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0章 难民

求书网 更新最快! 大汉:我在荒漠建城池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cKwAj.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阿尔金山脉这次地震,阳关能感受到震感,若羌境内靠近阿尔金山脉的地震中心地带震感最强,灾情也最严重。

很多房子都被震塌了,当地百姓无家可归,官府又没有及时赈灾,这让许多无家可归的灾民直接成了难民,开始向外逃难。

好在居住在这片震中心地带的百姓人数不多,若羌这种的小国人口并不多。

大概有一两万受灾百姓。

受了灾,有的百姓投靠亲戚,有的百姓逃向国都,而有的百姓却想逃往大汉。

被拒在阳关外或玉门关外的这些灾民就是想投靠大汉的百姓。

在被大汉通往西域的唯二关城玉门关拒绝之后,实在走投无路的他们只能咬着牙,一路吃草根树皮前往楼兰。

因为距离玉门关只有楼兰最近,说近其实是相对西域其他国家而言。

要知道西域地广人稀,玉门关距离楼兰几百公里,又有几人能坚持下去。

况且,现在已经进入深秋,再耽搁时间,等进入冬天,他们在关外这片荒漠就只能等死。

在这些难民中,也有一些富户,他们伪装成难民跟着他们一起逃难。

即使是伪装,逃难的路上也有人被饿极的难民抢劫。

被抢之人,轻则失了财物,人受点轻伤。重则重伤或丢了性命。

能从若羌灾区走到玉门关都是一些聪明人或者狠人,能从玉门关走到悦来客栈的人都是难民中的佼佼者。

物竞天泽,优生劣汰,这一自然法则在这灾年更体现的淋漓致尽。

师三虎,若羌一座小城的屠夫,家有房产三间,是他们师家通过四代人的努力才置办下来的资产,这三间房一个小院,在小城他们家的这个条件算是中产了。

而四代人奋斗下来的成果,却在一场地震中变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努力变成了泡沫。

最要命的是家里年纪最大的父母在这次地震中丧命。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只能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跟着难民逃难。

他们一家一个不少的走到如今,靠得全是自己的蛮力和狠劲,屠户出身,让他和两个儿子都有了保命的本事。

逃难路上,一般的人都不敢打他们家的主意。

“雨娘,这草根水分特别足,你多啃几根。”师三虎背对着人从怀里摇出四根草根,快速地塞进了妻子雨娘的手里。

瘦得已经脱了形的雨娘却摇了摇头:“我有一根就行,剩下的三根,你和儿子一人一根。”

“我们在挖的时候就吃了,这四根是留给你吃的。”师三虎又将草根塞了回去。

雨娘看两个儿子都点头,便拿了一根草根往嘴里塞。

师炎是师三虎的大儿子,今年十五岁,他看着亲娘干裂的嘴唇,皱眉问道:“这里距离楼兰还有多远?”

师三虎望着西面的斜阳叹了口气:“我们才过玉门关一天的路程,从玉门关到楼兰最少要走半个月。”

一听还有半个月,不说师家父子就连旁边听到他们话的其他难民,也难免流露出沮丧的神色。

每天看着两儿子跟着自己吃树皮啃草根,师三虎夫妻心如刀绞,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啊?

雨娘啃了两根草根,剩下的两根说什么都不肯再吃。

“他爹,这两根留给儿子们吧,这大人饿着了没事,他们正在长身体饿出毛病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师家两兄弟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亲娘在这种情况下心里惦记的还是他们。

“娘,我们在挖草根时已经吃了,这四根是留给您的,您不吃等会哪有力气走路?”

