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初刻的阳光斜斜切进工坊木窗,苏婠宁握着放大镜的手悬在半空,铜壶滴漏的齿轮组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斑。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考工记》批注本摊开在膝头,泛黄的纸页上,"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八个朱笔字旁,画着与眼前齿轮 identical 的双环结构。
爆点:差动轮系现世,双历同辉
"奇了。"她轻声呢喃,镊子夹起卡在中壶齿轮间的铜屑,忽然发现大小齿轮的齿数比竟是十九比二十一——这是农历十九年置七闰的"章月法",而外侧环齿的三十六凹痕,分明对应公历的太阳周期。更惊人的是,两组齿轮通过中央的"天枢轴"形成差动轮系,竟能同时计算朔望月与回归年。
萧承煜的指尖掠过她手背,将浑天仪微型模型放在滴漏旁:"昨夜在钦天监查到,宣德年间有位漏刻博士曾上谏'日月合璧,阴阳双历',被斥为妖言。"他转动浑天仪,青铜球体上的二十八宿与滴漏齿轮开始同步转动,"你看,当北斗斗柄指向'井宿'时,滴漏显示的未时三刻,正是公历七月十五。"
苏婠宁的呼吸陡然一滞。父亲留下的现代便签上,"2023.7.15"的日期正在她眼前的齿轮组上缓缓浮现——那不是简单的计时工具,而是能跨越阴阳两历、连接时空的天工重器。
关键情节一:天枢缺位,百年偏差现形
"这里不对。"萧承煜忽然按住停止转动的齿轮,内侧环齿的凹槽竟比计算少了一道,"按差动轮系原理,天枢轴应连接'岁差补偿齿轮',但现在......"他取出冰鉴里发现的东汉漏壶残件,断口处的卯榫痕迹与滴漏缺口完全吻合,"天枢部件被人拆走了,导致每百年累计偏差十二刻。"
苏婠宁翻开批注本,父亲的字迹在"擒纵机构"图示旁写着:"以铜舌卡齿,应水势而纵,如鸟之擒纵。"她望着齿轮间卡住的木楔——那是父亲临时用来固定偏差的权宜之计,忽然福至心灵,取出工具箱里的黄铜片,按"飞鸟型擒纵器"的原理削出薄如蝉翼的簧片。
"当水滴冲击叶轮时,擒纵簧片会卡住齿轮,每滴七次放行一齿。"她将簧片嵌入天枢轴,指尖沾着的朱砂在齿轮上留下红点,"这样既能保持农历的朔望周期,又能校准公历的太阳回归年。"
关键情节二:擒纵初成,璇玑显真容
萧承煜往壶中注入新汲的露水,铜壶滴漏突然发出清越的共鸣。苏婠宁看着久未转动的中央齿轮缓缓咬合,带动底部的青铜底板升起,竟在桌面投下立体的《禹贡图》——太行山脉如巨龙横卧,黄河水脉在京城地下盘成"火"字形,而朱雀门正位于火字的中心交叉点。
"是汉代的'八街九陌'排水系统!"她指着地图上纵横的暗河,想起在钦天监密档里见过的"地脉防火图","这些被填埋的河道,当年是用来镇压'火眼'的地火。"萧承煜的指尖停在图中闪烁的红点,那里正是朱雀门城楼的位置,"火眼所在,地下水脉最薄弱处,一旦起火......"
他的话被滴漏突然加快的节奏打断。苏婠宁看着擒纵簧片异常颤动,齿轮间的朱砂红点竟连成北斗形状,勺柄首指地图上的"火眼":"天枢轴在预警!齿轮偏差修复后,滴漏开始显示真实的'隐时'——未时三刻的火劫,正在逼近。"
结尾悬念:火眼现形,朱雀门危如累卵
更鼓响过巳初刻,立体《禹贡图》突然发出蜂鸣,京城地下的暗河脉络开始泛红。苏婠宁望着朱雀门位置逐渐凝聚的火红色光点,忽然想起莲花漏的玉权刻字、候气铜人的指向,还有冰鉴里五百年前的工匠对话——所有线索都在指向同一个结论:当双历齿轮在未时三刻重合,火眼地脉将被引燃,整座皇城会成为焚城的熔炉。
"走!"萧承煜忽然拽起她的手腕,将立体地图收入铜壶暗格,"去朱雀门查看万寿灯的火油储备。父亲的批注本里提到,'火眼需水龙镇之',或许地下暗河......"他的声音突然顿住,因为滴漏底部此刻正浮现出新的字迹——"慈宁宫佛堂,井阑第三道刻痕"。
工坊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似是宫里传来的紧急差事。苏婠宁摸着铜壶上父亲刻的"绾宁"二字,忽然发现擒纵簧片的振动频率,竟与她腕间玉镯的裂痕节奏完全一致。原来从父亲拆走天枢部件的那一刻起,滴漏就一首在等待她的修复,等待这个能让双历重合、显露出火眼真容的时刻。
当两人推开坊门时,正午的阳光正照在朱雀门城楼。苏婠宁望着城楼上堆砌的火油木箱,忽然明白为何历代漏刻博士宁愿牺牲也要守护天枢齿轮——他们不是在守护皇权,而是在守护刻在天地间的时间密码,一旦密码错位,火眼燃起的将不仅是城楼,更是整个时空的秩序。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uuTj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