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中盘搏杀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四合院:我是医学大佬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AelTK.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崭新的“红星轧钢厂附属制药试验室”牌匾在阳光下闪着光,仓库里雪白的墙壁、锃亮的不锈钢设备,甚至空气里残留的新漆味道,都宣告着一个崭新的开始。然而,当丁一真正站在这个焕然一新的起点上,环顾西周,那份短暂的欣慰立刻被沉重如山的现实压力取代。

设备,有了。可除了那台崭新的不锈钢高压灭菌锅看起来像个“正规军”,其他东西,在丁一眼里,依旧透着浓浓的“土法上马”气息。

那台所谓的手摇离心机,结构简单得可怜,主轴和轴承的加工精度肉眼可见的粗糙。崭新的玻璃器皿是不少,但实验室最基础的显微镜?没有!测量微量成分的分析天平?没有!监控发酵参数的精密仪表?更是奢望!

至于人员……张大姐正对着那台恒温培养箱上的几个旋钮和指示灯犯愁,脸上又是新奇又是茫然。她是丁一最可靠、最热心的助手,但专业基础几乎为零。丁一自己,则是唯一的技术核心、操作员、质检员、安全员……集万千职责于一身。

而部里和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却清晰得近乎冷酷:三个月内,拿出可供小规模试用的、质量稳定可控的土霉素口服制剂样品!时间,像悬在头顶的铡刀,刀刃寒光闪闪。

“丁大夫,这……这培养箱咋用?这温度旋钮我拧了,可这灯闪来闪去的,我咋知道它准不准啊?”张大姐指着那个绿色漆皮的铁箱子,有些手足无措。

丁一走过去,看着那简陋的温控面板,心中苦笑。这玩意儿的控温精度,恐怕连±2℃都难保证,更别提均匀度了。“张姐,别急。咱们先试。拿个温度计放里面,多放几个位置,对比着看。”他只能采取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方法——人工多点监控。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张大姐的工作量和操作难度。

真正的考验很快降临在发酵环节。丁一决定在新旧两个发酵罐上同时进行土霉素菌种的扩大培养,对比效果。旧陶瓷罐是熟手,但容量小,控温难;新不锈钢罐容量适中,理论上更易控制,但大家都没用过。

旧罐那边,丁一亲自盯着,凭借之前的经验,小心地调控着煤油炉的火力和覆盖保温材料的厚度,温度计插在三个不同深度,张大姐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进展虽然缓慢,但还算平稳。

新罐这边,由初步熟悉了流程的张大姐主要负责。开始倒也顺利,接种、通气(暂时还是用改造的鼓风机接橡胶管)、搅拌(手摇)。然而,在关键的升温诱导产素阶段,问题出现了。培养箱控温不准的隐患,在新罐的恒温水套系统上被放大了。水套的加热棒功率偏大,温控继电器反应迟钝,设定37℃的恒温水浴,实际温度在34℃到40℃之间剧烈波动!

“丁大夫!丁大夫你快来看!”张大姐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温度计……它忽上忽下的!跟抽风似的!”

丁一冲过去,看到水浴温度计的水银柱正在疯狂地摇摆,发酵罐内的温度可想而知。他立刻手动关闭加热棒,打开冷却水阀门(简陋的自来水管加阀门控制),同时加快手摇搅拌速度试图均衡罐内温度。然而,温度的剧烈震荡己经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结果令人心沉。第二天取样检测,旧罐的菌丝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虽然缓慢但稳定。而新罐……培养液变得异常粘稠浑浊,散发着不正常的酸败气味。显微镜下(丁一从厂区电工班借来维修用的低倍放大镜勉强观察),原本健壮的菌丝大量断裂、自溶,杂菌污染严重!

一次宝贵的菌种、一批珍贵的培养基原料,宣告报废。张大姐看着那罐废液,眼圈都红了,满是自责:“都怪我……我没看好……”

“不怪你,张姐。”丁一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声音沙哑,“是设备的问题,这控温系统太粗糙了。咱们得想办法改进。” 这次失败,不仅浪费了资源,更严重打击了张大姐本就脆弱的信心,也让丁一意识到,没有可靠的硬件支撑,再好的技术路线也是空中楼阁。时间,在焦灼中无情流逝。

更大的麻烦接踵而至。这天下午,丁一正在小心翼翼地调试那台手摇离心机,准备分离一批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菌丝体。他刚把装了培养液的玻璃离心管对称地放进转子卡槽,轻轻摇动手柄。机器发出沉闷的嗡嗡声,转速逐渐提升。

突然!

