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春,新加坡港的热浪裹挟着咸腥海风,将码头的起重机轰鸣声搅得支离破碎。林砚之戴着苦力帽,混杂在搬运锡矿的工人队伍中,目光死死盯着三号泊位那艘挂着荷兰国旗的"鹿特丹之星"号商船。他注意到船员搬运货物时格外小心,每箱货物落地都垫着厚厚的橡胶缓冲垫,与普通商船粗暴装卸的场景截然不同——而这些箱子接缝处渗出的白色冰霜,在赤道高温下竟没有丝毫融化迹象。
"小心那些货!"本地老工人阿旺突然拽住他的胳膊,布满老茧的手掌上有块樱花形状的烫伤疤痕,"三天前装货的兄弟,碰了箱子的手到现在还在溃烂。"阿旺压低声音,用带着福建口音的华语说,"船上的大副,总在深夜用摩尔斯电码和岸上联系,频率和皇军电台一模一样。"
夜幕降临时,林砚之借着检修电路的机会潜入船舱。制冷机的轰鸣声震得耳膜生疼,零下二十度的寒气瞬间冻透棉衣。他呵出的白气在空中凝成冰晶,手电筒光束扫过成排的金属箱,箱体编号"MK-1942"与重庆歌乐山兵工厂的标记如出一辙。当他用随身携带的金属探测器靠近时,仪器发出尖锐的蜂鸣——这些箱子里藏着的绝不是普通货物。
"林桑,别来无恙?"熟悉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林砚之猛地转身,只见铃木枫的未婚夫、曾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山本信一,身着笔挺的西装,手中的铂金怀表链上挂着藤原千鹤的樱花簪残片,"为了引你上钩,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抬手示意,暗处的枪口在黑暗中泛着幽蓝的光。
千钧一发之际,货舱顶部的通风管道传来异响。沈知夏带着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破洞而入,她的司登冲锋枪扫断照明线路。在混乱的枪火中,林砚之趁机用携带的液压钳撬开金属箱,刺骨的寒气扑面而来——箱内整齐排列着装有淡绿色液体的试管,每支试管上都绑着婴儿的脚踝骨,骨骼表面刻着日军细菌部队的专属编号。
"这是'木菊计划'的最终形态——通过母体传播的基因武器。"山本疯狂大笑,按下冷藏舱的紧急按钮,舱门缓缓关闭,"这些病毒将在东南亚孕妇体内潜伏,等新生儿降生时..."他的话被沈知夏的子弹打断,却在倒地前启动了自毁装置,金属箱开始冒出诡异的紫色烟雾。
林砚之抓起试管架冲向舱门,却发现门锁被电磁力锁住。沈知夏掏出从仰光获得的日军密码本,快速破解门锁程序。当舱门开启的瞬间,紫色烟雾己经弥漫整个货舱,林砚之看见山本尸体旁的纸条,上面用德文写着:"伦敦、纽约,下一个目标..."
黎明时分,林砚之站在燃烧的商船甲板上,将试管投入大海。海水接触到病毒的瞬间,腾起巨大的白色泡沫。沈知夏递来刚截获的密电,脸色凝重:"日军准备用潜艇将病毒样本运往欧洲,中转站...是印度洋上的科科斯群岛。"远处,一艘挂着意大利国旗的货轮正缓缓驶出港口,烟囱冒出的黑烟中,隐约夹杂着樱花形状的灰烬。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j0A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