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普及教育扫除文盲

小说: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作者:狂乱的风
求书网 更新最快!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ll0jc.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对《悯农》相当农户,社会生产的主力军!扫盲的诗词怎么能缺少你们!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很有用,代表农夫的心声,将来对付世家大族、地方豪绅,能起到舆论宣传效果。

满意,再来一首鼓励的,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取前四句就行,简单明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异族入侵,汉人同样需要鼓励,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战国七雄有秦国,尽管最后楚一统天下,但秦国曾经是边疆大国。汉,只能牵强解释为汉人,飞将,仙师君王就是飞将,传送门、驭剑飞行实打实展示过,让下面的人发挥联想。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凉州只是区区一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楚国万里大好河山,富庶殷实的好地方,将来必定是隋国疆域,让孩童们早日了解,大好的事情。

十首还是十二首合适?能记得的诗词倒有不少,简单有意义的实在难以回忆,杜甫、李白请赐予我力量!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朗朗上口,孩童们肯定喜欢。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择这首因为有“江陵”地名,荆州州治江陵城,哈哈哈,从小灌输给孩童,江陵城是隋国的。

最后一首选择宋词,浪漫难度高一点的,对于我来说能背会唱,脍炙人口。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十二首诗词誊抄完毕,怎么实施运作呢?短期要见效果,中长期不能成为府库的负担。扫盲扫盲顾名思义,能背诵十二首诗词,甚至能抄录下来,大约能认识两三百个汉字,算扫盲成功。

主动召见贾绪、李昊重两人。

“好诗!好词!昊重生平所未见,请教仙师君王,李白、苏轼何许人也?如此大才,定要为隋国所用!李绅很厉害,寥寥几句,道尽农夫艰辛,还有白居易,昊重怎么没想到如此深刻的道理!”

李昊重看完手中的诗词,都不知道夸赞谁好,将誊抄的诗词递给贾绪。

“贾大人,都是人才,都是人才,一定要为仙师君王招揽。”

贾绪商贾之人,尽管文采平平,诗中之意令他脸现异色。

“仙师君王,贾绪愿前往招揽!”

“贾绪,你不是一直想修仙吗?”

贾绪整个人支棱起来,竖着耳朵认真倾听。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其它世界,十二首诗词是其它世界的人写的。”

“他们是否是仙人?”

“他们是诗仙、词仙,但他们不是仙人,不过他们的世界曾经是仙人世界。”

贾绪略微有些失望,继续问道:

“仙师君王,修仙世界在哪里?”

“一统天下,获取民心,大家都会被接引去往修仙世界,长生不老。”

为了获取人望不想再装,直接提出自已的诉求,顺便画一张大饼。

“仙师君王,我们要怎么做?”

旁边的李昊重被对话吸引,忍不住问道。

“隋国孩童不会读书识字者众,无法明辨事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两位有何办法?”

两人沉吟不语,似乎在思考。

“仙师君王,昊重打算抄录十二首诗词,下发至张掖郡各县,能默录者府衙重点培养。”

“张掖郡可有学堂?如何重点培养?”

李昊重顿时语塞。

“仙师君王,贾绪粗浅之识,十二首诗词立意不凡,文字通俗易认,何不以此为引,激发张掖孩童读书识字的热情。”

“很有道理,具体又该如何实施?”

两人思索一阵,贾绪首先开口。

“从伊吾人始,仙师君王提倡孩童读书识字,贾绪冒昧猜测,读书识字一定要惠及普通百姓,以此为出发点,解百姓之忧方能积极踊跃。”

示意贾绪继续。

“百姓之忧无非养儿育女,朝廷大可开办学堂,不仅免费入学,甚至免费提供食宿!”

“仙师君王,昊重赞成此举,可是耗费的银钱不在少数,府库恐无力支撑。”

此事心里已有计较,轮到本王说说想法。

“开办学堂一事势在必行,可分为初级识字、中级进阶以及高级进修;初级识字规定期限内择优录取,进入中级进阶,以此类推,高级进修从中级进阶择优录取,形成逐步上升的教育梯次。未来隋国官员选拔,同样可以通过考核择优录取,本王称之为科举。”

“科举?”

两人第一次听到“科举”新名词。

“是的,就是科举制!人才选拔除了推荐制,将来一定要实行科举制,单单提供免费入学、免费食宿,不能掀起普通百姓子女读书的热情,打开出仕为官的通道,才能让他们发愤图强,一心改变自已的命运。”

两人安静地思索,李昊重脸显欣喜之色,与他的出身来历有关。李家凉州金城寒族,寒族是破败的世家,除了有些读书识字的底蕴,家族经济状况与普通百姓无异。家族成员大多不擅耕作,靠抄抄写写为生,好一点的谋个县府小吏,能当上县主薄都属幸事。若不能出人头地,家族会逐渐没落,在盛行推荐制的前朝,上升机会寥寥无几,科举制无疑是寒族士子的福音。

商贾之人入朝为官,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傍上靠谱的大腿,吕不韦是其中典范。如果一旦失败,身家性命堪忧,家族自此没落一蹶不振,属于投资风险大回报大的项目,赌的是家族命运,善始善终者屈指可数,不如老老实实经商。

思索后的结果,两人态度更加积极。

银钱如何而来,应该如何去花,将来能否持续维持,都是值得讨论的事情。科举制度经过历史检验,被证明行之有效,蓝星隋朝三省六部官僚体制,需要本王逐一应用。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些事情目前还遥远,惠及普通百姓,快速获取人望才是重点。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ll0j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ll0jc.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