“儿呀,为娘已经活够了,但你们正是初长的嫩苗,要是饿出毛病那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娘不能不为你们的身体着想啊。”

“娘,这不行,这草根又不是珍贵的东西,你一定要啃了,要不然,您的身体吃不消,我们就没娘了呀。”

师家兄弟俩直接跪在地上,向雨娘磕了一个响头,儿可以没本事,但不能不孝啊。

师三虎在一旁看着,老泪纵横,心里既欣慰又心疼,更多的是愧疚。

一家人母慈儿孝挺欣慰,但同时也心疼他们母子三人。

第二天,师三虎一家又开始他们的逃难之路,跟在他们身后的是近两千难民。

这些难民中,大多数是体力好的青壮年,以及有青壮年照顾的女人孩子。

老人很少见,因为在灾难中老人往往是最先放弃的那一批。

所以古代逃难,能在逃难中生存下来的人,往往都是自然界挑选下来的优胜者。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时分,他们走在戈壁中,远远瞧见人烟时,这些难民还以为自己饿的出现了幻觉。

“爹,是我出现幻觉了吗?为什么前面出现有人烟了?”师炎揉了揉眼睛。

不是说到楼兰还有半个月左右,怎么才走了两天就有人烟了?

师肯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肉:“嘶,我也看到了。”

雨娘:“我还看到了炊烟。”

师三虎不敢置信地看了看晚霞染红了的天空:“难道我们集体出现幻觉了?”

“我们也看到了!”

跟在身后的其他难民都纷纷开口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或许前面出现的人烟并不是幻觉,是真有人在这里居住?”师三虎回头看了母子三人,问出心中的猜测。

“爹,我们赶紧过去瞧瞧,别让其他人捷足先登了。”师炎建议。

师家父子一人背上仅有的行李,两人扶着雨娘,艰难地朝远处的房子前行。

其他难民只要不是傻子都有同样的想法。

其结果就是这段路,他们走出了逃难以来最快的速度。

欧阳若接到荆魁的禀报,说是视野之内出现了难民。

也就是说还有不到二十里的路程,难民就可到达客栈这里。

她打开系统实时地图查看,一群黄点在慢慢的靠近客栈。

“让人在铁丝网外架锅吧,就按我们先前商量好的做准备。”

荆魁领命转身先去忙了。

这些难民不知性情怎样,是不可能让他们进入铁丝网内,暂时将他们安置在铁丝网外,等统计出愿意定居在这里,然后再考虑在铁丝网外帮他们安顿下来。

欧阳若看了下黄点的数量,大概两千出头,如果安排在铁丝网外,五百人一个大村庄,大概可以围着客栈建四个村庄。

“粮食准备的怎样?够吗?”霍去病从内室走了出来,走到欧阳若的身边坐下。

欧阳若关心问道:“你休息好了?”

“嗯。”本来早该起来了,被欧阳若以养身体为由,强制他睡一个时辰。

这不起来已经快天黑了。

如此,晚上还怎么睡?

欧阳若倾身向前,捏了捏他的脸颊,“粮食的事不用你担心,这段时间别的你不用操心,只管养好自己的身体,争取多长两斤肉。”

霍去病抬手抓住作乱的手,玩笑道:“再长两斤肉,疾风驮不动我怎么办?”

“疾风驮不动你,就换我的踏雪来,它比较壮实。”欧阳若一只手被抓住,感受到大手掌心的厚茧,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护手霜,帮他的双手搽上护手霜。

霍去病看着她搽,好笑道:“我一个大男人,用不着费这功夫。”

“现在你不用心护理,等到了打霜天,你这手该生冻疮了。”欧阳若将护手霜收好,又道:“如果从现在起你按我的要求护理,今年冬天保证你的手不再生冻疮。”

“往年冬天生冻疮,是因为常年呆在军营的缘故,今年天天和你呆在一起,应该不会生冻疮了吧。”

霍去病也讨厌生冻疮,不但疼,天气暖和了还痒。

欧阳若拍了拍他的手,哄道:“不想生冻疮就好好听娘子的话。”

霍去病抿唇一笑:“行。”

他看了眼门外,问道:“你不用出去看看难民的情况。”

欧阳若摇头:“等他们到了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不用出去都能想象的到,他们这群难民来了,看到客栈这里的太阳能灯,肯定奉为神迹。”

都不用洗脑,这些人就会帮你脑补好理由。

况且,铁丝网外今晚会安排几百护卫维持秩序,定时巡逻,量他们这些难民也不敢太过恣意妄为。

霍去病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道:“要不,今晚我去巡逻?”

