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4章 《作业本上的笔迹鉴定》

小说: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作者:光之暖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凤凰三轮车的铃铛还在晚风中轻响,蟋蟀罐里的旧红领巾随着车斗颠簸晃出半片边角。

马名扬靠在车帮上拨着算盘,算珠声混着刘静静调试新发明的嘀嗒声,谁都没注意到弄堂口的路灯下,周老板正捏着半页作业本碎片阴沉着脸——那是他从教务处垃圾桶里捡来的“证据”:刘仙仙的作业本上写着工整的楷书,刘静静的作业本上却是歪斜的行书,两种笔迹像火锅里的红汤白汤,泾渭分明。

“这下看你们怎么狡辩。”

周老板把碎片塞进西装口袋,镀金算盘拐杖敲得青石板咚咚响。

他没看见转角处的王阿婆正把腌菜坛子往地上一墩,坛口的霉干菜香混着晚风,悄悄飘进了三轮车货斗——那是弄堂情报局的“预警信号”。

凌晨两点,阁楼的煤油灯又亮了。

刘仙仙咬着铅笔头盯着作业本,麻花辫上还沾着白天改学生证时的荧光粉:“我明明模仿静静的连笔字了!怎么还是被看出破绽?”

她把本子往桌上一摔,铜钱耳环撞出清脆的响声。

刘静静推了推眼镜,指尖划过作业本上的墨痕:“你的笔锋太利,像火锅里的辣椒段;我的字带弧度,像花椒粒——得找个‘中和剂’。”

“用火锅底料调墨水!”

马名扬突然一拍算盘,算珠蹦得老高,“辣油能让墨水变稠,牛油能让笔画晕染,再加点姜黄粉……”他话没说完就被陈金花的鸡毛掸子敲了脑袋:“胡闹!墨水能用吃的调?”

但下一秒,她就转身打开缝纫机抽屉,摸出半瓶的确良布料染色用的靛蓝粉:“不过可以试试用缝纫机轧出纸张纹路,让两种笔迹‘长’在同一种纸上。”

说干就干。

刘仙仙蹲在煤球炉旁熬“墨水改良剂”,锅里飘出奇怪的混合味——既有墨水的酸涩,又有火锅底料的辛辣;刘静静把作业本拆开,用化学元素周期表当模板,在每张纸上画满淡蓝色的格子线:“每厘米行距0.8毫米,和教务处的标准一致。”

马名扬则把算盘珠子磨成光滑的圆片,用来按压纸张边缘,让新写的作业纸带着和旧本子一样的毛边。

清晨的弄堂飘着煤球炉的青烟,王阿婆拄着拐杖晃到三轮车旁,发髻上的老银簪别着张皱巴巴的纸:“教务处今早在查‘刘老板’的作业登记册,连三年级的算术本都翻出来了。”

她往西周望了望,从袖口掏出个腌菜坛子小瓷罐,“这是我当年帮儿子改分数时用的‘消字水’,墨水遇盐会褪色,你们看着办。”

早读课上,教导主任抱着一摞作业本走进教室,金丝眼镜在阳光下闪着光:“最近有同学反映,‘刘老板’的作业笔迹前后不一——”他话没说完,就被突然冲进教室的喇叭裤阿飞打断了。

阿飞甩着鬓角划出“S”形,手里举着个铁皮喇叭:“三轮车牌防诬陷作业本上市啦!自带火锅味墨水,防水防蛀防举报!”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围上去摸作业本,却没注意到刘仙仙悄悄把王阿婆给的消字水抹在自己作业本的笔锋上,刘静静则用蘸了盐水的毛笔在自己的字迹里加了几道“修正痕”。

马名扬趁机把算盘往讲台上一放,算珠哗啦作响:“老师您看,我们的作业本用了‘鸳鸯书写法’——正面是姐姐的楷书,背面是妹妹的行书,就像我们的鸳鸯火锅,两面都好吃!”

教导主任被算盘珠子晃得眼花,刚翻开一本作业本,就闻到股若有若无的麻辣味——那是仙仙熬的“火锅墨水”里的姜黄粉在作祟。

他皱着眉摸了摸纸张,却发现纹路和自己当年用过的作业本一模一样——陈金花的缝纫机果然厉害,轧出的纸纹带着淡淡的确良布料质感。

“可这字迹……”

教导主任指着同一页上的两种笔迹,突然看见小周举着作业本站起来:“老师,我的作业有时候用左手写,有时候用右手写,笔迹也不一样!”

他挠了挠头,耳朵尖发红,“其实……‘刘老板’的字比我工整多了。”

中午放学时,周老板躲在弄堂拐角处,看着孩子们举着三轮车牌作业本叽叽喳喳地跑过,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嗒嗒”的缝纫机声。

陈金花正坐在门口轧布料,见他过来,顺手递过一本装订整齐的作业本:“周老板,这是我家名扬小时候的作业本,笔迹三天两头变——孩子嘛,总爱捣鼓新花样。”

周老板翻着作业本,看着上面时而工整时而歪斜的字迹,突然想起儿子小周小时候模仿自己签字时的样子。

他摸了摸西装口袋里的作业本碎片,悄悄揉成了团。

这时,小周抱着一摞作业本跑过来,领口还沾着片荧光粉:“爸,别再查了,他们的作业本连背面都画着蟋蟀罐,比我们家的冰棍箱还热闹呢。”

夕阳漫进弄堂时,三轮车货斗里堆着新做好的“防鉴定作业本”。

刘仙仙在封皮上画了只叼着算盘的蟋蟀,刘静静在封底写了行极小的化学公式,马名扬则把算盘珠子串成书签,夹在每本作业本里。

蟋蟀罐被摆在最上面,罐口的红领巾随着晚风轻轻飘动,仿佛在跟路过的孩子们打招呼。

王阿婆拄着拐杖晃过来,往蟋蟀罐里塞了把霉干菜——那是给孩子们的“幸运符”。

陈金花擦了擦缝纫机,看着三个忙忙碌碌的身影,突然笑了:“当年名扬他爸总说,生意场上最难得的不是算盘打得精,而是心里装着别人。

你们啊,算是得了真传。”

暮色中,刘仙仙翻开《弄堂风云录》,在新章节写下:“作业本上的笔迹就像火锅里的配菜,有的脆嫩,有的绵软,但煮在一起才是最香的味道。当别人盯着‘不一样’的笔尖时,我们早就在纸页间藏好了‘一样’的真心——比如用缝纫机轧出的温暖,用算盘珠量出的默契,还有藏在蟋蟀罐里的,永远不会变的少年情谊。”

窗外,凤凰三轮车的铃铛再次响起,载着新的作业本驶向弄堂深处。

周老板站在自家冰棍店门口,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背影,突然转身走进店里,把镀金算盘拐杖收进了柜子最底层——有些“较量”,早就该在火锅味的晚风里,悄悄画上句号了。

而作业本上的笔迹鉴定风波,终究成了弄堂里的一段笑谈,就像那些被小心收藏的童年时光,带着墨水的清香和火锅的温暖,永远留在了凤凰三轮车的车辙印里。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