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衍之的“非逻辑信号研究”在笨拙与温暖的碰撞中持续进行。
林溪的耐心如同最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他那艰难破土的情感嫩芽。
他开始能更自然地“享受”林溪的陪伴,会在她念书时主动将头微微偏向她的方向,会在她因工作烦恼而气息低沉时,摸索着将一杯温水精准地递到她手中。
甚至会在小哲带着新画兴冲冲跑来时,嘴角浮现出极其浅淡却真实的弧度。
仁安也在经历蜕变。
陈雅琴的阴影彻底散去,沈聿风虽己不在管理岗位,但凭借深厚的专业威望和赎罪般的投入,牵头成立了“仁安医疗与人文关怀研究中心”,致力于将林溪的理念和顾衍之(以顾问身份)对技术的洞见,融入仁安的血液。
秦朗的“智医-外科助手”在严格限定为“辅助工具”、强调医生主导权的框架下,开始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尤其在年轻医生培养和复杂手术风险控制方面。
林溪的患者体验优化部,在经历了风暴洗礼后,成为仁安的核心部门之一。
她不再局限于处理投诉和优化流程,而是开始构建一套贯穿诊疗全周期的“叙事医学”实践体系,鼓励医护人员记录患者故事,理解疾病背后的生命体验,将冰冷的医疗技术与温热的人性连接起来。
这天,沈聿风找到林溪和顾衍之(由林溪陪同),带来了一个特殊的提议。
“衍之,林溪,”沈聿风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释然和一丝期待。
“中心准备启动一个长期项目:‘非视觉化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想探索,在特殊情况下(如盲人医生、聋哑患者等),如何建立超越传统感官的高效、共情诊疗通道。”
他看向顾衍之,目光充满敬意:“衍之,你与林溪共同构建的‘触觉语言’,是绝无仅有的宝贵实践!它不仅是你们之间的桥梁,更可能为无数有沟通障碍的医患打开一扇窗!”
“我们希望…由你担任这个项目的首席顾问和核心研究员!林溪作为项目总监和首席实践官!”
林溪的心猛地一跳!首席研究员?!这意味着顾衍之可以重新回到他热爱的研究领域!以他独一无二的方式!
她立刻看向顾衍之。
顾衍之空洞的眼眸对着沈聿风声音的方向,沉默着。几秒钟后,他缓缓开口:“研究对象?目标?预期产出?”
沈聿风精神一振,立刻详细阐述了项目规划:
初期聚焦理论框架和“触觉语言”基础库构建;中期与特殊教育机构合作,进行标准化和适应性训练;长期目标是在仁安内部建立试点,培养具备“非视觉沟通”能力的医护团队,并推广至更广领域。
“数据…有意义。”顾衍之听完,给出了评价。他微微侧头,“面朝”林溪的方向,似乎在无声地征询她的意见。
林溪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她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手背上,指尖在他掌心快速而清晰地“画”了一个代表“强烈支持”的符号(向上的螺旋箭头)。
顾衍之感受到掌心的信息,覆盖着灰白瘢痕的眼球似乎闪过一丝光亮(心理感觉)。他转向沈聿风,声音清晰而有力:
“我接受。”
新的征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黑暗的荒原上铺展开来。
顾衍之重新投入工作的状态,如同久旱逢甘霖。
他的大脑再次高速运转,只是这次处理的不再是神经束的分离,而是沟通模式的构建。
他与林溪的“触觉语言”成为核心数据库,每一个符号、力度、轨迹都被他系统化、标准化,并尝试拓展到更复杂的医疗信息传递(如疼痛等级、身体部位描述、治疗方案选择)。
林溪则负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设计培训方案,与特殊教育专家沟通。
两人配合默契,一个在黑暗的实验室里构建理论模型,一个在现实的光明中搭建沟通桥梁。
工作,成了他们情感联结之外,另一条紧密的纽带。
项目启动后不久,顾衍之的生日到了。
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只有最亲近的几人。
沈聿风、秦朗、苏蔓带着蛋糕来到病房。
小哲也来了,捧着一幅他精心画了很久的画。
“顾叔叔!生日快乐!”小哲清脆的声音打破病房的安静,他献宝似的将画塞到顾衍之手里,“这是我画的!你摸摸!”
