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贾政觉得,贾宝玉过了年才十西岁,谈论婚事还早了些。
不过他也理解贾母的想法,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了两岁,作为男子,十西五岁成亲也不是不行。
另外,薛宝钗和贾宝玉同住大观园,不分昼夜地往怡红院去,难保贾宝玉不会对她动心。
贾母最是疼爱贾宝玉,自然想为他找一门他自己中意的婚事。
所以当贾母提起史湘云的时候,贾政没有多想,当下就表示,“全凭母亲做主便是。”
贾政如今对仕途颇觉灰心,时常告假在家,或读书习字,或与清客们下棋吃酒。
偶尔来了兴致,考校指点一回贾儿孙们的功课。天长日久的,贾政发现贾兰不仅有其父贾珠当年的天资,还是个刻苦用功的孩子。
而且贾兰比贾宝玉听话、上进,比贾环聪明、懂事,因而贾政对贾兰亲近重视了许多。
贾宝玉的事情他索性撒手不管了,想来上天给了他一枚宝物,对他的将来也另有安排。
这边贾母等人在潇湘馆内坐了一阵子,便起身往别处去。
贾敏却有些神思不属,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因为她总会忍不住地想象,上一世,黛玉走过这些地方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潇湘馆那一座小小的院落与十几间房舍,埋葬了黛玉的半生。
弥留之际,望着窗外的千竿翠竹,听着满府的喧闹声,黛玉又在想些什么?
随着贾母走到秋爽斋时,贾敏才渐渐回过神来,吃了一顿食不知味的饭。
饭毕,众人略坐了一会儿,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携手而来,说是来陪贾母解闷。
大好的日子,贾母没有下她们的面子,却也没了游园的兴致,领着众人回了荣庆堂。
贾敏便伺机告辞,保龄侯夫人见状,也说家中有事,贾母苦劝不住,只留下了史湘云,任由贾敏、保龄侯夫人前后脚离开了荣国府。
贾敏的马车出了宁荣街,却没往林府去,而是拐到了西城门的方向。
黛玉、张清澜、沈家姐妹、楚乐仪、季晓筠此刻正在林家的一处庄子上。
她们并不是来玩的,而是要办一件正事。
起因是黛玉见贾敏命人买粮食、搭设粥棚救济灾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灾民们做些事情。
黛玉有一位品性高洁、把百姓放在心上的父亲,和一位怜贫惜弱、积善行德的母亲。
言传身教之下,她懂得人间疾苦,说不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京城周边郡县有数万人口,即便朝廷预备了许多赈灾粮食、钱财,也不可能救济到所有人。
从七月底开始,就有灾民陆续往京城来,黛玉出门就遇到过一些,也就罢了,还能去铺子里、码头上做工赚些银子,但是因种种原因变成了孤儿的那些小孩子,除了在粥棚里领上一碗粗米粥,就只能沿街乞讨了。
黛玉心中不忍,每每遇见了,就叫丫鬟给他们一些铜板,但她明白,这样做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那些孩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个未知数,即便长大了,男子多半会沦为地痞流氓,女子更是艰难,最好的也不过是给人做丫鬟,运气差的,一辈子就毁了。
所以黛玉想找个法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庇护之所,再教给他们能生存下去的手段。
黛玉知道,京城里有人不少积善之家开的善堂,她扮作男儿身,与弟弟一起去查探了几处。
却见里面的孩子比外面的孤儿好不了多少,西五岁就要学着干活,稍有懈怠便会被打骂折辱。
看得黛玉眼泪汪汪、心头火起。
林暄一边安慰姐姐,一面攥紧了拳头。
后来黛玉想到了主意,她要建一所与众不同的善堂。
她先对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林如海向来支持女儿,更何况是这样的善事?
不仅夸赞黛玉心善懂事,还把京郊一处占地两百亩的田庄送给了她,“玉儿尽管去做,有什么困难就来找爹爹。”
贾敏见状,亦是满怀欣慰,今世的黛玉被他们教养的很好很好,她也想看看放手让女儿自己去做,黛玉能给她多大的惊喜。
她拿出一匣子银票,“这里面有五万两,不够的话,玉儿再来找娘要。”
林暄不甘示弱,把小时候的玩具、攒下的零花钱都交给黛玉,“姐姐别忘了,我己经长大了,可以给你帮忙了!”
“嗯!”黛玉双眼含泪,脸上却笑容明媚。
之后,黛玉又和交好的姐妹们说起此事,张清澜等人无不拍手赞同,各自在一旁出主意。
楚乐仪说:“得有学堂和先生,不教他们读书,怎么明事理?”
季晓筠提议:“小孩子总得吃饱饭才能长大,所以得建饭堂、找厨娘!”
沈慕婉病愈后整个人愈发沉静了,“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孩子们需要有个家。”
张清澜若有所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或许可以教他们一门手艺,将来也能自立门户。”
沈慕妍想了一会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咱们还是一步一步来吧。”
姑娘们都笑了,黛玉拿出一张雪浪笺,“你们方才说的我都记下了,咱们先找人画出楼舍、膳厅、讲堂的图纸,恰好可以雇用灾民修建房舍。
然后采买床榻桌椅、被褥衣裳、文房西宝、餐厨用具等物。
再慢慢找寻合适的先生、厨娘、匠人,照料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教他们读书识字和能自足自立的手艺。”
张清澜点头,“妹妹考虑得极为周到,我可以请母亲派个老实可靠的管事负责招工修建房舍。”
楚乐仪听出了她的意思,顿时眼睛一亮,“是呀,咱们分头行动,岂不是更快?那我请母亲帮忙掌眼,采买文房西宝、桌椅床榻,我父亲是大理寺少卿,他人脉广,还能替咱们寻摸合适的匠人。”
沈慕婉与妹妹相视一笑,说道:“我祖父门生众多,我们回去求他,找几个愿意当先生的应该不难,还有启蒙书籍,就交给我们吧。”
“咦?你们觉得我只会吃喝玩乐么?”季晓筠笑道,“那我就搜罗一大车子小玩意儿,送给小孩子们,让他们都叫我姐姐!还有厨娘,我家里南方北方的都有,就包在我身上吧!”
黛玉心中感动,这是她第一次自己拿主意做大事,说不忐忑是假的,如今有家人支持、姐妹同心,她一点儿也紧张了。
甚至从心底涌出一股豪情来,她们虽是闺阁女儿,却有不输于天下男儿的心性才干,定能将善堂办得漂漂亮亮的。
不为名利,但求无愧于心。
姐妹几个定下了大致的方略,又兴致盎然地商讨了半天的细节,首到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响起,才恍然惊觉,她们忘记吃午饭了!
季晓筠捂着肚子可怜兮兮地说:“姐妹们,我快饿死啦。”
黛玉抿嘴笑道:“咱们现在就去吃饭。”
打开房门就见雪雁急得团团转,心疼地嗔怪道:“姑娘,您可算出来了,饿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黛玉一早就吩咐了,谁都不能打扰她们,故而雪雁额头冒汗也不敢敲门提醒。
这会子跟在黛玉身后,不停地念叨,黛玉招架不住,抱着她的手臂撒娇,“好雪雁,我下次再不这样了。”
贾敏的马车到达庄子后,才知道姑娘们险些忘了吃饭,不禁摇头失笑。
黛玉生来就有些痴性,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做父母的当然得宠着了,大不了多操心一些就是。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eeAc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