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革新成功,震动全厂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四合院:道德的边界与人性的抉择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老厂长紧攥着杨富贵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富贵,这次的奖励,你想要什么?”

李副厂长在一旁连声附和,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没错,杨工,厂里绝不亏待功臣!”

“房子?票子?还是职位?你尽管开口!”

周围的技术员们也都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富贵。

他们眼中,有羡慕,有敬佩,更有几分好奇。

这个年轻人,凭借一己之力,将濒临绝境的轧钢厂拉了回来。

他会提出怎样的要求。

杨富贵迎着众人的目光,神色平静。

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厂长,李副厂长,现在不是谈论奖励的时候。”

“实验虽然成功了,但要将这项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惠及全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台安静运行的反应釜,眼神变得锐利。

“我希望,能够尽快将新的工艺流程在全厂推广开来。”

“只有轧钢厂真正活了,我的努力才有意义。”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老厂长怔怔地看着杨富贵,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有欣赏,有欣慰,更有几分愧疚。

他原以为杨富贵会趁机索取,却没想到对方心心念念的,仍然是工厂的前途。

李副厂长也收起了几分玩笑,神色郑重了许多。

“杨工高风亮节,我老李佩服!”

“就按杨工说的办!立刻,马上,全厂推广新工艺!”

老厂长重重一点头,拐杖在地上笃笃作响。

“好!宣传科,马上把杨富贵同志的先进事迹整理出来,全厂通报表扬!”

“生产科,技术科,全力配合杨工,确保新工艺一周之内,覆盖所有生产线!”

命令一下,整个轧钢厂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不过这一次,驱动它的不再是危机感,而是前所未有的希望。

杨富贵的名字,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轧钢厂的每一个角落。

从热轧车间挥汗如雨的工人,到成品仓库忙碌的搬运工。

从食堂里打菜的大师傅,到门卫室看门的老大爷。

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着这个年轻的技术员,以及他创造的奇迹。

“听说了吗?咱们厂又能活过来了!”

“都是杨技术员的功劳!他可真是神了!”

“以前那个破反应釜,三天两头出问题,现在稳得一批!”

“新产品那叫一个香!纯度老高了!”

那些曾经对杨富贵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排挤他的老师傅们,此刻也是心服口服。

刘工更是逢人便吹嘘。

“看见没,富贵那小子,我老刘早就看出他不是一般人!”

他唾沫横飞,仿佛自己也参与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技术攻坚。

先前那些对杨富贵冷嘲热讽的保守派技术员,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每次在厂里遇到杨富贵,都低着头,恨不得绕道走。

偶有避无可避,也只是讪讪地喊一声“杨工好”,脸上火辣辣的。

杨富贵对此倒不甚在意。

他的心思,全都扑在了新工艺的推广上。

他亲自带着技术科的人,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跑。

调整参数,优化流程,解决工人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的预知能力,在这些琐碎但关键的环节中,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

往往一个细微的参数调整,就能让生产效率提升一大截。

或者一个小小的操作改进,就能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工人们对这位年轻的“杨工”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不仅技术牛,还没架子,肯耐心听取一线工人的意见。

短短几天时间,杨富贵就成了全厂工人心中最受欢迎的技术大拿。

随着新工艺的全面铺开,轧钢厂的生产数据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

产量日日攀升。

产品合格率稳定在惊人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能耗却大幅下降。

车间里,弥漫着新产品那股特有的清香,混合着钢铁的炽热气息,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令人振奋的味道。

工人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笑容。

干活的劲头也足了。

毕竟,厂子好了,他们的日子才能好。

月底,生产报表送到了老厂长和李副厂长的办公桌上。

老厂长戴上老花镜,逐行逐字地看着。

他的手,又开始抖了。

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难以置信。

“这个月……我们的总产量,比上个月翻了一番?”

李副厂长凑过来看了一眼,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不止!合格品率,历史最高!废品率,历史最低!”

“而且,成本还降低了百分之十五!”

