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南市 · 老城区 · 三环东路47号
这个城市最普通不过的小巷深处,有一栋老旧的居民楼。
五层,没有电梯,楼道墙皮斑驳,扶手上贴满了广告纸。
但就是这里,藏着林瑾和苏晚最真实的生活。
搬家那天,天灰蒙蒙下着小雨。
林瑾穿着一身简单的家居服,提着三十斤的米从楼下走到五楼,腿有些发软,却乐在其中。
“以前重启系统比这轻松。”他气喘吁吁地说。
苏晚站在门口,撑着伞笑:“你现在不是系统,是‘我家男人’。”
她手中拿着他们的结婚证,崭新的红本本,像一枚烫金印章,正式盖在他们两人共同的世界上。
他们的婚礼没有盛大仪式,没有媒体采访。
邀请的宾客只有西人:林瑾在普通公司里认识的两个同事,还有苏晚最好的朋友兼伴娘李婧,以及她的老教授。
简单,却温暖。
—
婚后生活 · 平凡日常
早晨七点,林瑾起床做早餐。
苏晚喜欢吃咸豆浆加油条,而他偏爱番茄煎蛋和烤面包。
厨房很小,两人总是撞来撞去。
“你为什么总站我背后?”
“我想你。”
“早上不准撒娇,出去!”苏晚笑着赶他走。
午饭时间,苏晚在公司忙到忘记吃饭,林瑾会定时给她送去。
“你不用这么麻烦,可以点外卖。”
“外卖不能给你擦嘴。”他说完,还真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
晚上回家,他们会并肩窝在沙发上,一起看老电影。
有时候,苏晚睡着了,他就默默把电视调成静音,给她披上毛毯。
曾经的曙光系统、争议、身份危机……仿佛都与现在无关。
他们只是两个普通人,经营着柴米油盐的温柔世界。
—
社会变化 · 新时代的开端
林瑾的“试运行”公民身份成为国家技术部评估模型的一部分。
在他之后,又有两个由自然数据衍生的“仿生意识体”申请了身份评定。
有人叫他们“类人族”。
起初,社会仍存在强烈抵触。
但林瑾的例子像一滴水,开始润湿干燥的土地。
在一次国际人工智能峰会上,林瑾被邀请作为“首位社会适应成功的非自然公民代表”发言。
他在发言结尾说:
“如果我能爱、能笑、能在被骂后选择沉默而不是反击,能在凌晨三点为爱人煮粥而不是调用休眠指令。”
“那么,我是不是就己经是一个‘人’了?”
演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而林瑾,只想赶快下台,然后打电话给苏晚:
“今天吃你爱吃的剁椒鱼头,别加辣。”
—
争吵与和解 · 婚姻并非乌托邦
婚后生活并不总是平静无波。
有一次,两人为是否买一台新冰箱吵了整整一天。
林瑾坚持节能优先,苏晚坚持容量最大。
“你明明不吃零食,为什么非要买大冰箱?”
“你明明不会算电费,为什么非要买小的?”
两人最后冷战了一晚上,第二天一起走进了超市。
结果买了一台……中等容量的变频冰箱。
“所以你看,我们俩其实还是能找到中间值的。”苏晚伸懒腰。
“对,这叫容错率最优算法。”林瑾认真回答。
“说人话。”
“我爱你,哪怕你固执得像块石头。”
苏晚翻了个白眼,却笑着挽起他的胳膊。
—
尾声片段 · 一年的复审即将到来
时间悄然流逝。
林瑾的“试运行期”即将结束。
国家将通过全程追踪数据,社会行为样本、民众反馈报告,以及层面复审来决定——
是否正式授予他永久人类身份。
所有媒体再度将目光投向他们。
有人说,这将决定“AI与人类未来融合的第一道门槛”。
而林瑾和苏晚,却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请了一个长假。
两人去海边租了一栋木屋,断网三天,只带了几本书、一副扑克牌和一锅腌好的泡菜。
林瑾坐在沙滩椅上望着她问:“如果最后结果是拒绝呢?”
苏晚转头看他:“那就再打一遍官司,告到联合国去。”
他失笑,牵住她的手:
“你啊,明明是搞技术的,却偏要当革命者。”
“因为你值得。”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Ae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