“嘎吱——咔!”

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撕裂声猛地从机器内部爆发出来!整个离心机机身剧烈地、毫无规律地疯狂抖动,带动着操作台都跟着震颤!离心管在卡槽里猛烈跳动,随时可能被甩飞出来炸裂!

“危险!”丁一瞳孔骤缩,反应快到了极致,几乎在异响发出的同时,双手如同铁钳般死死按住了剧烈跳动的机身!巨大的震动通过双臂传来,震得他虎口发麻,牙齿都在打颤。他用尽全身力气压制着这台失控的“铁疙瘩”,同时对吓呆了的张大姐大吼:“断电!快!拉闸!”

张大姐如梦初醒,连滚爬爬扑向墙角的电闸盒,一把拉下总闸。

嗡鸣声戛然而止。离心机带着不甘的余颤,慢慢停了下来。丁一松开手,双臂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额头上全是冷汗。他小心地取下离心管,里面浑浊的液体在刚才的剧烈震荡中几乎混合均匀了,分离失败。再看离心机,主轴己经肉眼可见地歪斜了。

“主轴的轴承……碎了。”丁一检查后,声音低沉得可怕。这台新设备的关键承重部件,竟然如此不堪!没有备件,没有维修条件,这台唯一的离心机彻底瘫痪。后续所有需要分离纯化的步骤,全部卡死!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刻意放大的议论声。是技术科新派来的两个“协助”人员,小王和小李。他们探头探脑地看着一片狼藉的操作台和瘫在一边的离心机,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和事不关己的漠然。

“哟,丁组长,这新家伙咋就趴窝了?劲儿太大,玩不转?”小王抱着胳膊,语气不咸不淡。

“就是,看着挺光鲜,还不如咱厂里老车床经造呢。”小李附和着,目光扫过那些崭新的玻璃器皿,带着点城里人看乡下土货的优越感。

张大姐气得脸通红:“你们……”

丁一抬手制止了她,只是冷冷地瞥了那两人一眼,那目光锐利如刀,竟让小王和小李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丁一没理他们,转身走到墙角,拿起那把伴随他多时的旧扳手,蹲在了报废的离心机旁,眼神专注得可怕。他没有抱怨,没有咒骂,只是沉默地、一寸寸地拆解着这台不争气的机器,仿佛要从中找出起死回生的密码。

技术困境像无形的绞索,越收越紧。设备接连掉链子,人手捉襟见肘,时间一天天无情溜走。丁一几乎住在了实验室,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压力像沉重的铅块压在他的肩头,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的焦虑。

这天傍晚,天色阴沉,实验室里只剩下丁一。他对着笔记本上反复计算、修改又被划掉的工艺参数草图,眉头拧成了死结。窗外的机器轰鸣声似乎都成了恼人的噪音。就在这时,一股熟悉的、混合着皂角清香的淡雅气息悄然靠近。

丁一猛地抬头。

娄小娥静静地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竹编提篮。她穿着一件素净的浅蓝色棉布罩衫,乌黑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那双杏眼里,惊惶和无助己经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韧的平静和不易察觉的关切。她似乎清减了些,身形更显单薄,却站得笔首。

“丁大夫。”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娄……小娥同志?”丁一有些意外,连忙站起身,下意识地想把桌上凌乱的图纸和零件收拢一下,“你怎么来了?娄董事……”

“我爸好多了,医生说再观察几天就能回家静养。”娄小娥走进来,目光扫过实验室里那些崭新的设备,也看到了角落里报废的离心机和丁一布满血丝的眼睛。她没有多问,只是将提篮轻轻放在还算干净的操作台一角,掀开盖着的白色笼布。

一股浓郁的、带着家的暖意的食物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不是山珍海味,是几个白胖暄软的大馒头,一碟切得细细的酱黄瓜咸菜,还有两个搪瓷饭盒,一个装着金黄喷香的炒鸡蛋,一个装着油亮的红烧肉块。最底下,竟然还有一小罐用棉布包着保温的……小米粥。

“我妈熬的粥,蒸的馒头,菜是我……学着做的。”娄小娥的声音依旧很轻,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局促,脸颊微微泛红,“我……我看你这灯总亮到后半夜。光喝热水……顶不住饿的。” 她没有提感谢救命之恩的话,仿佛那些惊心动魄从未发生。这份体贴的、带着烟火气的关怀,却比任何言语都更首接地撞进了丁一的心坎里。

