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的季风如期而至,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咸涩的海腥味漫进工作室。白玉兰擦拭着被雨水打湿的窗玻璃,目光突然定格在街道对面撑黑伞的男人——那人反复调整袖口的动作,与当年加尔各答地下室内操控患者的"治疗师"如出一辙。她握紧父亲留下的怀表,表盘内侧的刻痕硌着掌心,提醒她危险从未真正远去。
莱拉的画笔在画布上骤然停顿。最新作品《重生之路》的草稿里,原本明亮的蓝莲花旁,不知何时被人用红笔添上扭曲的倒三角。她颤抖着翻开母亲的日记,泛黄纸页间滑落半张车票,目的地赫然是德里——那个即将举办全球精神健康峰会的城市。"他们要在峰会上推广新的'治疗方案'。"莱拉将车票递给白玉兰,纸角残留的藏红花碎屑簌簌掉落,"而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反扑。"
深夜的工作室,杜鹃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拆解恐吓信。信纸纤维里提取出的微量荧光物质,与修道院密室中记录患者脑电波的特殊墨水成分一致。"这些人正在用更隐蔽的方式渗透。"她举起紫外线灯,墙上突然显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曾经患者的病历编号,"有人在标记我们帮助过的每个人。"
林深在暗房冲洗照片时,发现镜头捕捉到的某个模糊身影。那人手中的老式海鸥相机,与他父亲实验室失窃的型号完全相同。放大照片,取景框里倒映出工作室的窗户,窗内妮哈正在制作的纸船上,隐约可见被篡改的世卫组织标志——与加尔各答假药瓶上的痕迹如出一辙。
心理咨询课堂上,一位自称来自偏远小镇的学员引起了白玉兰的注意。那人总在课后偷偷观察其他学员的笔记,对"创伤后成长"的讨论表现出异常的抵触。当白玉兰尝试进行个体辅导时,对方突然情绪失控:"痛苦就该被消灭!为什么要反复提起?"这句话,与修道院黄金面具首领的论调如出一辙。
暴雨倾盆的夜晚,妮哈蜷缩在工作室角落,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颤抖着指向窗外,声称看到无数双眼睛在雨中闪烁。杜鹃没有急于安抚,而是轻轻握住她的手:"能告诉我,这些眼睛让你想起了什么?"在雨声的掩护下,妮哈终于说出真相——那些监视者的目光,与她被诊断为"妄想症"时,病房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如出一辙。
德里峰会的邀请函寄到工作室时,信封上印着华丽的倒三角花纹。随信附上的还有一段匿名视频:昏暗的房间里,曾经的患者们被重新戴上枷锁,被迫重复着"痛苦有罪"的洗脑台词。视频结尾,一只戴着白手套的手缓缓举起钢笔,在诊断书上写下白玉兰的名字。
"他们想在全世界面前,把我们定义成新的'精神污染源'。"林深将视频投影在墙上,每一帧画面都刺痛着众人的心。莱拉突然站起身,银铃脚链撞击出坚定的节奏:"那我们就去德里,让所有人看看真正的心理疗愈是什么模样。"她展开新画的草图,画面中央是无数双手托起的太阳,每只手都带着不同形状的伤疤。
启程前夜,白玉兰在日记本上写下:"真正的战斗不在摧毁敌人,而在守护人们首面内心的勇气。"窗外,孟买的灯火在雨幕中明明灭灭,如同无数等待被点亮的心灵。她合上日记本,将怀表贴在胸口——那里,疤痕与心跳共同谱写着永不言败的生命之歌。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jcT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