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厂里困境,设备故障的阴影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四合院:道德的边界与人性的抉择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第二天清晨的轧钢厂,却被一声刺耳的金属断裂声撕破了宁静。

紧接着,便是第三车间那条从德国引进的精密轧钢生产线,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嘎吱”怪响,随即在一阵剧烈的震动后,彻底趴窝了。

红亮的钢坯还卡在轧辊之间,迅速冷却,凝固成一坨狰狞的废铁。

操作台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老张,此刻额头上青筋暴跳,双手死死攥着操作杆,手背上因为用力过度而指节发白。

“完了,彻底完了!”

他颓然地松开手,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的颤抖。

这条生产线,是厂里的宝贝疙瘩,专门用来生产高精度钢材,是厂里效益最好的命脉。

如今,它却像一头受伤的巨兽,瘫痪在地,一动不动。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轧钢厂。

车间主任孙德海第一个冲了过来,看到现场的惨状,他那张平日里还算红润的脸,刹那间变得和刚出炉的钢坯一样,又红又烫,随即转为铁青。

“怎么回事?老张,怎么回事!”

孙德海的声音几乎是在咆哮,唾沫星子喷了老张一脸。

老张抹了把脸,声音嘶哑:

“主任,是……是主轴承,好像是主轴承烧了!”

主轴承!

孙德海倒吸一口凉气,感觉后脑勺一阵阵发麻。

这可是进口设备,主轴承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别说他们厂里,就是整个京城,能修这玩意儿的估计都没几个。

整个第三车间,不,是整个轧钢厂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脸上布满了愁云。

“这下可糟了,这条线一停,咱们这个月的奖金……”

“奖金?能保住工资就不错了!听说隔壁几个厂子,因为生产任务完不成,都开始放长假了!”

“德国人的玩意儿,就是金贵,平时伺候得跟祖宗似的,怎么说坏就坏了?”

人心惶惶,像一场无形的瘟疫,在厂区蔓延。

厂长王援朝得到消息时,正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报废钢材的统计报表发愁,淬火工艺的难题还没解决,现在核心生产线又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首跳,手里的搪瓷缸子“咣当”一声掉在地上,热水洒了一裤腿,他也顾不上了。

“备车!去三车间!”

王援朝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嘴角那圈刚消下去一点的燎泡,似乎又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

紧急会议在三车间的现场召开。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冷却后的焦糊味,混合着众人身上散发出的汗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绝望。

王援朝的目光像刀子一样,从技术科科长老刘,到设备科科长老李,再到车间主任孙德海脸上一一刮过。

“说!都给我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这台德国佬的机器,怎么就突然罢工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技术科长老刘,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此刻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厂长,初步判断,可能是润滑系统出了问题,导致主轴承过热烧毁。但是……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拆解检查。”

“拆解?!”

王援朝猛地拔高了声调。

“你知道拆解这台设备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重新组装调试需要多长时间吗?我们等得起吗!”

老刘被吼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

设备科长老李也苦着脸开口:

“厂长,这台设备是整体进口的,很多零部件我们厂里根本没有备件,如果要从德国订购,一来一回,少说也得三五个月。而且,我们也没有完整的维修图纸和经验……”

“也就是说,在你们眼里,这台机器就只能当一堆废铁了?”

王援朝的眼神冰冷得吓人。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更显得这里的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就在这时,王援朝的秘书小跑着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王援朝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他猛地一拍桌子:

“混账!”

众人吓了一跳,不明所以。

“刚刚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点名批评我们厂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合格率持续攀升,要求我们一周之内,必须恢复这条生产线的正常生产!否则,后果自负!”

一周!

这个期限像一块巨石,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所有人都知道,“后果自负”这西个字的分量。

轻则全厂通报批评,领导班子检讨,重则……厂子都有可能被勒令停产整顿。

“都说说吧,有什么办法?哪怕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法子,也给我说出来!”

王援朝几乎是在哀求了,他看向技术科和设备科的人,眼神里带着一丝希冀,又带着一丝绝望。

技术科的人交头接耳,提出了几个方案:

“要不……我们尝试用国产的轴承替代?虽然精度差一点,但也许能顶一阵子?”

“不行不行,这台设备对精度要求极高,国产轴承的游隙和耐磨性都达不到要求,强行换上去,恐怕会造成二次损坏,到时候损失更大!”

另一个方案被提出:

“或者,我们降低生产线的运行速度和负荷?这样对轴承的压力小一点,或许能勉强维持?”

“那产量怎么办?质量能保证吗?上头要的是恢复正常生产!”

一个个方案被提出,又一个个被否决。

这些老工程师们,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但面对这种顶尖的进口设备,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明显有些跟不上了。

他们的思路,始终在“替换”和“降级”上打转,没人敢去想“修复”或者“改进”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

杨富贵作为第三车间的乙班班长,也被叫来旁听会议。

他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技术权威们,此刻一个个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心中却异常平静。

从他们讨论的内容来看,这些人对这台德国设备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他们只看到了轴承烧毁这个结果,却没有深入去思考,为什么会烧毁?润滑系统的问题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四合院:道德的边界与人性的抉择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