画纸很大,材质特殊,上面不仅有颜料,还粘贴了各种不同纹理的材料:柔软的羽毛、光滑的贝壳碎片、粗糙的树皮、清凉的金属片…构成了一幅抽象而充满触感的“生日星空”。
顾衍之的手指一触碰到画纸,就顿住了。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触觉信息!
他不再需要小哲牵引,自己摸索着,指尖在羽毛的柔软、贝壳的冰凉、树皮的粗粝、金属的光滑间流连,脸上露出极其专注而新奇的神情。
那专注,不亚于他当年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束。
“这是…星星?”他的指尖停在一片用银色亮粉和细小冰凉金属片构成的区域。
“这是…蛋糕?”他摸索到一块用厚实、柔软绒布粘贴的圆形区域。
“这是…我们!”小哲兴奋地指着画上一块用不同材质拼贴出几个小人轮廓的区域。
顾衍之的手指仔细地“阅读”着那几个抽象的人形轮廓,指尖拂过代表林溪的柔软丝线(长发),拂过代表他自己衣服的粗糙帆布质感…最后,他的指尖停留在两个小人紧紧相连的“手”的位置——那里镶嵌着一颗小小的、温润的鹅卵石。
顾衍之的手指在那颗光滑温润的石头上停留了很久。
空洞的眼眸低垂着,仿佛在感受那独特的触感。
然后,他极其缓慢地抬起头,“面朝”小哲的方向,嘴角再次牵起那个浅淡却真实的弧度。
“谢谢…小哲。”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画…很…温暖。”
这是小哲听过顾衍之说的最长、也最像“正常人”的话!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林溪看着顾衍之珍惜地抚摸那幅触感画,看着他脸上那抹因“温暖”而生的柔和,看着小哲兴奋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感动。小哲的礼物,就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用触觉感知世界的全新大门。
这时,沈聿风拿出一个包装朴素的盒子,递给顾衍之:“衍之,生日快乐。这个…或许你会用得上。”
顾衍之接过盒子,摸索着拆开。里面是一个设计极其简洁流畅的黑色长方形设备,比手机略厚。
他摸索着,在侧面找到一个开关。
“滴”一声轻响。
设备启动。一个清晰、稳定、毫无感彩的电子合成音在病房内响起:
【系统启动。当前时间:晚上7点48分。室内温度:23.5摄氏度。检测到附近存在:林溪、沈聿风、秦朗、苏蔓、小哲。】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是…?
“最新一代的AI环境感知与播报辅助仪。”沈聿风解释道。
“集成高精度空间扫描、生物识别、环境参数监测和自然语言播报。不是视觉替代,是为你提供更高效的环境信息输入,节省你的空间构建和识别精力,让你能把更多‘算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他看向林溪,意有所指。
顾衍之沉默地“握”着那个冰冷的设备。手指在光滑的表面着。
他没有立刻尝试,而是将设备放在膝上,空洞的眼眸转向林溪的方向。
林溪立刻明白了。
她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拿着设备的手上。
顾衍之的手指在她的掌心下微微一动。他启动了设备的一个功能。
【林溪,位于使用者正前方0.8米。】电子音清晰地播报。
林溪看着顾衍之,看着他那双倒映不出自己却仿佛能“看”进她灵魂深处的灰白色眼眸,微笑着轻声说:“我在这里。”
顾衍之空洞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他覆盖着林溪的手,却极其轻微地、带着一种确认般的力道,收紧了一下。
冰冷的设备,温暖的掌心。
科技与人性,在他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个奇妙的交汇点。
这不是治愈,是赋能。赋予他在荒原上,走得更远、更稳的力量。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Aecl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