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妍抱着保温杯推门进来时,我正对着教案本发呆。她的马尾辫上沾着片梧桐叶,大概是从操场那边的树下走来的。“教数学教到头疼。”她把保温杯往桌上一墩,金属杯底和玻璃桌面相撞,发出清脆的响,“三班那几个男生,能把二元一次方程解成三角函数,你说气不气人?”
我转身给她挪出点办公桌空间,瞥见她教案本上用红笔圈了无数问号,像撒了把带刺的小番茄。“蜜月旅行怎么样?”话题一转,她忽然眼睛亮起来,从帆布包里翻出手机,相册里跳出碧海蓝天的画面——晓妍穿着碎花裙站在海边,身后的刘昊举着遮阳帽,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像两根被海浪冲上岸的芦苇。
“斐济的海啊,”她划着照片,声音里还带着咸咸的海风味道,“透明得像兑了雪碧的玻璃罐,能看见热带鱼从脚趾缝里游过去。”屏幕光映在她脸上,让原本因备课熬夜的黑眼圈都添了层柔光。我注意到她无名指上的婚戒沾着点粉笔灰,大概是刚才在黑板上演算时蹭上的,此刻在晨光里闪得像撒了把碎钻。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在雨林里徒步,”她忽然坐首身子,保温杯里的柠檬片晃出涟漪,“导游说看见彩虹要许愿,结果刚说完就下雨,我们躲在棕榈叶下,看双彩虹从瀑布里长出来,像谁在天空搭了两架糖霜做的桥。”她手舞足蹈的样子,倒像是在给学生讲几何图形的辅助线,充满了生动的比划。
走廊传来上课铃的嗡鸣,我往她教案本里塞了颗润喉糖:“先别急着生气,蜜月的甜分够你消化到期中考试。”她白我一眼,却把糖纸折成小船放进笔筒:“知道吗?在珊瑚礁浮潜时,我忽然想起给学生讲函数图像,那些起伏的曲线多像海底的波浪,每个拐点都是藏着惊喜的暗礁。”这话让我愣住——原来数学老师的浪漫,都藏在函数与海浪的同频共振里。
第二节课间,晓妍又晃到我办公室,这次手里多了袋咖啡豆:“蜜月带的手信,尝尝?”研磨机的沙沙声里,她忽然长叹:“昨天梦见自己在给鲨鱼讲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牙齿都变成了等号,在水里晃啊晃的。”我被咖啡呛到,她却认真地掏出笔记本:“你说要不要用潜水举例子?比如浮力公式和恋爱中的平衡感,说不定学生能听懂。”
阳光斜斜切过窗台时,我们的话题又回到授课计划。晓妍用咖啡勺敲着我的语文课本:“下周该讲《赤壁赋》了吧?要不咱们搞个跨学科联动?我讲物理(暂带双学课)里的‘逝者如斯’,你讲文学里的‘物与我皆无尽也’,让学生看看东坡先生早把时空观玩明白了。”她眼睛发亮的样子,像极了在海边发现新珊瑚群的潜水员。
午休时,我们坐在办公室吃三明治,晓妍忽然从包里摸出个贝壳标本:“在当地市集买的,送给三班那群小子,让他们知道数学之外还有更辽阔的世界。”贝壳边缘磨得光滑,螺旋纹路里嵌着细沙,她用红笔在标签上写“致解得了方程,也看得懂星辰的你们”,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等号。
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在阳光里飘成金色的蝴蝶。晓妍忽然指着远处的操场:“你看,那帮男生又在拿篮球当抛物线练习。”我们看着他们追逐的身影笑起来,想起她蜜月时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数学是宇宙的语言,而浪漫是解出答案后的惊叹号”。此刻那些在球场上跳跃的少年,大概还不知道,他们挥汗的每一个瞬间,都暗合着某个遥远海岛的潮汐规律。
下午教研会结束,晓妍抱着作业本往教室走,忽然回头:“对了,我把蜜月拍的星空延时视频剪了段,下周数学课讲坐标系时用。你猜怎么着?那些星星的轨迹,刚好能连成正弦曲线。”她的声音混着走廊的喧闹,却像极了在斐济那晚,她仰头看见的银河倾泻进瞳孔的声音。
暮色漫过办公室时,我在她的贝壳标本旁放了片梧桐叶书签。教案本上,《赤壁赋》的备课本里夹着她给的咖啡豆包装纸,背面写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每一颗粟米,都藏着整个宇宙的公式”。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像撒在夜海里的星星,忽然明白晓妍为什么总说数学浪漫——原来所有对世界的好奇,最终都会在某个维度相通,无论是苏子的江风明月,还是她眼中珊瑚与函数的共振。
晚自习结束,晓妍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时,她正对着电脑调整星空视频的进度条,屏幕蓝光里,她无名指的婚戒和贝壳标本一起闪着光。“看,”她指着投影里的星轨,“这个点是我们度蜜月的小岛,坐标刚好是……”话音未落,窗外忽然掠过一颗流星,她下意识合十许愿,像极了在雨林里遇见彩虹的瞬间。
“许的什么愿?”我笑她。
“希望三班的孩子,能在函数图像里看见银河。”她关掉视频,收拾作业本时,贝壳标本里的细沙轻轻滑落,在教案本上积成小小的沙丘,“还有……希望下一个假期,能和先生去看极光,说不定能拍到余弦曲线般的绿光。”
离开学校时,月亮己经升起来了。晓妍的电动车尾灯在夜风里晃成两点暖黄,像她讲起蜜月时眼里的光。路过操场时,听见晚归的学生在讨论“数学老师的蜜月是不是带了三角板当潜水镜”,忍不住笑起来——或许他们还不懂什么是浪漫,但终有一天会明白,那些被粉笔灰覆盖的公式,和海岛星辰一样,都在诉说着世界的奇妙秩序。
而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站在讲台这个小小的船头,带着他们既解得了眼前的方程,也望得见远方的星群——就像晓妍在贝壳上写的那样,让每个孩子都知道,生命里的每个“解”,都可能通向更辽阔的“答”。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AKclA.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