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宫门缓启。
延祺一身素衣,手执金骨折扇,缓缓步入金銮殿前。
萧从礼随其身后,袍角微拂地面,却宛若千军压境,步步杀气。
今日,内阁秘密议会,议题仅一项——
“婉姝旧案翻审。”
大理寺卿、御史中丞、枢密使、六部尚书齐列,朝堂罕有的满位。而皇后未临,太后亦未现,仅由司礼监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翻案,朕命百官密议,昭雪与否,凭证为据。”
延祺抬眼望向百官,不语,只将那柄“血扇”于朝案之上缓缓展开——
扇面之上,赫然书有八字:
“先皇密谕,封剑为证。”
萧从礼沉声开口:
“此扇,为先皇之遗;此命,为血脉之言。”
他将一封帛书高举:
“当年婉姝之罪,源自太后所控‘通敌藏子’。但此为伪造——婉姝所生,并非私子,而是皇族庶支,因避祸而更名换姓。”
“此子,便是……林婉儿。”
全场震惊。
御史中丞失声道:“她是……皇脉?”
延祺点头:“我母,婉姝,确为延王嫡妃,册封后孕有一子,因遭太后所忌,被迫分离血脉,寄养庶族。”
“我以性命起誓,林婉儿为正统皇室之女,其母死非罪、而是忠。”
**
百官震怒,却也疑惧。
正当争论不休,一道声音自暗室而出:
“此言可证。”
一名老者被缓缓扶入殿中,身着旧制官服,左眼蒙纱,一只手臂残破,脚步蹒跚。
“臣,前东厂都察使,韩如舟。”
他跪地叩首,声音颤抖:
“当年婉姝入狱,是臣奉太后之密令;证物是伪,口供是臣代写。真相,是婉姝忠于皇命,却遭陷害。”
满殿寂静。
半晌后,大理寺卿开口:“若韩如舟所证为实,林婉儿当得正名,延王旧案可启。”
御史中丞亦道:“臣等请求即刻封案卷宗,召婉姝案中证人重审。”
议毕,所有人看向延祺。
他缓缓收起血扇,眸中寒光初现:
“既己开局,那就要动到底。”
**
而此时,太后听闻血扇现世,面色如铁。
“他竟真敢出山。”
她缓步入密室,命人唤来御林军副统,沉声道:
“密令——封西山后路,截延祺归路。”
“此子今日出殿,便不许他再踏入宫门。”
副统愕然:“若皇后问责……”
“便说他妄动兵权,擅持非皇旨文书,意图作乱。”
她轻抚玉指,目中一片寒霜:
“就算他有萧从礼,也要血死在宫门之外。”
**
此时,林婉儿于云隐斋内,忽感心绪不宁。
沈兰音披衣而出,递给她一封急信:
“是延祺传的。说今日朝堂己审婉姝案,并公布你的身份。”
林婉儿怔住,手指微颤:“我……是延王嫡女?”
沈兰音低声:“若此为真,你便是嫡皇脉。”
婉儿喃喃道:“可那样,我更是太后必除之人。”
沈兰音看着她,眸中一片坚定:
“可你若不回宫,就再无人替婉姝洗雪。她等你十七年,不能白等。”
林婉儿望向窗外,天光己微亮。
她轻声道:“好,我回。”
“但我不走宫门。”
沈兰音一怔:“那你要……”
林婉儿眼中冷光一闪:
“我走御药司密井,雾宫旧道,七年前我母亲曾用此道送我出宫,如今,我用它送她魂归光明。”
**
同一时刻,萧从礼立于大殿之侧,缓缓道:
“明日,我与延祺,将于午门前焚旧案,为婉姝正名。”
皇后得信,轻声笑道:
“既然开局,那便请百官看一场盛焚。”
而太后,却己下令:
“封午门,调御林军,以雷霆之势斩祁婉之血。”
“天下将乱,我要她们乱中……死。”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0TuK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