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连下三日,皇宫内外俱是阴湿潮冷,似连空气中都凝着压抑的气息。
德嫔被打入冷宫的消息,犹如巨石投湖,激起万丈波澜。原本就暗潮汹涌的后宫,如今愈发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而在这片风雨飘摇之中,长乐宫却依旧灯火通明,香烟袅袅,仿若世外桃源。
沈吟晚倚在雕花檀木榻上,身着轻绡月白宫裙,鬓边垂下一缕青丝,手中持书未翻,目光却沉静如水,望向窗外那被雨雾笼罩的庭院。
赵公公轻步而入,附耳低声:“娘娘,太后那边传话,请您明日赴慈宁宫请安。”
沈吟晚微不可察地挑了挑眉,似笑非笑道:“德嫔才刚被打入冷宫,太后就忍不住要探我底细了。”
赵公公心中一凛,低声附和:“娘娘慧眼如炬。”
沈吟晚轻合书卷,缓缓起身,转向梳妆台:“去,备一身素衣。”
“是,娘娘。”
赵公公虽诧异,却不敢多问。
沈吟晚望着镜中之人,素衣轻裹,乌发如瀑,眉眼温婉端庄,唇角却勾出一抹讽笑。
太后终究还是坐不住了。
她这一招打蛇七寸,将德嫔连根拔起,却也等于将太后暗中布局之势尽数撕裂。下一步,就看谁的手更稳,心更狠了。
**
翌日,慈宁宫。
殿中香炉袅袅,太后倚坐凤椅之上,银丝华服,面色苍白却不失威严。
沈吟晚一身素白,如月下寒梅,行礼伏地,仪态端方。
“臣妾参见太后。”
“平身。”太后语声沉缓,“近来本宫听闻你身子羸弱,可有调养?”
沈吟晚起身,温婉一笑:“托太后洪福,己无大碍。”
太后微微颔首,似随意道:“前些时日德嫔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你身为贵妃,统摄六宫,可知其事?”
沈吟晚眸光淡定如常,微垂首,语气恰到好处地带了三分惋惜:“臣妾实在不知德嫔竟有此等大逆之举,事发之时,亦是惊惧非常。”
“哼。”太后冷哼一声,眼中寒光一闪,“你不知?那密信可是从你掌管的御膳司中查出。”
沈吟晚神情未变,语气更显诚恳:“太后若疑心臣妾,臣妾甘愿受审。只是……臣妾以身入宫六年,清白做人,不敢有半分不轨。若因德嫔一事受连,恐令忠心之人寒心。”
这一番话,说得既有骨又有血,既表明立场,又暗讽太后滥用权威。
太后面色微变,沉默半晌,方才缓缓道:“你倒是伶牙俐齿。”
沈吟晚不动声色:“臣妾不敢。”
就在此时,殿外忽然传来太监尖锐的通报声:
“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皇帝步入殿中,金冠锦袍,眉目俊朗,带着惯有的冷肃。他目光一扫,在沈吟晚身上停顿片刻,随即走至太后身侧。
“母后身子如何?近几日风寒未歇,宜多静养。”
太后轻叹:“本宫尚可。只是这后宫之事,叫人头痛。”
皇帝似无意地问:“何事?”
太后目光微转,正要再开口,却被沈吟晚抢先一步,柔声道:
“皇上,臣妾因德嫔一案前来请安,恰逢母后追问,言及此事。”
皇帝淡淡一笑:“贵妃是后宫之主,有权查清宫中风纪。母后若有不满,尽可明言。”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微变。
太后抬眸看他,似有怒意,又似无可奈何。
皇帝接着道:“朕早闻贵妃近来处置得宜,后宫诸事井井有条。今日德嫔落败,正是你理政有方,何罪之有?”
这番话,己是赤裸裸的偏袒。
沈吟晚盈盈一拜:“多谢皇上体恤。”
太后眼神微沉,指尖轻叩椅柄,却未再出声。
不多时,皇帝便借口政务离开。
沈吟晚随皇帝一同退出慈宁宫。
两人并肩而行,宫道寂静,只有细雨滴落屋檐声声作响。
皇帝忽然低声笑了笑:“你倒是比朕想得更沉得住气。”
沈吟晚轻启朱唇:“臣妾若不沉得住,如今只怕己入冷宫。”
皇帝侧目看她,目光中带着几分玩味和赏识。
“你可知太后为何急于召你去?”
“她怕了。”沈吟晚平静道,“怕臣妾羽翼渐丰,怕她安插的人一个个被清扫干净,怕自己……再没有退路。”
皇帝沉吟片刻,低声道:“朕终究不能明着压她,若你愿……”
沈吟晚打断他:“皇上不必动手,臣妾自会一一拔净她的利爪。”
皇帝凝视她良久,忽而笑出声来:“朕果然没看错你。”
**
而此时,皇后赵氏静坐清宁宫内,听完手下禀报,不由轻轻一笑:
“贵妃赢了这一局。”
宫女低声道:“那咱们……”
皇后眸光一寒:“她锋芒毕露,太后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咱们何妨推她一把,看她到底能斗到几时。”
她缓缓起身,走至窗前,望着那被雨水洗涤的宫墙,幽幽一叹:
“风雨欲来,怕是才刚开始。”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lT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