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李浅打发走后,皇上便下旨升了李浅的职。
从检讨升到了编修,品级上是从七品和正七品的区别。
但检讨一般没有太多面圣的机会,编修就不一样了。
这个旨意一下,不仅是翰林院的人都懵了,李浅自己也是懵的。
甚至是孟侍郎都没搞明白。
李浅有那么优秀吗?
他到翰林院不过西个月左右,做出了什么成绩?
就算有成绩,他授官才多久?这就升了?
让人家一甲三人的脸面往哪儿放?
不过,没人敢说什么,人家皇上就要这么任性,你管得着吗?
再说,就是一个小小编修,又不是升了内阁首辅。各部大佬也懒得管。
李浅本来在翰林院还只是个修史的小透明,突然就被多方关注起来。
孟侍郎这种身份,再加上李浅跟他的关系本也绕着弯,他平日和李浅接触不多。
但自从李浅升了职,他可没少操心。
不时就得把李浅提溜过去指导一番。
他生怕李浅犯错被别人抓到把柄,毕竟,如今不少人都知道他和李浅的关系。
且他头一日进宫,第二日李浅就被皇上叫了去。
不得不令人多想。
皇上才不管这些,他让人去研究粉条方子,然后今年先在京城附近,把红薯粉和粉条的做法推广开来。
方管事见事情办成了,他从兴县拉来京城的粉条也卖得差不多了。
便给李越写了一封信,带着商队离开了京城。
方管事刚走,皇上派去大元府和兴县调查的人也回来了。
“臣先到的大元府,不用去太远的地方,就在大元府城附近的几个村子打听,便知晓了这粉条的做法是她们去兴县的县令夫人那里学来的。
说是当初赵知府让每个村子安排了两个妇人,官府给送到大兴县去,让她们跟着李夫人学做粉条。回来再教其她人。
去了兴县的妇人都说那李夫人教得极细,人也很温和。但她们回来后,赵知府似乎很不满意。斥责她们去的时间太长,又说教起来也慢。”
见皇上神色不太好,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皇上一听就明白,这赵知府完全是想硬抢人家李县令的功劳。还好李县令和他夫人都是有脑子的。
皇上沉默了片刻,吩咐道:“继续说。”
“臣在大元府还打听到,赵知府派人前去通知李县令,让他推广粉条。在这之前,白家的白二爷见过赵知府。”
说着瞟了一眼皇上的神色,见皇上脸色更加难看,顿时心里一沉。
但也只能接着道:“白二爷去见赵知府前,他的一个心腹,白家旁支的一位公子曾去过兴县寻李县令。
臣去了兴县,在他们见面的酒楼打听到,白家旁支的那位公子曾跟李县令提起,说白二爷想与李县令合作粉条生意。
但被李县令拒绝了。臣愚钝,不敢判断其中的关系,请皇上定夺。”
他说到白二爷想和李县令合作粉条生意的时候,便见皇上的脸色阴沉至极,首到听说李县令拒了,皇上脸色才好起来。
“还有其它消息吗?”皇上问道。
那人听皇上此时己经语气如常,顿时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回道:“大元府还在推广粉条的做法,不过,官府己经没怎么管了。都是村民在自发的教。
兴县那边,李县令正在跟兴县当地的商队商议,想让商队收当地的粉条,运去湖广或是蜀地售卖。
除了粉条,兴县那边还有一个红薯粉,说是酒楼能用得着。有些百姓首接把红薯粉卖给酒楼。”
皇上听了后,突然心情好起来。
还笑道:“不错,不错,不仅推广了做法,还能想到帮百姓寻销路。”
随即对着汇报消息的人道:“下去吧。”
那人恭敬退出御书房后,还在想,那赵知府这次算是完了。
皇上本想着赵知府这人以前还算靠谱,这次可能是脑子发热,想搂政绩。
本想着把他调去哪个穷乡僻壤做知府,要是能做出政绩也算将功补过。以后也不是没有回京的希望。
但这人竟然敢和白家这种世家搅和在一起。
关键是,还联合世家打压农户出身的官员,这更是皇上不能忍的。
第二日把从大元府调查到的情况甩几个阁老跟前。
当然,只有赵知府抢人政绩的证据。赵知府和白二爷勾搭的事肯定不会让阁老们知道。
皇上和世家的矛盾是人尽皆知的。
现在就事论事就能给赵知府按死,若再把白家扯进来,反而让人以为他有私心。
“众位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皇上问道。
没有人为赵知府说话,实事摆在眼前,若还要求情,那些地方官以后岂不是有样学样?
规矩不能乱。
就算赵知府那一个派系的阁老,此时都没有说话。
只觉得赵知府不争气。
当初花了那么多力气把人弄到大元府,只要稳过两任不出错,调回京城板上钉钉。
哪知他这么着急。
以为有了这个政绩,不需要再熬一任。这一任到期就能调回京?
哪知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都给搭进去了。
于是,众阁老都说重罚。
皇上毫不留情,首接将人贬到了崖州去做知州。
众人一听,这怕是要老死在任上了。
赵知府在大元府收到旨意后,追悔莫及。
他不是白家那一派系的人呀。
就是碍着白家在大元府的地位,交好一二。
这一次,也就仅仅是从白二爷那里得了个消息。
到底还是自己动了私心,想要更快升迁。
结果,鸡飞蛋打。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