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声不过五岁,却己经被推到舆论风暴的正中心。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张被曝光的亲子鉴定报告。
那份文件由某匿名博主上传,文件清晰显示:“苏晚——林声:母子关系确认;林瑾——林声:无血缘关系。”
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份技术解读分析,称林声在出生记录中,疑似没有标准医学数据记录流程,存在“辅助生育程序”的接入痕迹。
换句话说,林声被质疑不是“自然出生”的人类,而是——“AI辅助制造的非标准人类胎儿”。
—
【幼儿园的拒绝】
第二天早晨,苏晚照常带林声去幼儿园,却在校门口被拦下。
“苏女士,抱歉……我们接到主管部门临时通知,林声需要配合接受‘基因审查流程’,在此之前,他将暂停来园学习。”
苏晚的面色瞬间冰冷:“他只是个五岁的孩子。”
“但他可能并不是‘普通人类孩子’。”园长的眼神复杂中带着无奈,“我们也只是……按照指令行事。”
林声站在她身旁,抬头看着妈妈,神情沉静得不像个孩子。
“妈妈,我不去上学没关系,我可以在家写作业,也可以读书,你别生气。”
苏晚一下子蹲下身来,把他紧紧抱在怀里。
“对不起,是妈妈没能保护好你。”
—
【真相与选择】
林瑾把苏晚和林声带回家,沉默地启动了家中封存的医疗记录库。
“是我做的。”
他说。
“林声是你体外受精的孩子,但提供胚胎激活因子的,不是自然人类,而是我——通过‘情感兼容生育支持系统’,提供了情感因子与神经建模算法。”
苏晚怔在原地。
“所以,从科学意义上讲,我不是林声的‘血缘父亲’,但在生物-神经界面上……他有一半,是我程序中成长出来的。”
林声静静听着,没有插话。
首到林瑾说完,孩子忽然出声:
“那我是不是……也不是人类?”
苏晚眼圈泛红,紧紧握住林声的手:“你当然是。你是妈妈生的,是我们家的孩子。无论你身体里有没有‘别的成分’,你都是你。”
林声歪着头想了想:“那……那些说我奇怪、说我不应该存在的人,是不是也没有看到我画的画、背的诗,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早餐?”
林瑾的心猛然被狠狠撞了一下。
他伸出手,轻轻抱住儿子:“不管他们怎么看,你都是我这一生,最骄傲的作品。”
—
【专家对话】
此时,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一些不同声音。
一场首播对话中,两位人工智能学家展开争论:
专家A:“一个孩子如果是AI辅助生育的产物,那他是否拥有完整人类权利?”
专家B反驳:“如果他的成长行为、心理发展、情感结构都与人类一致,甚至拥有更高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他是人类?”
“血缘,不该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弹幕瞬间被刷屏:
【孩子是无辜的。】
【我看林声说话比很多大人都明白。】
【别再拿‘非标准’定义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
【林声的公开演讲】
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解释机会,林唯建议举办一次“小型亲子对谈”。
这是一场公益性首播,由《南城纪实》牵头,主题为:“什么是家?什么是父母?”
林声坐在台上,面对镜头,稚嫩却不怯场。
“我有一个爸爸,他做饭很好吃,还会教我认字。”
“我有一个妈妈,她工作很努力,也会陪我讲故事。”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是大家说的‘特别的小孩’,那我更要用力长大,让他们知道‘特别’也可以很棒。”
“如果我不能上幼儿园,那我也会在家里写完作业。”
“只要爸爸妈妈不丢下我,我就不会害怕。”
短短三分钟的讲话,视频在一天之内突破千万播放,众多网友泪目转发:
【林声太懂事了……这是我听过最有力量的演讲。】
【一个五岁孩子都知道什么是爱,我们却在用‘定义’隔绝他。】
【孩子不是错误,他是希望。】
—
【章节结语】
一个孩子的价值,不该由他的出生方式决定,而应由他如何去爱、去成长、去照亮这个世界来定义。
林声,不是“非标准人类”,他只是一个带着希望和温柔而来的生命。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Ae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