欧阳若想也没想便摇头:“这些年你常年呆在河西漠北征战,身体亏损严重,调养这段时间不能熬夜。”

霍去病一说到身体不行,脸色就沉了下来,强调道:“我的身体行不行,你应该最有发言权,为何你就如此笃定我的身体亏损严重?”

“身体亏损严重,有时并不会立刻表现出来,正因为你的身体还年轻,所以更不能忽视。以前我不管,现在你是我男人,为了我们后半生的幸福着想,你就必须按我的规定来调理身体,我可不想后半生守寡。”

最后一句话,把霍去病所有反对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用心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他没有发觉哪儿有毛病啊。

欧阳若不管霍去病怎么想的,熬夜是最伤身体的,尤其是正在调理的身体。

而外面的灾民,如果想在这里居住,依靠她就必须守她的规矩。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吃她的就要听话。

师三虎一家以及一起过来的难民,天黑了依然没有停下脚步,朝着亮有灯光的地方前进。

等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有几十骑骑兵跑了过来。

看到快速奔驰而来的骑兵,难民们吓得站在了原地不敢动弹。

这些骑兵似乎早就知道他们会来,停在他们前面指挥他们分队前进。

师三虎留意了一下,发现他们被分为了四队,朝亮着灯光的地方走去。

等走近,他们发现发光的物体并不是篝火,而是挂在树干上会光的什么灯,而且,特别亮,亮得刺眼。

在灯光的照射下,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向平地上的情况。

每隔一段距离架了一口大铁锅,锅里熬的应该是杂粮粥,因为他已经闻到了杂粮的香味。

难民们心里忐忑不安,似乎有置身梦中的错觉。

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里的人居然早就猜到他们会到来,而且还熬好的粥等着他们。

在这个艰难的灾年,即使家里人也不会为外出的游子熬好粥等着回家。

“我们这是到了仙境?要不然这处仙境为何白日不出现,偏偏天黑了就出现了,还有香味浓郁的杂粮粥喝?”

雨娘领到一碗杂粮粥,望着滚烫的杂粮粥,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像进入了仙境,这里有火烤还有粥喝,不是仙境是什么?

“我也觉得是仙境,如果不是仙境,谁家大业大敢供应两千人的食物给我们白吃?”师三虎点头。

等一家人都分到一碗粥,不管是仙境还是戈壁,吃饱肚子最重要。

师家人蹲在地上,便呼噜噜地喝了起来。滚烫的热粥下肚,身子跟着暖和起来,似乎深秋的夜晚也不是那么冷了。

次日,天微微亮时,便有护卫走了过来,挑了一些妇人去烧水熬粥。

昨晚他们出力又出粮,将粥熬好,今天想吃饭,就得自己动手。

等天色大亮,杂粮粥已经熬好,排队领完粥,这里的负责人说话了。

师三虎听了半天算是听明白了,意思是想在这里居住就要按他们的要求来。

如果不想在这里安居可以继续去楼兰,但是去楼兰还要半个月的时间,在没有吃食的情况下,能不能活着到达楼兰都是个问题。

与其冒险,还不如带着家人就此安顿下来。

在这里安顿就要听他们的话,粮食可以先赊账,住处要他们自己动手建造,等明年在这里开荒种地,秋收后再还赊欠的粮食。

“他爹,我们怎么办?是走还是留?”雨娘一边喝粥,一边问道。

“你们的意思呢?”师三虎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先征求家人的意见。

“我们都听爹的!”师家兄弟异口同声回答。

“我们家你拿主意吧。”雨娘鼓励地盯着丈夫。

师三虎抬头看了眼远处的护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看着这里的人是大汉人,说的也是大汉话,而我们的先祖也是来自中原,比起在西域异族人手下讨生活,我更希望我们一家人在大汉人手下讨生活,你们觉得呢?”

“我们都听爹的,爹说去哪我们就去哪。”师炎道。

师三虎喝了一大口粥,点了点头:“行,既然决定了,等会吃完饭,我们就去登记。”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cKwA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大汉:我在荒漠建城池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cKwAj.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