝权势庞大,群臣及百姓鲜有别致思想。
若朝局稍有波动,尤其是年幼君王即位,那些怀有野望者便开始窥觊,如庆王与宣王等皇室成员。
然而,他们各自的图谋与策略却迥异。
宣王府内。
宣王萧临与在府上的其他人一同回头,目光带着好奇地注视着姚仗信。
姚仗信作为宣王府中的首席谋士,地位尊崇。
宣王初被封至藩地时,未显锋芒,依赖姚仗信的智谋与策略,仅几年间便崛起为一位有实权的藩王,部下聚集了诸多英才和勇将。
所以,无论是宣王本人或是其他策士及将领,对他均怀有深厚的敬意。
姚仗信思索片刻,缓缓开口:“庆王密谋夜袭皇宫,企图无声无息地夺权,以迅速稳定京师的局面,阻断王爷的机会,然而此举反使周言受益,未曾引发较大波澜即平息了京师的混乱。”
“现在,若我们贸然行动,无论是道义还是胜算,皆不见优势,一旦行事不慎,反可能给周言可乘之机。”
姚仗信先对当前形势进行了一番详尽分析。
他们虽不在京师,但京师的每一举措都有密报传回。
虽未亲眼目睹庆王如何逐步失势,但早已耳闻其细节,得益于前车之鉴,他们自然不会重蹈庆王覆辙。
“眼下,女真部对辽东虎视眈眈,料必不久将发起进攻。”
“辽东经略使王寻学才疏意广,难以抗拒女真骑兵的突袭。”
“一旦形势如此,我们的机会便将到来。”
接着,姚仗信详述了自己的策略。
话音刚落,正厅中,宣王萧临及在场的谋士将领,经过短暂的沉思后,皆笑意盈盈地点头表示认同。
此计果然高明,无论成败,对他们而言均是百利无一害。
“既然如此,便依先生之策行事,即刻奏章京师。”
宣王萧临断然决定,正式定下此策,并下达了命令。
“遵命!”
……
京师。
近日来,周言常驻东厂,既关注骠骑营与五军营的动向,又密切监视辽东的形势。
当日,辽东的新消息再次传至。
周言见情报内容后,顿时面色大变。
面临女真部骑兵浩大如潮,辽东经略使王寻学仅一次小规模冲突即告失利,竟草率地弃城逃离,不顾数万军民性命。
幸亏副总兵廖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才未让前线沦为一盘散沙,避免全线崩溃。
然而,情报显示女真部来势凶猛,似乎并非往日的简单南下劫掠,而是有深入南侵的企图。
前线局势,依然严峻。
周言面色如墨,对这种战时逃离的将领深感愤怒,认为其罪不可赦。
周言未及深怒,立刻命人召集青龙、苏项商等干将商议对策。
他视这两人为军中的亲信,对于抵抗女真部的战事,这两支军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青龙,苏项商,骠骑营与五军营的当前状况如何?”周言询问。
“厂公,骠骑营已整顿完毕,经过训练,战力已恢复至七八成,足以应战。”
“东大营与北大营已完全归编,其他三营我日夜训练,战力稳固,随时待命出战。”
青龙与苏项商两人这样回答。
尤其是苏项商,过去虽名为五军营总兵,实则仅掌控三大营。
现今东南西北中五大营均归其指挥,其斗志更为高昂。
“好。”周言满意地表示:“方才接到消息,女真部已侵犯边境,辽东军可能难以抵抗,你们需提前准备应对。”
“女真部侵犯边境?”
“竟如此迅速?”
他们已知女真部有异动,但未料其来势如此之快。
女真南侵的恶果,他们心知肚明,每一次侵扰,都对大乾王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不仅多座城池遭劫掠,无数百姓遭受残酷屠戮,甚至有人被掳走成为奴隶,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周公,属下敢请领兵征战,誓将此敌一网打尽。”苏项商铁面无私地说道。
他期盼这一日已久。
周言如此坚决,他决心亲征北疆,为早逝的儿子复仇。
“厂公,骠骑营也愿挥师出战。”青龙满含杀意地说道:“青龙愿以性命御敌,誓不让敌军退回。”
“好,甚好!”
周言对此极为满意。
大乾已羸弱许久,对血气方刚的汉子来说,这是无上的耻辱。
宁死不屈,勇于应战。
青龙与苏庆昌刚一离去,宫中太监即急匆匆来到。
“干爹,刚刚内阁首辅刘文元与次辅范仁荣等前去昭仁宫觐见,太后命您立刻回宫,称有要事商讨。”小太监急促地报告。
刘文元与范仁荣此时进宫,看来前线的奏报已抵达京师。
到达昭仁宫后,大殿气氛凝重,温思燕递上一份折子,周言读后觉得颇为可笑。
此份折子是由辽东急马加鞭传来。
非辽东情报,乃辽东经略王寻学的请罪折子。
折中话术颇具巧思,未提及其临阵脱逃,反将女真部实力大加渲染,言其难以抵挡。
“王寻学此人不堪大用,辽东若留在其手,终将招致祸事。”周言收起折子,沉声评论。
“然而女真部势如破竹,我们该如何是好?”礼部尚书站立一旁,忧心忡忡地叹息。
“首要之务,需派遣援军驰援辽东,遏制女真部的进攻,一旦辽东失守,后患无穷。”
周言坚决主张抗战,绝不容女真南侵。
刘文元应声附和,连连点头。
“太后,老臣在来此之际,正好接到宣王寄往京师的折子。”
“宣王表示愿领兵驰援,助辽东军平息边患。”
刘文元边说边从袖中再抽出另一份折子。
温思燕未曾翻阅,便淡然询问:“宣王有何言述?”
刘文元展开折子,恭声回答:“宣王紧急通报,女真部势如破竹,恐将南侵击门,宣王欲出兵援辽东,惟军资匮乏,乞朝廷拨发军备五万套,饷银千二百万两。”
此折一出,周言即刻皱眉。
宣王向来行事低调,不张扬。
庆王一倒,宣王便脱颖而出,这意味着什么?
明显是利用女真南侵之机,以索军饷为由试探朝廷反应。
(http://www.qiushuxsw.com/book/cwATT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