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3章 宋墓毒经解

小说: 仵作惊华   作者:浮灯七雪
求书网 更新最快! 仵作惊华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jjKww.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宋时景墓的地宫深处泛着幽蓝微光,姜璃按逆星礁珊瑚匣的指引推开最后一道石门时,一股混着陈年草药与朱砂的气息扑面而来。墓室中央的石台摆着具青铜棺,棺盖刻着宋慈《洗冤集录》的残篇,字迹间嵌着极细的银线——与南洋汞矿的超导材料同源,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与她无名指上的逆星戒指产生共振,发出蜂鸣般的轻颤。

“是宋慈的验尸工具箱。”雍正指尖抚过棺盖的纹路,那些记载着“滴血认亲”“银针验毒”的刻字突然亮起,在地面拼出“九曲连环毒”的经络图,图中最毒的“天枢”位标注着“需回魂草汁与龙血同解”,与逆星礁找到的草药完全对应。他提起验尸刀挑开棺缝,棺内浮出个紫檀木匣,匣面的锁是用七根银针组成的,针尾的刻度与姜璃现代实验室的微量移液器完全吻合。

听息蛊突然在匣旁停住,翅尖的荧光照出匣底的凹槽——是个与宋时景头骨轮廓吻合的嵌槽,槽内刻着“以毒攻毒”西字。姜璃将从南洋带回的染血银锭放在槽内,银锭的汞纹与凹槽的毒经产生共振,木匣“咔嗒”开启,里面躺着册蓝布封皮的手札,正是宋慈亲笔所书的《毒经补遗》,其中“九曲连环毒”的解法旁,贴着半片回魂草叶,叶背的龙血字浮出:“1725年春,见此草于南洋,知可为璃心解毒,故藏于宋墓。”

“是他当年派人补录的。”姜璃翻到手札的末页,发现纸页边缘粘着极细的蚕丝——与年妃陵天工细缕同源,蚕丝缠绕的地方,显露出玄虚子的批注:“此毒需逆星全魂为引,解则魂散,不解则血竭,唯我可破。”批注的墨迹里,嵌着极小的蛊虫卵,正是“忘川蛊”的幼虫,与年妃陵方帕上的蛊虫同款。

地宫突然震颤,石缝中渗出暗红毒液,顺着地面的经络图流淌,在棺椁西周凝成毒阵。宋时景的后人残魂从毒液中浮出,魂影握着枚青铜针,针尖的毒汁在烛火下泛着油光,“玄虚子说你会来解此毒!这是你验尸术的源头,也该是你的终点!”姜璃提刀格挡的瞬间,验尸刀上的回魂草汁与毒液相触,爆出金红火花——毒阵的经络突然反向流转,在地面拼出姜璃现代验尸报告的签名,笔迹与宋慈的手札形成奇妙的重叠。

《毒经补遗》突然自行翻到某页,上面用朱砂绘着“逆星解毒阵”:需以七枚七星铜钱按北斗星序排列,中间置龙血与回魂草汁的混合物。姜璃将从养心殿带回的七星铜钱嵌入阵眼,铜钱的虹光与戒指的蓝光相融,毒液突然化作金雾,在半空凝成1725年的顺天府:她正用宋慈的验尸术破解傀儡案,雍正站在一旁记录,笔尖的龙血滴在卷宗上,晕出的形状与此刻的解毒阵完全吻合。

“他连你会用现代法医学佐证都算到了。”雍正握紧她的手,两人的血珠同时滴入阵眼的混合物中,金雾突然爆亮,玄虚子批注里的蛊虫卵纷纷化作齑粉,宋时景后人的残魂在“原来如此”的叹息中消散,只留下枚青铜令牌,牌面刻着“宋氏验毒令”,与姜璃的“验遍阴阳”腰牌形成对牌。

木匣底层突然弹出个暗格,里面躺着块镇魂玉碎片——与太和殿金井的残片拼成整圆,玉面的“山河”二字终于完整,在光中泛着虹光。玉底的刻字显露出新的坐标:“荷兰东印度公司旧档案库,藏着胤禟与西洋教会的密约,记有未来人芯片的最后流向。”

走出地宫时,晨光正透过墓道的缝隙渗进来。姜璃望着手中的《毒经补遗》,突然发现手札的纸页纤维里,嵌着极细的星砂——与暖阁地砖的星纹同源,在光中流转如星河,像宋慈跨越千年的目光,正落在她与雍正交握的手上。

现代验尸阁的天机仪突然传来提示,老教授举着块新解析出的芯片残片,“荷兰档案库的密约里,提到‘蝉母芯片与教会钟楼的天文钟共振’!看来下一站,得去看看那座钟楼了。”

而宋时景墓的石门,在他们身后缓缓闭合,石台上的青铜棺盖重新盖合,《洗冤集录》的残篇在晨光里渐渐隐去,只留下验尸刀划过的痕迹,与三百年前顺天府卷宗上的刀痕,在时空中连成了一条看不见的线——线的两端,是古今验尸人对真相的执着,也是她与他跨越时空的羁绊。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jjKw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仵作惊华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jjKww.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