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进和高艳成亲后,带着李顺悦住在陵县的县衙。
高家人和范家人各自回去了。
李明安也回了李家村。
薛典史被撸了官职后,继任官员还没上任。
李明进为了将陵县的情况了解透彻,带着户房的人走访了陵县几乎所有的村子。
就走这一遭,可把李明进累得不轻。
回来的时候,高艳差点没认出来。
“夫君,”好半晌才压下心里的疑惑,“你辛苦了。”
实在是李明进出去的时候,瞧着是二十七八的儒雅青年,回来就成西十的小老头了。
胡子拉碴不说,还瘦了好大一圈,瞧着脸上都起了皱纹。
还好,李明进够淡定。
“夫人不用担心,我无事。休息一下就好。”
高艳这才安心不少,让下人伺候他洗漱,又让厨房做了好些饭菜。
待休息了一晚上,李明进才恢复不少。
这才跟高艳说,“我就是想将陵县的情况了解清楚。”
高艳也知道,凭李明进这举人的出身,以后想要升迁并不容易。除非做出比较明显的政绩。
李明进这么拼,也有他的考量。
但高艳还是不太赞同,“夫君,你想要了解陵县的情况,让户房把陵县各村的档案拿过来就行了。人口,土地,收成,这些情况户房都有记录。且这些重要的东西,户房也不可能作假。你实在没必要如此为难自己。”
李明进倒不奇怪高艳这样说,她到底是大族出身,又是女子,见识的人间疾苦还是少。
且高艳从小被家族教导的重点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她学礼仪,学琴棋书画,学管家,学交际,却一定不知道百姓如何生存。
李明进便耐心解释道:“你说的不错,这些情况的确有记录。但我想了解的,并不是各个村子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一年能收多少税。
我更想知道,朝廷这些年鼓励开荒,为何我陵县每年新开的荒地几乎没有。我还想知道,村民们除了地里的收成,还有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
高艳一听,便知道李明进在出门前,其实己经看过户房的档案。
嫁给李明进之前,她对李明进还是有些好感。
但双方家世悬殊,家里人也没少说类似的话,她不得不承认,就算她没表现出来,但心里多少有一点优越感。
只这一刻,突然就荡然无存。
刚才听了李明进那些话,不知怎的,对李明进突然就佩服起来。
高艳心里很清楚,李明进娶她,也是看中她背后的高家和范家。
他若想要稳妥一些,就凭高家在润州本地的势力,想办法给他弄些明面上的政绩出来,也是可以的。
但李明进明现在的做法,明显是真要给百姓谋些益处。
虽然他的目的还是升官,可对百姓来说,却是天差地别。
高艳觉得,这个男人,比他想象的,还要有担当一些。
“那夫君走这一趟,吃了这么多苦,看出了些什么没有?”高艳问道。
李明进叹道:“虽然我出发之前就了解过我们陵县的情况,知道山地多,路不好走。但出去后才发现,除了县城附近的地方比较平整。远些的村子,比我想的更不好走。有些村子,马车都进不去。
村民想要将地平整出来,比别的地方困难好几倍。且因为地势原因,浇灌也不方便,如此,谁愿意开荒?”
高艳恍然,“难怪朝廷年年鼓励开荒,夫君却说陵县每年几乎没有新增的土地。”
随即一脸忧心地问道:“照夫君这样说,那些离得远的村子,村民岂不是过得很难?能吃饱饭吗?”
朝廷虽然一首鼓励开荒,但荒地三年后也是正常缴税。
按照高艳的想法,陵县因为地形原因,开荒不容易,灌溉也不方便,三年时间,新开的地收成也不见得好。
而大乾的税收并不是按实际收成来缴纳,而是按照当地多年平均亩产缴纳固定税额。
所以,对陵县的百姓来说,开荒并不划算。
开荒那点功夫,还不如去镇上或是县里寻个活计来干。
李明进听她这样问,顿时就笑了。媳妇儿到底对底层的生活不够了解。
“虽然穷,但饿肚子还是不至于。”
“是吗?”高艳疑惑。
地少,地里收成也不算好,怎么可能不饿肚子?
李明进解释道:“村民又不傻,不开荒不代表他们不种粮食。那些远一些的村子,村民们在山上悄悄划上小块小块的地,种些红薯,总归饿不着。”
“县衙不查吗?”高艳问道。
按照朝廷的规定,县衙是需要去查实下面村子的土地。
否则,村民开荒却不上报,朝廷就没有税收不是?
李明进笑道:“县衙自然要查的。但陵县山地多,你看我这一趟出去,有些村子马车进不去,只能凭一双腿。因此,查得并不勤。
而且,村民悄悄种地,也不是一次开一大块出来。山上分几处种,一处也就两分,三分地,并不好发现。”
高艳这下算是明白了,陵县的百姓能混上温饱,但税收却是一大难事。
对李明进来说,税收起不来,他这个县令就不算干得多好。
高艳想到李明进最开始的话,又问道:“那你去了那么多村子,陵县百姓还有其它的收入来源吗?”
说到这个,李明进立马郑重起来。
“还是有,虽然不多,但倒是可以利用起来。”
(http://www.qiushuxsw.com/book/lTuAA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