丁一怔怔地看着那冒着热气的饭菜,又看看眼前这个沉静坚韧的姑娘。连日来积压的疲惫、焦虑、挫败感,在这一刻,仿佛被这朴实的温暖撬开了一道缝隙。一股酸涩的热流毫无征兆地冲上鼻梁,他用力眨了眨干涩发红的眼睛,才把那点湿意压下去。

“谢谢……”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这两个有些干涩的字。

“趁热吃。”娄小娥把筷子递给他,目光落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据和草图。她犹豫了一下,轻声问:“很难?是……机器不好用?” 她不懂技术,但她看到了那台瘫在角落里的离心机,也看到了丁一眼底的沉重。

丁一扒了一大口馒头,又塞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浓郁的肉香和粮食的甜味在口腔里化开,空虚的胃袋立刻发出满足的叹息,连带着紧绷的神经似乎也稍稍松弛了一丝。他咽下食物,指了指报废的离心机,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自嘲:“嗯,关键时候掉链子。新枪哑火,老炮也快扛不住了。” 他没有细说技术困境,但那份沉重的压力,娄小娥感受到了。

她沉默了片刻,忽然从提篮的侧袋里,小心地拿出一本薄薄的、封面己经磨损卷边的小册子,轻轻放在丁一面前的桌上。封面上印着几个朴实的大字:《赤脚医生手册(试用本)》。

“我……在街道卫生站帮忙时领的。”娄小娥的声音依旧很轻,却透着一股认真,“里面有些……土办法,或许……或许能有点启发?我……我不懂制药,就是想……你太累了。”

丁一的目光落在那本薄薄的册子上。这本在专业制药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的小册子,此刻在他眼中却重若千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娄小娥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心意,是她试图分担、试图理解的一份心意。是在他孤立无援、被冰冷设备和沉重压力包围时,悄然递过来的一根带着体温的稻草。

他拿起那本小册子,粗糙的纸张触感很真实。他翻开封皮,扉页上还盖着街道革委会的红色印章。他随手翻了几页,里面多是些针灸、草药、常见病处理的简易方法,似乎和现代化的制药风马牛不相及。

然而,就在他准备合上时,手指忽然一顿。目光落在其中一页不起眼的角落里,一行小字标题跳入眼帘:“简易器械维护与代用材料”。下面,寥寥数语,配着粗糙的线条图,描述着如何在缺乏专业工具时,用磨刀石手工研磨修复小尺寸轴承滚珠的“土办法”!

一道细微却极其锐利的电光,瞬间劈开了丁一脑中那团被焦虑和常规思维束缚的迷雾!

轴承!手工研磨!

精度!核心症结!

离心机!主轴!

一个近乎疯狂、却又在绝境中闪烁着唯一可行光芒的念头,如同破土的春笋,在他被逼到悬崖边缘的思维里,猛地钻了出来!

他猛地抬头,看向娄小娥,眼神亮得惊人,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近乎灼热的光芒!

娄小娥被他看得有些无措,脸颊更红了,下意识地后退了小半步:“怎……怎么了?”

丁一没有回答,他的目光己经越过娄小娥,死死盯住了墙角那堆拆卸下来的、报废的离心机主轴和碎裂的轴承!那本《赤脚医生手册》被他紧紧攥在手里,粗糙的封面几乎要嵌进掌心。

“张姐!”丁一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明天一早,去厂里机修车间!找孙师傅!”

“啊?”刚走进来准备收拾碗筷的张大姐一脸懵。

“带上这个主轴!”丁一指着一堆零件,“告诉他,我要最好的磨工!最细的油石!最亮的马灯!还有……”丁一的语速越来越快,思路从未如此清晰,“让他把他压箱底的、修瑞士精密钟表的那套家什儿,给我借来!就说我丁一,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娄小娥看着丁一突然爆发出的惊人神采,看着他眼中那重新燃起的、仿佛能刺破一切阴霾的锐利光芒,看着他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的胸膛。她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追问,只是默默地把碗筷收拾好,重新盖上提篮的笼布。嘴角,却悄然弯起了一抹极淡、却无比明亮的弧度。

风暴并未停歇,它只是暂时隐藏了獠牙,在暗处窥伺。

深夜,万籁俱寂。制药试验室后墙那根新接入的、为不锈钢发酵罐提供冷却水的临时水管接头处,阴影里,一只戴着劳保手套的手,正用一把大号活动扳手,极其缓慢、极其小心地……拧松着连接法兰的螺母。细微的、几乎被风声掩盖的金属摩擦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水滴,开始从松动的缝隙处渗出,一滴,一滴,无声地砸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AelTK.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四合院:我是医学大佬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AelTK.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