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平静的夜晚后,一场藏在蟋蟀罐里的小风波正等着三人组。
清晨五点,马名扬揉着睡眼掀开蟋蟀罐的木盖——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财务早课”,罐子里的硬币碰撞声总能让他想起十岁那年用缝纫机票换来三轮车的清晨。
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罐壁,却摸到一团皱巴巴的纸,边角还沾着点樟脑丸的清香——那是刘静静总爱往罐子里塞的防潮剂味道。
“什么东西?”
他借着路灯微光展开纸页,歪歪扭扭的字迹突然扎疼了眼:“我决定退出,这些日子太累了,你们另找合伙人吧。”
落款是“刘静静”,笔画末尾还带着个没擦干净的墨点,像只委屈的小蚂蚁。
算盘珠子在口袋里叮当作响,马名扬攥着信纸拔腿就跑,红领巾歪到了耳朵后头。
他撞开刘家厨房门时,刘仙仙正举着锅铲往煤球炉里添火,煤烟裹着葱花味涌出来,差点呛得他咳嗽:“仙仙!静静她……”
铁锅“当啷”一声磕在灶台上,刘仙仙转身时铜钱耳环甩过肩头,辫梢还沾着没来得及梳开的麻花辫——她今早为了给新到的连环画包书皮,天没亮就爬了起来:“慌什么?静静在里屋背化学元素周期表呢。”
“可她写了辞职信!”
马名扬把纸往案板上一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
里屋传来书本翻动的声音,刘静静抱着笔记本走出来,圆框眼镜上的“度数+野心”贴纸翘了个角:“什么辞职信?”
她低头扫了眼信纸,指尖突然攥紧了笔记本边缘——那是她昨晚躲在被子里写的,本想塞进蟋蟀罐等天亮再跟大家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
煤球炉“噼啪”爆了个火星,刘仙仙盯着妹妹发红的耳尖,突然想起上周三半夜,她撞见静静趴在缝纫机上打盹,笔记本里夹着半张没抄完的编程入门手册:“你是不是还想着少年宫的计算机班?”
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开个墨点,刘静静抿了抿嘴:“吴老师说编程小组这周招新,可每天进货、算账、给顾客登记赊账……”她声音越来越小,“我连摸键盘的时间都没有。”
马名扬突然一拍脑门,算盘珠子蹦出好几个:“早说啊!我们还以为你嫌弃生意太小呢!”
他蹲下身扒拉煤球炉旁的纸箱,翻出本边角磨毛的《少年科学》——那是他用五根冰棍跟老张头换的,里面夹着篇讲“计算机basic语言”的文章。
刘仙仙拽过妹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淡淡的墨水印——那是偷偷在课桌上写代码留下的痕迹:“你忘了?咱们连‘作业本笔迹鉴定’都能搞定,还怕没时间学编程?”
她转身从衣柜里翻出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三人组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硬币碰撞声像首欢快的歌,“明天就去给你买编程书!”
“可生意怎么办?”
静静盯着饼干盒里的硬币,想起上周暴雨天,她和名扬冒雨抢救冰棍箱,仙仙守在三轮车旁用塑料布裹住账本,最后三人挤在屋檐下啃冷馒头的场景。
“分工啊!”
马名扬掏出算盘,算珠在晨光里蹦跳着划出弧线,“仙仙嘴皮子厉害,负责跟副食店老板娘谈批发价;我心算快,管钱和进货;你就当咱们的‘技术顾问’,白天去学编程,晚上回来教我们用计算器——对了,上次老张头收来的旧计算器还在三轮车底呢!”
陈金花挎着菜篮推门进来,听见最后一句忍不住笑了,鸡毛掸子在门框上敲出节奏:“你们啊,比我当年改缝纫机皮带还会折腾。”
她从篮子里掏出个保温桶,姜汤的热气混着当归味漫出来,“静静想去学本事是好事,妈这儿还有块的确良布料,给你做个新书包装课本。”
刘静静盯着眼前的算盘、饼干盒、还有母亲手里的的确良布料,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她想起六岁那年,马名扬把唯一的蝴蝶发卡送给她和仙仙,姐妹俩轮流戴了整个夏天;想起十岁那年,三人组用三轮车卖冰棍,她偷偷在冰棍箱内侧画化学元素表,被仙仙发现后不但没骂,反而帮她用粉笔描粗了字迹;想起上周晨跑大爷的“证词陷阱”,大家熬夜改装备、熬姜汤,像打一场永远不会输的仗。
“其实……”
她掏出藏在笔记本里的编程入门传单,背面画着歪歪扭扭的代码草图,“我想试试用编程给咱们的‘移动杂货铺’做个‘库存清单表’,这样就不用每天手动记账了。”
马名扬凑过来看,算盘珠子蹭到了传单边缘:“那是不是说,以后蟋蟀罐里的零钱多少,按几个按钮就知道了?”
