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来日的准备,江文秀在兴县卖红薯粉条的铺子开业了。
除了丁荷花,还另请了三个帮工。
一个煮粉条,一个洗碗,一个端碗收拾桌子。丁荷花负责收钱。
煮熟的粉条,根据各种浇头不同,一碗的价格在十到十八文不等。
干粉条定价是五十文一斤。
这个价格定得略高。
那是因为江文秀考虑到,等粉条推广开来,肯定要降价。
以红薯的成本价来算,再加上人工,一斤卖三十文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江文秀留了降价的空间。
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吃食铺子,开业前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除了杜娘子和姚师爷两口子,其他人也不知道这个铺子是县令夫人的。
但县里的新鲜事少,百姓也爱凑热闹。见到新铺子开业,会忍不住去瞧一瞧。
第一天开业,路过的人见他们支着锅,还有各种佐料和浇头,以为是卖面条的。
但看过价格后,只觉得这家铺子的东家想银子想疯了。
这比面条的价格贵了太多。
谁还愿意来吃?
丁荷花出来笑着解释:“我们这可不是面条。”
说着拿出一把一斤的粉条给询问的人瞧,“大家看看,这是面条吗?”
附近的商户和过路的人好奇,都纷纷围上来看。
还有些在附近摆摊卖鸡蛋、蔬菜的农户,一开始对粉条不好奇,但见到丁荷花一个俏生生的小姑娘站在那里,笑容满面地跟众人讲解,也起了打听的兴致。
嘿,还真不是面条。
且这东西是干的,不像面条那样,还要和面。
丁荷花跟众人说:“这个东西可比面条方便多了,吃的时候首接下锅煮熟就行。省了和面的功夫不说,还极好存放。你看这晒得干干的,放个半年、一年都没问题。”
有人好奇问道:“既然不是面条,你们这是什么?”
丁荷花只回了两个字:“粉条。”
粉条?
众人开始讨论起来。
“什么粉?面粉吗?”
“面粉那不还是面条?”
“晒干的面条?可这样子和面条也不像呀。”
有人按捺不住,对着丁荷花问道:“小姑娘,你这粉条是用什么做的?”
丁荷花扫了一圈众人,笑着回道:“这可是我们东家花了不少心思琢磨出来的。为了弄出这东西,可是耗费了不少粮食。”
问话那人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这是人家的秘方。
附近的商贩都是常年做买卖的,都明白各家把自己的方子捂得紧,不肯说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于是,也没人追问。
丁荷花是来做生意,自然不会让场面尴尬。
立即开始热情推销粉条,“至于这东西味道怎么样?大家可以先买一碗尝尝鲜。素粉条十文一碗。若觉得味道不错,可以再购买我们的干粉条。”
众人听了也觉得合理。
虽然十文一碗的素粉条,比起一碗素面贵了几文钱,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于是有人当场就点了素粉条,也有人点了添加肉酱的。
那煮粉条的帮工笑着应了一声“好嘞。”
就乐滋滋地跑去煮粉条了。
由于这里围了不少人,陆续有看热闹的人围过来。
那边点粉条的自去坐下等着,这边围着的人却也没消停。
有人又打听起了粉条的卖价。
“小姑娘,你这干粉条怎么卖的?”
“五十文一把,这一把是一斤。”丁荷花依旧笑容满面地看着围观的人。
围观的人听了这个价格,又议论起来。
有农户觉得接受不了,“这也太贵了吧?五十文可以买西到五斤白米或者白面了。买这玩意才一斤。”
“不划算,不划算。”
附近做买卖的商贩觉得还行,“毕竟是人家的秘方,若就他一家卖这东西,这个价格倒是合理。”
县城的一些百姓对于新鲜的吃食还是好奇,“先尝一碗吧,若味道不错,我再买一斤回去。”
丁荷花听着大家的讨论,依旧笑眯眯的。
即便听人说不划算,也没立即反驳。
等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才继续跟大家说:“大家也别只听我说五十文一斤就觉得贵,你们看看,我家的粉条晒得多干呀。
虽然瞧着量不多,但这粉条下锅吃之前要泡一泡。就这一斤粉条,用水泡发过后有三到五斤呢。”
说完就让另外两个帮工端了一盆泡发好的粉条出来,又把手上的粉条放在一旁,方便围观的人对比。
众人看过后,发现这价格还挺合理。
“这样一算,也就不贵了。”
“是呀,我一会儿就买一斤回去,尝尝鲜。”
丁荷花见大家越来越认可,便开始讲起了粉条的各种吃法。
“大家看到了,我们这粉条吃多少就煮多少,方便且不说。这烹饪的方法也多得很。
除了大家见到我们铺子这种,像煮面条一样煮着吃。还可以炖肉、炖白菜。也可以泡发后炒着吃,加些肉沫或是加鸡蛋白菜都行。
炖着吃,软烂易嚼,适合家里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炒着吃就特别香,适合年轻人。除此外,还可以煮熟放凉后拌佐料,适合天热的时候吃。”
“真有这么多吃法?小姑娘,你可别骗我们。”
“是呀,你这样一说,比面条的吃法还多呢。”
丁荷花认真点头,“自然是真的。若大家不太会做,待我禀明东家,我们铺子可以做些出来,让大家看效果。”
“这小姑娘敢这样说,看来是真的。”
这边正说着,那边煮的粉条己经好了。
端上了桌,点粉条的那几人瞧着碗里的粉条,煮过后竟然是晶莹剔透的。
围观的人催促道:“快说说味道怎么样?”
那几人只觉担负了什么重任,一脸郑重地尝了两口。
一人整理了一下措辞,对众人说:“跟面条口感不一样。比较爽滑,且有弹性。”
“有没有面条好吃?”有人忍不住问。
这可把那人难住了,“这,口感不一样。我还挺喜欢。要不,你们自己买一碗尝尝吧。”
于是,手里不差钱的,都纷纷上前来点一碗粉条。
有人吃过后,买一把干粉条带回家。
也有人舍不得。
但总的来说,第一日开业,生意还不错,干粉条也卖了十多斤出去。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