办公室里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两人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老厂长猛地一拍桌子。

“好!太好了!”

“我们轧钢厂,不仅活过来了,还要一飞冲天!”

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立刻!把这份报表,还有杨富贵同志的详细事迹材料,一起报送市里!报送工业局!”

“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们轧钢厂是怎么起死回生的!”

李副厂长也是满面红光。

“对!还要申请先进单位!模范集体!”

“杨工这次,当记首功!”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轧钢厂的技术革新成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在整个京城的工业系统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厂,居然在短短一个月内扭亏为盈,各项生产指标不降反升,甚至创造了历史新高。

这简首就是天方夜谭。

起初,很多人都不相信。

以为是轧钢厂为了争取政策或者资金,故意夸大其词。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披露,尤其是那份无可辩驳的生产数据摆在面前时,质疑声渐渐平息。

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与好奇。

“轧钢厂真的搞出了名堂?”

“那个叫杨富贵的技术员,到底是什么来头?”

“百分之三十的效率提升?产品纯度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这是真的假的?”

一时间,杨富贵的名字,从轧钢厂内部,迅速扩散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他不再仅仅是轧钢厂的“杨工”。

更成了许多人眼中,年轻一代技术人员的翘楚。

最先坐不住的,是那些同样处境艰难, struggling to survive 的兄弟单位。

他们如同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纷纷派人前来轧钢厂,名为“交流学习”,实为“取经问道”。

一时间,轧钢厂门庭若市。

老厂长和李副厂长乐得合不拢嘴。

这可是轧钢厂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风光。

每一次接待兄弟单位的参观团,他们都会把杨富贵推到台前。

“这位,就是我们厂技术革新的主要负责人,杨富贵,杨工!”

聚光灯下,杨富贵略显清瘦的身影,却显得异常挺拔。

面对那些或探寻,或审视,或惊叹的目光,他始终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

详细介绍着新工艺的原理,耐心地解答着各种疑问。

他的专业,他的从容,他的年轻,都给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快,“轧钢厂有个杨工,技术通神”的说法,就在京城工业圈子里流传开来。

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

“市级技术革新一等奖”。

“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先进生产工作者”。

轧钢厂的会议室墙壁上,几乎挂满了各种奖状和锦旗。

而其中,十之八九都与杨富贵有关。

厂里的广播站,更是每天都在播送着杨富贵的先进事迹。

甚至市里的报纸,都刊登了专题报道,标题醒目——《青年技术员勇挑重担,科技创新引领轧钢厂焕发新生》。

配图是杨富贵在车间指导工作的照片。

照片上的他,穿着朴素的工装,额头上带着汗珠,眼神却明亮而坚定。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班长,到一个备受瞩目的技术明星。

杨富贵的人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走在厂区,总能收获无数尊敬的目光和热情的招呼。

回到家属院,街坊邻居看他的眼神也完全不同了。

以前是“老杨家那个闷葫芦小子”。

现在是“咱们院里的大能人,杨工”。

许大茂最近见了杨富贵,都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点头哈腰,一口一个“杨哥”。

生怕杨富贵还记着以前那点不愉快。

杨富贵对此只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这一切的荣耀,都源于他掌握的技术,源于他为轧钢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也源于那份常人所不知的预知能力。

风头越劲,他反而越发冷静。

他清楚,荣誉和赞美,只是过眼云烟。

真正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

这天,李副厂长喜气洋洋地找到了杨富贵。

“富贵啊,大喜事!”

李副厂长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

“市里和工业局的领导对你非常赏识,点名要见你!”

杨富贵心中微微一动。

该来的,总会来。

他看向窗外,轧钢厂高耸的烟囱正冒着滚滚白烟,那是工厂蓬勃生产的象征。

新的牌局,似乎己经摆好。

而他,己经拿到了几张不错的底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关注与可能的提拔,他又该如何选择,未来的路又将通向何方。

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四合院:道德的边界与人性的抉择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KA0T0.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