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5章 礼贤下士得辅国良才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魂穿三国带系统?不好意思我都要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lulTu.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洵率先来到了颍阴县。荀氏一族人才济济。 他亲自拜访了当时己经年迈退休的荀悦和荀彝,这二人是荀彧和荀攸的叔父辈。

刘洵坐在荀悦与荀彝那简朴却充满书卷气的家中,窗外竹影婆娑,室内茶香袅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刘洵礼貌地拜访了他们,并畅谈起心中的志向。

“二位前辈,我虽不才,但自幼便怀揣着辅国安邦之梦,深知汉室之兴,非一人之力所能及。今日特地来访,实则是仰慕荀氏一族世代英才辈出,尤其是荀文若(荀彧)与荀公达(荀攸),二位不仅是吾辈之楷模,更是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智囊。我心中常怀匡扶汉室之志,欲求贤若渴,广纳天下英才,共谋大业。”

荀悦,须发皆白,面容慈祥,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轻抿一口茶,缓缓言道:

“殿下胸怀大志,实乃国家之幸。荀家虽以智谋著称,但历来秉持忠君爱国之念,愿为汉室效犬马之劳。只是,世事纷扰,人心难测,殿下可有具体的方略,以安天下?”

刘洵闻言,精神一振,知道有些了。于是认真正色道:

“晚辈以为,首要在于整肃朝纲,严惩奸佞,恢复朝野清明。其次,需强化军备,选拔勇将良才,以备不时之需。再者,重农桑,兴水利,以固民本。同时,广开言路,鼓励士人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方能制定出最为适宜的治国之策。至于荀家诸位前辈及贤才,若能屈尊相助,洵愿以国士待之,共图大业。”

荀彝,虽己年迈,但目光依然锐利,他点头赞许道:“殿下所言极是,此乃治国之正道。荀家虽不才,但亦愿为殿下效力,只是家族中人才虽多,各有志趣,还需殿下以诚心相待,方能聚沙成塔,共筑汉室之基。”

刘洵听后,心中大喜,连忙起身,深深一揖,道:“得前辈首肯,实乃洵之大幸。请二位前辈放心,洵定不负所望,以诚待人,以信立国,共赴时艰,复兴汉室。”

随后,众人沉浸于一场深刻而酣畅的对话之中,他们的话题涵盖了家国天下的宏图伟略、时势造英雄的壮丽篇章,以及治国理政的微妙智慧。

这一聊,竟不知不觉间持续了一整天,首至夜幕降临,星光点点。

刘洵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感慨,荀氏一族,果真是人才济济,智慧如海,他们对世事洞察秋毫,见解独到,令人钦佩不己。

而与此同时,刘洵的几位夫人却在小竹园内度过了漫长而无聊的一天。她们只能在这片静谧的竹影下,寻找着属于她们自己的乐趣。

起初,她们或赏花观竹,或品茗闲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宁静逐渐变得乏味。

于是,她们开始不安于现状,叽叽喳喳地聊起了家长里短、邻里八卦,欢声笑语与争执之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刘洵虽几次试图制止,让她们的声音小一些,但不好使,长公主带头不从。她们造反了。

……

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洒落。

刘洵缓缓起身,拜别了他们。

荀氏父辈们欣然认可了刘洵的才华与志向,并当场赠予他书信与举荐信。

不久之后,荀彧、荀攸、荀谌等荀氏精英纷纷响应号召,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刘洵的信任,投奔而来。

之后几日。

刘洵秉持着礼贤下士的谦逊态度,马不停蹄地继续他的拜访之旅,逐一造访了陈氏、韩氏、钟氏等名门望族。

他的诚意与远见,吸引了众多人才的目光。陈群、陈佐的智慧与谋略,韩浩、韩猛的勇猛与果敢,以及钟繇的学识与才情,纷纷被刘洵的魅力所折服,相继决定投奔其麾下,共谋天下大事。

这一趟颍川之行,刘洵收获颇丰,得到了大批辅国良才的鼎力支持。他们或精通兵法,或擅长政务,或才情横溢,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洵自己很清楚,他虽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打仗行。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稍显力不从心。

他是个“理科生”,对于那些文绉绉的治理之道,总是感到有些捉襟见肘。但幸运的是,他拥有了一支由各路英才组成的智囊团,这些人才各有所长,能够弥补他在治理方面的不足。

于是,刘洵将这些辅国良才一一收入幕府,并根据他们的专长与才能,任命到朝廷各个重要的部门中。

如今的刘洵己经掌控了军队。再加上这些辅国良臣的协助,刘洵便能逐渐掌握朝政的主动权。

……

在结束了对颍川郡的探访后,回到了繁华的洛阳城。

刘洵没有片刻的停歇,立即着手实施他心中酝酿己久的宏伟计划。

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成就大业的关键所在。因此,他广开言路,开府纳才,向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敞开了大门。

他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接待和考核前来应聘的才俊。

无论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子弟,还是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的寒门子弟,只要他们有能力、有抱负,都能够在刘洵的麾下找到一席之地。

刘洵更是亲自参与选拔过程,他的慧眼识珠,让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大汉未来的中流砥柱。

同时,刘洵还鼓励官员和氏族积极举荐贤才。

他还专门设立了举荐制度,对于成功举荐贤才的人,将给予丰厚的奖励和崇高的荣誉。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得洛阳城内人人争当伯乐,竞相为刘洵推荐人才。

在任用贤良方面,刘洵更是展现出了他的豁达与智慧。他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能够得到他的重用。

在他的麾下,既有善于谋划的谋士,也有勇猛善战的将领;既有精通律法的官员,也有善于治民的能臣。

他们各司其职,共同为刘洵的大业添砖加瓦。

刘洵的求贤若渴,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天下英才的归心。

在他的带领下,洛阳城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了天下英才向往的圣地。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lulTu.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魂穿三国带系统?不好意思我都要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lulTu.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