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后院工坊灯火通明,人声嘈杂,跟白天店铺的热闹不一样,这里全是干活的声音。
临时搭的大棚底下,十几个灶台烧着火,大锅里熬着各种东西,味儿挺杂。几十号人分几组:有的使劲搅大缸里的糊糊,有的小心把熬好的皂液倒进模子,有的在切冷却好的皂块,有的磨草药粉,还有一组人像流水线一样把凉透的护手霜装进小瓷罐封口。
刘婶是总指挥,袖子挽着,脸上蹭了点白膏子,正站在一口熬皂液的大锅旁,眉头拧成疙瘩盯着锅里翻滚的黄乎乎液体,时不时拿长勺舀点看看稠不稠,凑近闻闻味儿。
“不对……还是不对!”刘婶烦躁地嘟囔,“这颜色咋老是发黄?香味儿也串了,达不到小姐要的清香味儿……”
“刘婶!”沈清璃的声音响起。
刘婶猛回头,看见沈清璃像见了救星,赶紧过来:“小姐!您可算来了!护手霜和洁面皂都按您给的方子加急做着,人也够,就是这新弄的‘清肌洁面皂’……唉,试了好几锅了,总是不对路!”
沈清璃走到锅边,拿起长勺看了看锅里淡黄色粘稠液体,闻了闻。一股混合着油脂和草药的味儿,不算难闻,但也绝对不清爽。
“哪儿出问题了?”沈清璃问。这新洁面皂是她按现代想法设计的,要洗得干净又不紧绷,还加了北境特有的雪菊、薄荷这些草药,打算再弄个爆款。配方她琢磨过,应该没问题。
“按您的方子,猪油、草木灰碱水、还有您让留下的那个‘甘油’(沈清璃从废皂液里弄出来的),比例都对,草药粉也按量加了,熬的火候时间也掐准了,可出来颜色就是不透亮,香味儿混,凉了的皂摸着发软,洗起来也没您说的‘清爽不干’……”刘婶指着旁边几个模子里失败的皂块,颜色黄不拉几,看着也不细密。
沈清璃拿起一块坏皂,用手指捻了捻,又沾水搓出沫试了试。沫不够多不够细,洗完了有点发涩,摸着不清爽。
她皱起眉。问题出在……东西不够纯!古代法子限制。猪油熬得不够干净,有渣子;草木灰碱水浓度不稳;草药粉加进去的时机和法子可能坏了熬皂的反应;最要紧的是,甘油虽然加了,但可能没跟皂液完全融好,所以皂软趴趴,洗着不舒服。
“刘婶,这样。”沈清璃立刻拿主意,“第一,猪油重熬!用最细的布多滤几遍,熬到雪白雪白的,一点渣子都不能有!第二,草木灰碱水,只用最上面清亮的那层,浓度……李伯!”她喊来旁边打下手的李伯(账房没事也来帮忙了),“你算数好,按我之前教你的比例,重新兑一批碱水,浓度要准!”
“是,小姐!”李伯马上去办。
“第三,草药粉别首接倒锅里熬。雪菊粉和薄荷分开弄。雪菊粉先用一点温水搅成糊糊,等皂液熬到快成型(挂勺能留下痕)的时候再加进去,快速搅匀。薄荷叶……首接榨汁!用新鲜叶子捣烂,用细布挤出汁来!最后快倒模子前加进去,这样香味儿和清凉劲儿才足!”
“榨汁?”刘婶和小翠都愣了。
“对!用石头臼子捣烂,布包着挤出汁!量不用多,主要是提味儿加清凉。”沈清璃解释。
“第西,最要紧!”沈清璃指着那锅熬坏了的皂液,“这锅废了,但里面的甘油还能用。等它凉了,把上面那层油撇掉,底下水乎乎的东西(甘油和碱水混合物)收起来,想法子再弄干净点。下次熬新皂,碱水加进去后,猪油还没化开前,就把弄干净的甘油倒进去,使劲搅,搅匀了再开火熬!”
刘婶听得眼睛发亮,有些步骤她不太懂为啥,但沈清璃说的清楚明白,她知道怎么干了:“好!好!我这就按小姐说的重来!”
工坊里又忙活开了。有了明确方向,刘婶劲头十足。她亲自盯着猪油重熬,一遍遍过滤;李伯仔细兑好新碱水;小翠带俩丫头去后院摘新鲜薄荷叶捣汁;几个力气大的伙计处理那锅坏皂液,撇油,收集甘油水…
沈清璃也没闲着,在各个地方转,亲自示范怎么搅最好,指导加草药糊和薄荷汁的最佳时候。工坊里味儿挺杂,油脂、碱水、草药、薄荷混一块儿,但忙忙碌碌有条不紊。
时间一点点过去。新的一锅皂液在刘婶小心伺候下,终于变得接近透明的奶白色,飘出淡淡的、雪菊的清雅混着薄荷清凉的好闻味道,所有人都停下手,屏住呼吸。
“成了!就这个样儿!”沈清璃看着勺里皂液滴下去能留下清楚痕迹,立刻下令,“加雪菊糊!快搅!好!倒模子!小翠,薄荷汁!”
小翠赶紧递上一小碗碧绿清香的薄荷汁。刘婶把汁均匀淋在倒进模子的皂液上,用木棒快速又轻地搅了几下,弄出点花纹。
“好了!等它凉透变硬!”刘婶长出一口气,额头全是汗,脸上是期待和满足。
沈清璃看着模子里细腻纯净、飘着好闻香味的皂液,也笑了。新洁面皂这关,总算过了。
沈清璃忙完工坊的事,拖着累但踏实的身子回到王府主院,天己经很晚了。主院书房灯还亮着。
她刚走近,就闻到一股比平时浓很多的药味儿。书房门开着一条缝,里面传出压得很低的、粗重的喘气声。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eTu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