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0138章 月下烧纸钱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uTwcw.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子时过半,解珍解宝护送武松归家。

闻得动静,李清秋与霜儿急至前院。

解珍低声道:“兄长此番真个醉了。”

武松本不欲多饮,待解珍解宝到后,便放开怀抱,与关胜等一醉方休。

此时己是面赤如朱,烂醉如泥。

李清秋道:“有劳二位兄弟今夜谨慎些。”

解珍解宝叉手应诺。

李清秋与霜儿一左一右搀扶武松回后园,为其更衣洗漱,扶上牙床。

霜儿面泛红霞,不知是因方才费力,抑或因要宿于一墙之隔的耳房。

边往角门行去边道:“小娘子请早歇,若需侍奉唤奴婢便是。”

李清秋反手拉住她,道:“今夜你便在此安歇。”

霜儿惊道:“啊?”

李清秋道:“我去耳房,你在此侍奉郎君。”

霜儿踌躇道:“郎君醉得不省人事……”

李清秋道:“他醒酒甚快,一个时辰便清醒。”

霜儿扭捏道:“小娘子,是否……是否忒急了些?奴婢……奴婢尚未准备妥当,况且郎君亦不知晓。”

李清秋道:“有甚可准备?过几日我须离京,还需你看住郎君。”

霜儿低声道:“郎君来京多时,未曾涉足勾栏,平素为人端方,小娘子何故忧心?”

李清秋坐于榻边,看了眼酣睡的武松,道:“你可知明教教主?”

霜儿道:“自然知晓,城中人人传颂,闻说是个德高望重、道法精深的坤道。”

李清秋道:“她才十八,我虽未得见,想来亦是花容月貌。郎君先结识这位教主,后遇着我,如今方教主要来东京论道,我却要前往阳谷,这心里委实不安。”

霜儿道:“小娘子是说郎君与方教主……”

李清秋挑眉道:“我说了甚?”

霜儿正色道:“奴婢听小娘子吩咐。”

李清秋叹道:“其实我信郎君与方教主并无私情,只是这妒忌之心,竟不由人。”

霜儿道:“小娘子这不是妒忌,乃是情深。只是这是小娘子的绣榻,奴婢怎敢安睡?不如扶郎君去耳房。”

李清秋道:“往不也常来榻上伴我么?”

霜儿道:“那是年幼不知事。”

李清秋起身,执霜儿双手道:“霜儿,不论你视我为妹与否,我始终待你如姐。你要为我看住的不只是郎君,还有这个家。我不在京时,你便是主母,这绣榻有何睡不得?”

霜儿只觉心头一热,两行清泪滑落,半晌道:“霜儿听小娘子安排。”

李清秋取白绸一方,看霜儿自行铺于榻上,便往耳房歇息。

霜儿灭灯上榻,闻得耳畔鼾声,又往外挪了挪身子。

不知几时,朦胧间觉有粗砺大手在身上游移。

霜儿浑身紧绷,首至被压于身下,方喘息低语:“郎君,奴是霜儿。”

武松一怔,酒醒大半。

霜儿急又道:“小娘子命奴侍奉郎君。”

武松停了半晌,便又兴云布雨。

云收雨歇后,武松下榻,摸黑至耳房。

掀帐上榻,方一躺下,肩头便传来微痛。

原是李清秋伏于身上,轻咬其肩。

天上玉轮将圆未圆,照得庭院如同白昼。

解珍在前院、中庭巡视一遭,又至后院围墙行走。

至后宅门,见两名守卫睡眼惺忪,沉声道:“郑三、郑西,可是日间未得好歇?打起精神来,莫要生乱。”

郑三陪笑道:“解大官人,今日有客,吃了些酒。”

解珍道:“那你二人且去厢房歇息一个时辰,某来看守。”

郑三道:“解大官人,小人不敢。”

解珍道:“速去,一个时辰后来接替。”

郑三郑西见解珍不似说笑,便拱手往前院去了。

解珍伸手推了下宅门,查验是否己自内上锁。

忽见远处墙角升起几缕青烟,与月色相融,若不细看难以察觉。

当即按刀猫腰前行。

须臾至墙角,那烟正是从转角后回廊升起。

侧耳倾听,隐隐有抽泣之声。

解珍倚墙窥视,见回廊花坛边焚着一堆纸钱。

火堆旁半蹲一白衣女子,正是李清雪。

苍白面庞在火光月色交映下,更显凄切。

远处传来脚步声,乃巡夜家丁。

李清雪起身戴帷帽,望着渐熄火光。

回廊那头传来家丁喝问:“何人在此?”

解珍快步而出,至李清雪身旁,对奔来的两名家丁沉声道:“深更半夜,大呼小叫作甚?”

二人忙行礼。

解珍道:“郑三郑西有事,你二人去守后宅门。”

二人领命而去,途中回首望了两眼火堆前的解珍与李清雪。

伫立未动的李清雪扶帽沿道:“多谢解大官人。”

解珍行礼道:“十西娘子若有要事外出,可唤使女仆役相伴,如此夜深,恐生不测。”

李清雪微福道:“有劳解大官人挂怀。今日乃先母忌辰,因值正月喜庆,家中渐渐忘却。每年我与妹妹私下焚些纸钱,免先母在那边困顿,今日妹妹多饮,我便独自下来,教大官人见笑了。”

解珍默然,不知如何应答,半晌方道:“夜深露重,十西娘子早歇。”

李清雪颔首,转身往回廊深处行去。

她与李清琴住中庭后院间的东厢房,过此回廊便至。

解珍默随其后,至西厢大门外驻足。

望着那白色身影消失于拱门后,方继续巡夜。

次日清晨,武松、李清秋、霜儿于后院正厅用膳。

今日李清照设宴,邀京城诸多文人雅士。

李清秋欲往赴会,借此传扬光明道,并为武松正名。

二人议定,日后对外统一说辞:

光明道在河北信众甚多,虽受朝廷打压,仍抗击辽人;

武松与蔡攸合作,乃为促成朝廷认可光明道,不使抗虏义士寒心。

实则武松并不在意所谓士林名声。

记忆中这些清流,东京城破时,或自尽,或被杀,得脱者寥寥。

若自己阻不得靖康之变,今朝骂己之人,多半难逃劫数。

若阻得靖康,这点骂名又何足道哉?

然出身官宦世家的李清秋却不以为然,辩道:“宣指挥宁与高太尉决裂亦不愿行刺郎君,不正是因郎君声望么?”

武松不以为意道:“恐是惧我武艺。”

李清秋道:“武艺固重,声望亦不可轻。官家手无缚鸡之力,而天下敬畏,不正是因声望么?”

霜儿扑哧一笑。

李清秋斥道:“笑甚?”

霜儿道:“小娘子往日总说郎君大逆不道,如何倒与郎君愈发相似。”

李清秋道:“日后你亦会与他一般。”

霜儿蓦然面红,垂首至碗中。

此时,使女来报:“蔡学士来访。”

武松至正厅见蔡攸。

只听蔡攸道:“贤弟,你那结义兄弟宋江恐命不久矣。”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uTwcw.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铁血水浒:武松的靖康保卫战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uTwcw.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