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清亮的音符撞碎晨雾,冰面上的银沙突然腾起三尺高,在空中凝成巨大的凤凰虚影。人群中爆发出惊呼,几个孩子吓得躲到大人身后,却又忍不住探出脑袋张望。老周的队旗猎猎作响,银沙绣成的字迹泛着流动的光泽,仿佛在呼应黄悦的曲子。
“丫头,换首《乌苏里船歌》!”师父突然扯开嗓子喊道,烟袋锅里的灰烬随着动作洒落,瞬间在雪地上烧出蜿蜒的火线。黄悦会意,曲调一转,银沙凤凰竟化作万千流光,纷纷钻进村民带来的铁锅、彩灯里。原本普通的炊具表面泛起细密的纹路,彩灯里的烛火也变成了幽蓝的银焰。
“这铁锅......烫手!”有个汉子突然跳起来,却见他掌心里烙出朵冰花形状的银印。甄珍举着相机冲过来,镜头扫过众人发亮的眼睛:“快!把祖传物件都摆出来!银沙在挑选共鸣物!”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王婶翻出陪嫁的铜火锅,锅底积年的油垢在银沙掠过的瞬间消失殆尽,露出刻着“囍”字的内壁;李大爷颤抖着捧出传了五代的老算盘,算珠自动拨弄起来,银沙顺着珠串绘出《百子闹春》的图案。最惊人的是赵家小子扛来的老爬犁,原本腐朽的木头上突然生长出冰棱状的银纹,整个爬犁悬浮离地三寸,在冰面上划出银亮的轨迹。
“爷爷快看!我的冰嘎会发光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旋转的冰陀螺,陀螺尖拖出的光带在空中写出“欢迎回家”。师父的眼睛了,伸手接住飘落的银沙:“老辈人说,东北的宝贝都有灵性。原来这灵性,要靠咱们自个儿的热乎气儿给捂出来。”
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三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冲破晨雾,车顶积雪簌簌掉落。领头的导游跳下车,举着喇叭喊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银沙冰场?太震撼了!”游客们举着手机蜂拥而上,镜头对准悬浮的爬犁和发光的铁锅,惊叹声此起彼伏。
“大家别挤!”黄悦放下口琴,银沙立刻组成围栏隔开人群,“想体验银沙的,排好队!先来听听我们的故事!”她转头看向甄珍,后者心领神会地打开投影仪,冰面上立刻投映出昆明的繁花、澜沧江的篝火,还有他们三人在沙漠中寻找银沙的画面。
“这些银沙,是从三千公里外带回来的。”师父敲了敲烟袋,“但真正让它们活过来的,是咱们东北人骨子里的劲儿!”他突然弯腰抓起把雪,混着银沙捏成冰灯的形状,“看好了——”话音未落,冰灯自行亮起,灯罩上浮现出冬捕号子的歌词。
游客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掏出笔记本:“大叔,能教我做银沙冰灯吗?我想带去南方展览!”旁边的大妈己经开始往购物袋里装小袋银沙:“这比貂皮大衣还稀罕!给我来十包!”
老周抹了把脸上的汗,望着热闹的人群首乐:“师父,咱这冰场要火啊!”他突然一拍脑袋,“坏了!说好今天凿大网,渔网还没准备......”
“不用准备!”甄珍指着冰面,不知何时,银沙己经自动编织成巨大的渔网,在朝阳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渔网缓缓沉入冰窟窿,湖底的鱼群像是受到召唤,纷纷朝着网口游来。当渔网破水而出时,肥美的鱼儿身上都裹着银沙,在阳光下鳞片闪烁,宛如从神话中跃出的灵物。
“快!架锅!”师父大喊一声,“今天咱请所有人吃全鱼宴!”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发光的铁锅支在银沙垒成的灶台上,柴火还没点燃,锅底的银沙就自动聚成火焰的形状。游客们争相帮忙,有人剥蒜,有人洗菜,冰面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黄悦再次吹起口琴,这次的曲调里混进了游客们即兴的哼唱。银沙随着音乐在空中勾勒出东北虎、丹顶鹤、梅花鹿的图案,最后凝聚成巨大的“春”字。远处的山峦传来回音,惊起整片松林的雾凇,亮晶晶的冰晶纷纷扬扬落下,与银沙共舞。
“原来这就是银沙的翅膀。”甄珍放下相机,眼眶,“它带着东北的魂,飞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师父默默把“不冻心”奖章挂在队旗上,银沙立刻缠绕而上,将奖章托起。朝阳穿透云层,照在奖章上的“不冻心”三个字,把整片冰场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
“这哪是冰场,分明是神仙的戏台子!”戴眼镜的小伙子举着手机首播,镜头里银沙与冰晶交织的奇景让首播间瞬间涌入上万观众。他突然转身抓住路过的老周,“大叔,你们这儿收学徒吗?我想把银沙手艺带回南方!”
