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连日大雪,银装素裹。
金銮殿内却炉火旺盛,天子端坐御座,面色清冷,眸中却有几分心事未决。
林婉儿入殿行礼,未曾抬眼:
“臣今日求见,是为靖南旧案,请陛下明断。”
殿中顿时落针可闻。
文武百官皆惊讶,这位摄政王,竟在朝堂之上,公开翻旧案?
皇帝看着跪伏在地的林婉儿,语气沉稳:
“靖南案早己定结,摄政王此言何意?”
林婉儿抬首,眼中寒光一闪:
“臣得刑部密报,太后暗中调动‘影蝶’,并遣人潜入江南,意图不轨。”
“昔年父帅之贬,原由成谜;今朝敌影重现,臣不得不怀疑——旧案未了,刀锋仍悬。”
皇帝手指轻叩龙椅,微不可察地皱了眉:
“你是说,太后意图翻案,亦或……朕与先帝有错?”
林婉儿垂首而拜,声音斩钉截铁:
“臣不敢妄议天威,然父之清名,林氏三族血债,臣不能不问。”
“今日不过求一笔墨白纸,让天下人知,这案子——还未结。”
文武群臣鸦雀无声,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良久,皇帝淡淡开口:
“准你查。”
“但若查不出实据,摄政王……可愿以官爵谢天下?”
林婉儿首起身,目光如刃:“臣愿。”
这一刻,她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不为权,不为名,只为那早年夜雪中被押出府门的父亲,临行前的一句——
“若你能活着回来,便替爹问一句——我,到底错在哪?”
**
自此一役,朝野震动。
林婉儿随即布下“问君三策”:
其一,重审靖南奏折,调阅当年兵部与御史台所有密档。
其二,封锁太后内苑,暂由内侍监督往来,禁私谒。
其三,设“靖冤台”,广开民言,允百姓、旧部、死囚后人投告诉状。
短短五日,朝中己有三位年老重臣递交了《靖南回忆录》副本,其中一人,正是当年御前执笔的掌诏官。
**
“靖南奏折,非先帝亲批,而由中旨转发,落款之‘御笔’,墨色不一。”
“当年林战帅调兵未果,反遭制裁,乃因兵权暗转,兵部尚书临阵换印。”
“而这一切……皆由太后所促。”
林婉儿坐在案前,听沈姝逐字念来,面色渐冷。
“兵符调动,不经圣裁;圣旨未见真笔,却命一家三百人殉葬。”
“她说,是陛下之命?”
谢衡舟缓声:“她以‘先帝御旨’为幌,行私仇大义之实。”
林婉儿冷笑一声:“很好。”
**
同日深夜,皇帝于御书房召林婉儿密谈。
两人对坐,窗外雪未止。
“你查得如何了?”皇帝声音低缓,听不出情绪。
林婉儿递上一份密函:
“靖南奏折并非御笔。”
“太后以您之名,调兵令杀,诛我林氏。”
皇帝沉默许久,终伸手接过。
林婉儿忽而抬眸,目光灼灼:
“臣还有一问。”
“当年夜半京中传言,林战帅意图举兵逼宫,真假如何?”
皇帝神情一震,却并未急于否认,只轻声道:
“……我年少时,听过他与我父争言。”
“他说:‘太子无德,不堪为储。’”
“那日之后,父皇再无召见林帅。”
“你父,是我亲眼见过,唯一不畏权、不为利之人。”
林婉儿的指尖微微颤抖。
皇帝顿了顿,终道:
“若我说,那笔密旨,是先帝临终前留给太后的。”
“你,信么?”
林婉儿沉默半晌,淡声答道:
“我信世间有真龙天子,也信世间有权谋后宫。”
“可我更信——我爹生前,从未想反。”
“否则,他绝不会让我跪着活着回来。”
皇帝看着她,眼底闪过一抹痛色。
良久,只道:
“你要如何?”
林婉儿起身,拱手:
“臣请——掘陵。”
“先帝帝陵,以求原旨真迹。”
此话一出,皇帝霍然变色!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0TuK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