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
陈医生一把拽住我。
样本箱在他怀中剧烈晃动,箱盖缝隙渗出的冷凝水在地面结出冰花。
张卫国踉跄着撞进后车门,防护服上的密封条裂开大半,露出里面被汗水浸透的衬衫:
“他们切断了实验室的网络,数据只传了一半!”
黑色轿车的引擎轰鸣声从三个方向逼近,中年男人的声音透过车载扩音器炸响:
“封锁所有出口!活要见人,样本必须销毁!”
子弹擦着车顶飞过,在金属表面留下焦黑的沟壑。
我扯过陈医生手里的样本箱,箱身冰凉刺骨:
“往长江大桥开!”
转头对张卫国晃了晃口袋里的手机,匿名短信的光标还在不断闪烁。
“接应的人说在桥墩下藏了快艇。”
“疯了吗?”
陈医生的护目镜蒙上厚厚一层水雾。
“现在是枯水期,暗礁...”
话音未落,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溅的钢化玻璃碎片在他脸上划出细密血痕。
司机猛打方向盘,救护车擦着路边报亭急刹。
报刊架上《楚天都市报》的头条标题“喜迎新春”被气浪掀得哗哗作响。
张卫国突然抓住我的肩膀,瞳孔因恐惧而收缩:
“他们在车顶装了追踪器!”
他扯下防护服的内衬,露出嵌在车顶夹层的微型芯片,红灯正有规律地闪烁。
“必须在过桥前甩掉!”
远处传来首升机螺旋桨的嗡鸣,探照灯的光束扫过江面。
陈医生突然打开车门,刺骨寒风卷着沙尘灌入车厢:
“我引开他们!你们带着样本走!”
“不行!”
我死死攥住他的白大褂。
“还记得我说过的重症监护病房吗?你是最早研究病毒的人,只有你...”
“别说了!”
陈医生将染血的护目镜塞进我手里,目光坚定如铁。
“从上周第一个病人咳血开始,我就没想过活着离开。”
他转头对司机大喊:
“加速冲下引桥!”
救护车如离弦之箭冲过收费站,后视镜里,陈医生高举着从灭火器改装的烟雾弹,逆向冲向蜂拥而至的追兵。
张卫国突然哽咽出声:“他把病毒载量检测报告缝在了我内衬口袋...”
话音未落,整座大桥突然剧烈震动。
我透过破碎的车窗望去,一辆油罐车横在路中央,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
是匿名短信的接应者动手了。在冲天火光中,我仿佛看见陈医生转身对我们微笑。
他胸前的金银潭医院工作牌在火光照耀下,折射出刺目的光。
救护车冲破燃烧的封锁线,剧烈的颠簸让样本箱在金属担架上不断滑动。
张卫国死死按住箱子,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完成检测!"
他扯开防护服内衬,摸出皱巴巴的检测报告,上面潦草记录着关键数据:
"病毒RNA序列和己知病原体完全不同,传染性可能远超SARS。"
司机猛打方向盘拐进老城区,后视镜里,黑衣人的车辆在火海前急刹。
"前面就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他扯开沾满碎玻璃的衣领。
"我认识里面的技术员!"
研究所大门紧闭,警笛声却越来越近。
我抄起路边的铁管砸向传达室窗户,冲里面的保安大喊。
"疾控中心紧急任务!让我们进P3实验室!"
保安认出张卫国胸前的工作牌,颤抖着按下门禁按钮。
实验室里,技术员盯着突然闯入的我们目瞪口呆。
"没时间解释了!"
张卫国将样本塞进生物安全柜。
"启动荧光定量PCR,检测ORF1ab和N基因!"
离心机的轰鸣声中,他转向我:
"年轻人,你之前说的重症床位...具体需要准备多少?"
"至少五百张。"
我看着培养皿里浑浊的样本,想起2020年爆满的医院走廊。
"还要提前储备ECMO设备、呼吸机管路,防护服缺口至少..."
警报声突然响彻整栋大楼。
透过实验室的防爆玻璃,黑衣人们正持枪闯入园区。
技术员脸色煞白:"他们黑进了研究所系统!"
张卫国猛地扯下墙上的紧急断电开关,整层楼陷入黑暗,只有离心机的应急灯发出幽绿的光。
"数据出来了!"技术员突然压低声音,手机屏幕映出检测曲线。
"Ct值28,阳性!"
他调出基因比对结果,瞳孔骤然收缩。
"和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相似度96.2%,但刺突蛋白变异明显,这意味着..."
"意味着能高效感染人类细胞。"
我接过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
"立刻把数据传给国家疾控中心,用最原始的传真机!"
园区外传来密集的枪声。
张卫国将备份数据塞进我口袋:
"你从通风管道走,我和技术员拖住他们!"
他摘下防护面罩,露出疲惫却坚定的眼神。
"告诉全世界,真相值得被看见。"
通风管道的铁锈簌簌落在肩头,身后传来激烈的打斗声。
我抱紧存有病毒数据的硬盘,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远处,长江水浪拍打着堤岸,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奏响序曲。
我蜷缩在通风管道里,硬盘硌得肋骨生疼。
下方传来重物倒地的闷响,紧接着是张卫国沙哑的嘶吼:
"报告编号WHCDC20191227!记住这个编号!"
枪声在密闭空间里炸响,我死死咬住嘴唇,尝到血腥味在口中蔓延。
爬出管道时,晨雾正笼罩着研究所围墙。
我混在早起的工人队伍里跌跌撞撞往外跑,手机在裤兜里震动——
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定位,地图上的红点标注着"湖北省疾控中心"。
省疾控中心大楼前,警戒线己经拉起。
戴着N95口罩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我抓住其中一人的白大褂:
"我有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毒样本数据!"
对方警惕地后退半步,目光扫过我身上沾着铁锈的外套。
千钧一发之际,一辆印着"国家卫健委应急组"字样的中巴车急刹在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的正是参与过SARS防治的王研究员。
我冲上前掏出皱巴巴的检测报告:
"王老师!金银潭医院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系数可能超过2.5!"
王研究员推了推老花镜,目光在数据上快速游走。
他突然抓住我的胳膊:"跟我来!"
电梯间里,他低声说:
"凌晨三点,武汉多家医院同时上报了七例不明原因肺炎,症状和你描述的完全吻合。"
实验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
当我的硬盘接入系统,检测曲线在大屏幕上缓缓显现时,整个房间陷入死寂。
疾控中心主任抓起电话:"立刻启动二级响应!通知武汉市卫健委,准备..."
"主任!"
一名年轻研究员突然抬头。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在人体内己经发生适应性突变!"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有人打翻了保温杯,热水在文件上晕开大片水渍。
窗外,天色渐亮。
我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街道上逐渐增多的救护车。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
"华南海鲜市场因卫生问题紧急休市"。
评论区里,有人抱怨计划泡汤,有人转发着模糊的"肺炎传闻"。
而在这座城市的实验室里,无数科研人员正戴着护目镜,与看不见的敌人展开生死较量。
三天后,我在隔离酒店收到张卫国的短信:
"研究所保卫科老周牺牲了,我肋骨断了两根。数据己通过三重加密上报。你说的五百张床位,现在看来...还是太乐观了。"
窗外,武汉的天空飘起细雨,这座城市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Tlul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