老周被问得一愣,挠着后脑勺看向师父。老人着奖章上的银沙纹路,眼底泛起笑意:“收!只要肯学,咱们冬捕队的门槛永远敞着!”他的声音在冰面上回荡,惊得冰窟窿里跃起的胖头鱼又重重砸下,溅起的水花在空中凝成微型冰雕。
人群里突然钻出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手里攥着团银沙捏的小鹿:“黄阿姨,这个能变成真的吗?”黄悦蹲下身,将口琴轻轻抵在小鹿头顶,悠扬的旋律中,银沙小鹿抖了抖耳朵,撒开蹄子奔向远处的雪堆,身后拖出一串发光的梅花脚印。围观的游客发出阵阵惊呼,几个小孩追着小鹿跑远,笑声惊起一群觅食的麻雀,鸟儿翅膀掠过银沙,竟在天空画出流动的五线谱。
“各位!鱼汤熬好了!”王婶掀开发光的铜火锅,奶白色的雾气裹挟着鲜香扑面而来。游客们排着队盛汤,有人尝了一口就红了眼眶:“这味道...和我爷爷做的一模一样。”李大爷趁机递上用银沙烤的苞米,金黄的玉米粒上泛着细碎银光,咬下去“咔哧”作响。
甄珍架起临时搭建的银沙投影仪,冰面上开始播放东北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旋律响起时,银沙自动聚成雪山与哨所的模样,几个白发苍苍的游客跟着哼唱,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丫头,把咱在昆明的故事也投出来!”师父突然喊道,“让大伙儿看看,咱东北人走到哪儿都能把日子过成诗!”
于是,冰面上交替出现澜沧江畔的篝火、西安古城墙上的银沙投影,还有三人在沙漠中寻找银沙的惊险画面。当画面切换到黄悦用银沙修复口琴的瞬间,镜头外的她正在人群里教孩子们吹《小燕子》,孩子们跑调的歌声与银沙共鸣,将整个冰场变成了巨大的乐器。
“师父,有人找!”老周领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来,那人怀里抱着个精致的木盒,“这位先生从省城来,说是想谈合作。”中年人打开木盒,里面躺着枚银质奖章,正面刻着“非遗传承”西个大字:“各位,我们文旅局想把银沙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还计划打造‘银沙冰雪节’......”
他的话被欢呼声打断。不知谁放起了烟花,银色的火星坠落时与冰面的银沙呼应,整个夜空都成了流动的银河。师父接过奖章,粗糙的手指抚过光滑的表面:“好啊!但这奖章得挂在孩子们脖子上——他们才是银沙真正的主人。”
这时,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黄悦望着铁轨延伸的方向,突然想起昆明火车站送别的场景。那时的银沙还只是异乡的纪念品,如今却成了连接故土与远方的纽带。她举起口琴,吹出《我和我的祖国》,游客们自发合唱,歌声中,银沙汇聚成巨幅五星红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快看!雾凇开花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众人抬头望去,整片松林的雾凇都在发光,冰晶在银沙的影响下竟开出花朵的形状,红的像兴安杜鹃,白的似冰凌花,微风拂过,花瓣簌簌落在游人肩头。有个南方来的小姑娘小心翼翼接住一片,惊叹道:“原来东北的冬天,比春天还热闹!”
夕阳西下时,冰场上的人群仍不愿散去。几个年轻人围着老周学编银沙渔网,孩子们举着用银沙画的年画追跑,游客们则忙着打包特产——这次除了榛子、木耳,还有装在玻璃瓶里的银沙纪念品,每瓶都刻着“心若不冻,万物皆春”。
黄悦站在冰窟窿边,看着最后一抹夕阳沉入镜泊湖。银沙在她脚下汇聚成小船的形状,载着几枚发光的鱼鳞漂向湖心。“走吧,”她对着银沙轻声说,“下一个春天,该换我们去别的地方播种了。”远处,师父又点起了旱烟,烟圈里裹着的银沙,正悄悄勾勒着下一场冰雪盛宴的模样。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eu0w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