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风未停,血书未干。
林婉儿跪在檐下,衣裙染尘,面色却沉静如镜。百官未敢近前,百姓围于城外,皆传“婉姝之女血书为母翻案,太后无言而退”。
而太后并未退。她只是回了未央宫。
**
未央宫内,香雾浓郁,御前女官跪伏于地,低声禀报:“午门之事己传开,城中言论己偏延祺一方。”
太后倚坐榻上,神色冷淡,眼底却是深不可测的寒意。
“哀家本想慢刀细割,偏他二人要快刀斩乱麻。”
“既如此,那便——”她手指轻点凤案,“以毒攻毒。”
女官抬头,小声试探:“太后,皇后在午门出兵,恐怕外朝将有所议论。”
太后轻哼一声:
“议便议吧,她该出手,若她不保林婉儿,那才真坐不稳那张凤椅。”
她取起案上一卷名册,冷声:
“今日之后,凡言‘翻案’、‘正名’、‘昭雪’者,一律收监,慎刑司听调。”
“哀家,要让这股‘清白之风’,断在根上。”
**
与此同时,皇后凤仪宫。
云母灯暖,玉茶香浓。禁军统领跪于阶下,呈上密折:“午门之后,太后己调慎刑司清查言论。”
皇后翻阅密折,指节轻扣。
她沉默片刻,道:“她终归是怕了。”
“她知道婉姝案若真翻,那些年她用来立威的刀,都会转头指向她自己。”
宫人战战兢兢:“娘娘,您……要阻止太后么?”
皇后闭目:“不阻。”
“我只要她……自乱。”
她轻轻展开第二道书信,是一封来自旧东厂密谍之报:“慎刑司司主——司远,暗中向太后请令,查林婉儿过往十七年踪迹。”
皇后轻轻笑了:“终于舍得动婉姝的女儿了。”
她起身,目光如夜下寒霜:
“告诉司远——林婉儿如今在凤仪宫名册之下,若她动,就当动我。”
**
另一边,沈兰音秘密前往洗雪殿。此地曾是雾宫旧宫女所居,早己废弃。
她在一堵残壁后,找到了一个身穿粗麻旧衣的老妇。
老妇名唤“水苓”,是婉姝昔日贴身宫女,也是当年唯一一个,在婉姝死后三日才被流放的活人。
水苓手抖地捧出一块旧锦帕,里头缝着一截断指,干瘪枯黑,却赫然镶嵌着一枚玉环。
“娘娘走前,嘱我把这指带给她女儿,说……若她活着,就能认出这玉环。”
沈兰音接过,心中翻涌——这枚玉环,正是林婉儿常梦中所见,她手腕处那一圈胎记,也与玉环纹路吻合。
水苓低语:
“婉姝娘娘不是死于宫刑,而是毒发身亡。太后下的毒,掩于产后之药。她咳血三日,唇齿尽黑,临终前说,‘我不怪谁,但愿女儿日后不要回宫。’”
沈兰音泪下。
水苓又道:“她还留下一句话,说若有一日,林婉儿真重入宫门,一定要小心一个人。”
“是谁?”沈兰音急问。
水苓却低声说出一个名字——
“是……皇后。”
沈兰音大震:“皇后?她……不是……”
水苓摇头:
“那日长乐宫火起前,有人见皇后入宫,随后才有焚殿之事。”
“我不知真相,但那场火,是人为,是三方共谋。”
**
宫中波诡云谲之时,延祺重整铁羽卫。
昔日延王旧部,己被流放边疆,如今延祺调令六方守将,召回铁羽五卫,命其不着军甲、不入内城,只守一处——
午门。
他道:“只要那几页血书还在,便是我延家的天理。”
萧从礼问:“你不怕太后再调兵?”
延祺冷声一笑:
“她若动,我便焚宫门。今日己是翻案,明日便可清君侧。”
“她想赢这场棋,就不能忘,我手里,还有她儿子的骨灰罐。”
**
而林婉儿,此时在凤仪宫回读母亲的血书。
她一字一句地抄下誓言,缝进自己衣角,低声念道:
“我不求这世道为我开恩,只求天道为我母留名。”
“从今往后,谁欲遮天,我便劈开这云。”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0TuK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