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兴修水利让大明多出了大量耕地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崇祯:科技大明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cTuc.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新武器,战争新打法!

没有同等武器的情况下,除非突然收到袭击,丝毫准备都没有就被团灭,目前世界上没有能与大明大军对峙的军队。

一路横推己是常态,打仗就像喝水吃饭般简单,连队伍中的士卒都不用正面和敌人对抗,都是远程射击。

这种战争中,战亡都难以出现。

除非有一支特殊军队,不怕死,不是牺牲,用人数硬堆到大明军队面前进行白刃战,否则不会出现战亡。

秦良玉为没想到这么轻易就赢得了战争,早早准备的各种驱虫药还有准备丛林作战应对都没有用上。

敌人被打怕了,也被打溃了,没人愿意进行看不到希望的战争。

短短半个月不到,缅甸全境和安南都并入了大明版图中,其中的土司要么配合,要么身亡,没有其它选择。

想逃离海外都做不到,大明海军封锁海域,任何船只出入都要经过大明海军巡查,只要拒绝巡查的船只,就被炮轰。

“大明己经无敌!”卢象升感慨,他发现现在的战争没有了曾经的热血,实力不对等,除了开战时消耗的弹药,犹如烧钱外,似乎连作战的战术都不用,只要提前探查清楚,有没有陷阱即可。

后勤方面,有着最新的火车和汽车,根本不是问题。

他们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战争。

“是的,陛下让开设的军事学院,也不知道教什么的好,教怎么用作最新武器?还是战略或者战术?”秦良玉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己经筹建的军事学院。

“还是要学习的,现在只是以实力碾压,不能失去武将的应有能力。”

卢象升明白秦良玉的担忧。

安南之后,南洋其它国家作战开始慢了下来,那边的道路没有安南这般,也没有缅甸北部己经在大明掌控中,可以快速作战。

山林之地,河流平原,地形复杂,气候炎热,不过二月天,这边犹如北方夏天一般,还是一种闷热,偶尔下雨,又寒冷刺骨。

前面半个月,作战时士兵没有出现伤亡,可是不少人病倒了,要不是其中有一半是南方人,可能更多人生病。

随军大夫忙碌起来,不敢怠慢,蚊虫叮咬也不可避免,还好有熟悉此道的大夫,秦良玉对此见怪不怪。

卢象升也是扶额,现在大明军人,不是谁都能入伍的,可是北方仍有不少人,在南方作战,除了气候不适,蚊虫叮咬,还有就是不擅水战。

要不是现在有海军封锁,被敌人海上绕后,或者在一些河流港口对峙,他们可是无计可施。

朱由检自然也关注着这这一次大战。

“还好秦将军随军,以及招募大量南方的大夫和特殊人才,不然战争没死几人,病死或者被毒死就是个笑话了。”

他看着军部不断收到的军报。

“还好,应该半年内能拿下南洋,环境至少比藏区和西域好多了。”

西北,首到现在仍有大量的无人区没有深入,不知其中情况,也不知其中是否有人在。

蒙古往西的铁路修得越来越慢,特别是西域南北之间有着巨大的昆仑山脉横在那里,短时间铁路无法通车。

藏区也一样,云南到藏区,或者其它路线,都是艰难无比,除了诸多高山峻岭要开隧道外,很多地区都要修超高的立交桥。

这种技术,曾经设计桥梁的人才,都在缜密现场考察计算,然后想方设法设计。

毕竟这不是想修就能修的,要抗地震,抗暴风雨等。

还有涉及到了大量的山脉,有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只能找风水术士勘察,那里可以开隧道,哪座山动了会造成塌方。

至于信不信,那是不少风水人才一起探测过后给的建议,在朱由检看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有人不信邪,为了铁路不绕路,硬是在一座大山中开隧道,结果人工开到五分之一,人就被埋里面了。

幸好的是,当时用的是东瀛倭寇,要是大明百姓,这赔偿就不知道浪费多少钱。

此事上报后,孙传庭立即找人商讨,最后只能绕路。

朱由检也明白,以当前的技术,除了人工开凿和定向爆破外,没有其它办法。

这种开凿之法,容易打断山脉某些受力节点,所以使得坍塌,没有设备探测,可是有些能人却能看的出来。

有时,一个隧道同时一座山开凿隧道,偏移个几米或者十来米,就可避免坍塌,可见这个时候的风水之术,朱由检虽然不知原理,但是确实管用。

连广西到云南,云南再到缅甸期间的铁路,都是在这种帮助下完成,死了大量的东瀛人力。

如今的铁路,己经差不多南北完成通车,东起杭州府,西到西安府,期间遇到的山脉,还是风水人才考察后选定的一个位置开凿的隧道。

可以说,现在的风水人才是大明道路和铁路线的总设计师,他们画出来线路,都是经过缜密勘察后画出来的。

工程就按此线路修建。

乡镇和村之间的道路,除了原来走出来的道路扩建,有些特殊路段还进行了改道。

至于土地问题,对于现在的大明不是问题,土地都是国有,修路用到后,都留下以后扩建的土地。

用到百姓的土地,朝廷会另外补偿回同等土地。

如今的大明,耕地比起土地收归国有时增长了五分之一。

一是这几年朝廷撒了大量的金钱兴修水利,以前很多因缺水不能耕种的土地成了肥沃的耕种土地。

还有大量大山之间修的大型水库,解决了不是地区水源问题。

可以说,这些耕地除了东北开垦的黑土地,还有天竺行省的耕种地,都是水利修建后增加的耕地。

没有这些水利工程,以前大量土地种下种子,可能三天就干旱死,就算人工挑水淋,也只是少量百姓开垦努力耕作而己。

有了如今修建的水利工程,才真正将大量缺水的土地变成耕地,这种开垦,朝廷可是给了足够的优惠。

五年内免了粮税的。

不过拥有权还是大明,使用权才是开垦的百姓?

这种优惠下,几年时间,大明原来的耕地才多出了五分之一。

特别是岭南两广和贵州还有福建,

都是山多地少,天灾之下,朝廷为了赈灾,只能撒钱招人修路或者修水库等,如此一来,河边水车,或者一些特殊地段利用虹吸效应修的河道等。

让大量地区,解决了水源,甚至能防洪防灾。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cTu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崇祯:科技大明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cTuc.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