“还有连环画租借记录!”
刘仙仙眼睛一亮,“可以给每个同学发个‘借阅芯片’,就像咱们之前用的汽水瓶盖兑换券!”
晨光漫进厨房时,西人围坐在煤球炉旁,陈金花用缝纫机轧出的“的确良计划书”摊在案板上,马名扬的算盘响个不停,刘静静用钢笔在背面画着流程图,仙仙则掰着手指头数需要采购的东西——除了编程书,还要给静静买副新眼镜,省得她总把“度数+野心”贴纸贴歪。
“对了!”
马名扬突然想起什么,从裤兜掏出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亮晶晶的荧光粉——那是上次给晨跑大爷改运动鞋剩下的,“把这个撒在蟋蟀罐里,晚上找零钱就不怕看不见了!”
刘静静忍不住笑了,指尖划过蟋蟀罐上斑驳的漆痕——那是三人组第一次赚了钱,用红油漆歪歪扭扭画上去的小算盘。
她把辞职信撕成小纸条,塞进罐底当防潮纸,又郑重其事地把编程传单折好放进去:“以后这里面,该装新的梦想了。”
傍晚的弄堂飘起炊烟,凤凰三轮车停在梧桐树下,车斗里的冰棍箱新贴了张手写海报:“招聘技术顾问一名,会编程者优先,工资可抵连环画借阅费!”
马名扬蹲在车旁擦算盘,仙仙坐在车把上编麻花辫,静静抱着新买来的编程书跑过来,眼镜上的贴纸不知何时换成了“代码+火锅”的手绘图案。
蟋蟀罐被摆在冰棍箱最显眼的位置,罐口的红领巾随风飘动,像在跟路过的孩子们打招呼。
王阿婆拄着拐杖晃过来,往罐子里塞了把霉干菜——这是她给“技术顾问”的见面礼;老张头推着废品车经过,往车斗里丢了台旧计算器,喊着“废物利用,星辰大海”;就连周老板都骑着自行车路过,车筐里放着两根冰棍,算是给新计划的“合作贺礼”。
暮色西合时,三人组围坐在三轮车旁,分食一块仙仙烤糊的红糖饼。
静静翻开编程书,指尖在书页上划过,突然指着某个公式笑出声:“你们看,这个循环语句好像咱们每天的进货路线啊!”
马名扬嚼着饼渣凑过去,算盘珠子在膝盖上滚了一颗:“那‘IF语句’是不是就像遇到城管时,咱们要不要躲的选择?”
“不对不对,”仙仙掰下一块饼递给静静,铜钱耳环在路灯下闪着光,“咱们的‘IF语句’应该是——如果静静学会编程,就奖励她十本连环画;如果名扬算错账,就罚他洗三天冰棍箱;如果我谈崩了生意……”她突然看见妹妹课本上画的“火锅算法流程图”,笑出了声,“就罚我给你们写一段《弄堂风云录》,主角是会编程的樟脑女王和算盘将军!”
蟋蟀罐里的硬币轻轻碰撞,混着远处的自行车铃声,织成了弄堂里最温暖的夜曲。
刘静静掏出钢笔,在编程书扉页写下:“最好的代码,是朋友眼里的星光;最棒的程序,是永不散伙的循环。”
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蟋蟀罐,罐口飘着半片红领巾,像一面永远不会倒下的小旗。
而那封曾经藏在蟋蟀罐里的辞职信,早己在晨光中化作了新计划的养分,就像弄堂里的梧桐树,每年落了叶又抽新芽,不变的是树根下紧紧挨在一起的三个身影——他们用算盘珠子量过梦想,用火锅底料调过墨水,现在又要带着蟋蟀罐里的新希望,在时代的风里继续往前骑,把笑声和星光,都藏进车轮碾过的每一道痕迹里。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