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蛮汉山,拿下沃阳后一路南下,取善无、朔方,夺取句注山雁门关,进而占据代县,封锁南匈奴北向之路;其后继续南下,与王延文的大军会师晋阳,南北夹击南匈奴老巢。
司马府密令商仲恒早已收到,进攻线路上敌情提前摸排清楚,沃阳守军孱弱,南匈奴八千军队集中守卫朔方。
前锋骑军三千人,一天时间抵达沃阳,兵不血刃拿下城池。小股南匈奴守军起不到任何作用,三千骑军一到,城内汉人兵士乘其不备,打开城门投降。
第二天顺利拿下善无,没有遭遇有效的抵抗,第四天下午到达朔方北门,安下营寨休整没有急着进攻。
驭剑飞至朔方城上空,一路撒下上千张劝降告示:“隋国仙师君王亲至,各民族一视同仁,降者为隋国国民,入良籍,享有入学、田地分配、入仕等同等权利,免除今年税赋。拒不投降者,为大隋敌人,大军攻入城内绝不容情!”
“隋国仙师君王!”
下方有人喊叫着,很快有人跪拜下来,朔方守军并非全都是南匈奴人。天还没黑朔方城门打开,三骑缓缓而出,直奔大营而来,两位汉人文官,一位南匈奴人武将。
“魏四方请降于仙师君王!”
南匈奴人魏四方会说汉话,取了汉族名字,自称仰慕前魏开国皇帝魏兴。商仲恒立即派兵进城,本王驭空陪同,城内八千人马集中在军营,兵器全部上缴,事情出奇地顺利。
商仲恒留下中郎将蒲歆,率五千步骑驻扎朔方,负责整合降兵,组建新的雁门郡兵,人数定在三千。
魏四方和两位汉人文官,转眼间成为隋国官员,魏四方出任雁门郡尉,汉人文官一位出任郡守,一位出任朔方城太守。重新登记雁门郡户籍,奴籍从良,按大隋律法分配田地,稳定社会秩序,做到人人有田耕种、有工可做。
商仲恒安排郡守和太守如何行事,条理清楚、行事不拘泥,竟然是文武双全!臣属行事一向不会多加干涉,中郎将蒲歆镇守朔方是短期部署,魏四方出任雁门郡尉,商仲恒为何能放心?
“禀仙师君王,臣与南匈奴多有接触,南匈奴十九个部落,百余年时间内与汉人大多有通婚,南匈奴王刘渊有一半汉人血统。羯族那样残暴的部落,败于南匈奴后沦为奴隶部落,属于南匈奴底层,没有资格与汉人通婚,心态扭曲以至于残暴不仁。”
“匈奴乃黄帝轩辕部落和古羌部落后人,古羌部落发源于昆仑,东南西北四处为家,其中一支是匈奴人的祖先。南匈奴人崇尚中原文化,近百余年逐渐汉化,雍凉之地刘姓、呼延姓、金姓,大多为南匈奴人。魏四方属乌谭部落,乌谭部落长期居于并州,汉化较深;魏四方祖辈曾出仕前魏,官至雁门郡守,其能镇守朔方,此是原因之一。”
“前朝政策,令许多南匈奴普通百姓,沦为下层民众,黄河一带贩卖匈奴人和杂胡为奴,习之为常。如今仙师君王倡导各民族一视同仁,奴籍从良、分配田地,雍州之地匈奴人、羌人感念君王厚德,仲恒方能在河套收服南匈奴人。”
暴政无顺民,民族融合在于一视同仁、同享国民待遇,人为分出尊卑贵贱,是奴隶制度思想残余,可以理解但必须摒弃。隋国的经济发展,应以土地为依托,逐步发展手工业、工业,辅以富民强国政策,才能治理好一方世界。
“仲恒文韬武略不凡,乃我大隋栋梁,下一步有何安排?”
“仲恒已派兵往山阴县,夺取雁门关,抢占代州,魏四方愿为臂助招降。另一支南下楼烦,据城而守,防备句容之敌抄小路进入雁门郡。”
次日下午大军夺取雁门关,面对从后方突入而来的直属军,关内守军完全没有反应,兼之魏四方喊话劝降,守军抛下兵器跪地投降。直属军越过雁门关,很快拿下东南方向四十里的代州,晋阳方向的南匈奴主力,北向之路已被断绝。
雁门关峡谷,关城围长两里,城墙高近五米,关门处宽度仅有五十米,多备弓箭手,一千兵士足以守卫此处。商仲恒留下五百兵士守雁门关,蒲歆在朔方整合完降兵后,移师代州。
大军动作迅速,有本王助力,紧接着拿下云中,逼近秀容城。七天时间马不停蹄,从蛮汉山出发,拿下西河郡、雁门郡,如今逼进至新兴郡治秀容,整个并州只剩下太原郡和上党郡。
南面的王延文从河东郡平阳出发,一路稳步推进,拿下平陶县后,距离并州州治晋阳不到两百里。
直属军毫不畏惧野战,恰好相反,南匈奴的骑兵作战优势,已经荡然不存。两军仅仅交锋一次,南匈奴溃不成军,再也不敢挑起野外骑战。
南匈奴人不擅长守城,需要借助汉人兵士,此时的汉人兵士,怎么可能替其卖命。开小差逃跑很普遍,汉人兵士占优势的县城,甚至杀掉南匈奴将领开城投降。
田佐屯兵司州河内郡山阳,防备上党郡南匈奴人,一旦上党驰援晋阳,可趁虚而入。
秀容城守军没有选择投降,负隅顽抗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城池被攻破。
驭剑至北城门半空中,一招火球术,城门楼燃起熊熊大火,一招火焰术城门洞穿,第三招正欲攻击城墙上守卫兵士,眼见着兵士们纷纷抛下兵器弓箭。
城门楼守军的惨叫声,让他们军心尽失,抵抗的勇气荡然无存,亲眼所见传说中的仙师君王,跪地投降是明智的选择。如今达到炼气中期,施展术法游刃有余,半空中四处巡视,不断向下方大喊:
“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者免死!”
直属军冲入城内,轻松拿下秀容,溃败的敌军任其逃向晋阳,传播仙师君王无敌的英姿。三日后,南北两面隋国直属军,逼近晋阳二十里处,扎下营寨。
驭剑至晋阳城内半空中,上千张劝降告示四处抛洒,顺便让城中军民仰视本王的风姿,折腾一个时辰方返回大营。
“隋国仙师君王!”
“真的是仙师!”
“投降吧!还怎么打!”
夹杂着一些听不懂的议论,观其颓然之色,南匈奴人已经信心尽失,城里的南匈奴王刘渊又将何去何从?
(http://www.qiushuxsw.com/book/ull0jc.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