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华宫。
太后的书房里香炉袅袅,紫檀木桌上摊着一副未走完的棋局,黑白子错落间,杀机隐现。
太后手执一枚白子,轻声道:“沈家确实该动一动了。多年风头不显,不代表他们甘心归隐。”
身旁贴身女官曲嬷嬷躬身而立:“沈老侯爷表面养病,实则暗中频频联络江南旧部。贵妃身边的那名小内侍,正是沈家旧仆所子,化名入宫,如今己查出真名——沈安。”
“沈安……”太后指间微顿,白子落在棋盘一隅,“好一个‘安’字。”
“陛下疑心重,但偏偏在贵妃身上糊涂。”她冷笑,“男人都不过是贪图姿色。昔年太祖也曾为宠妃废后,陛下……又能独善其身?”
曲嬷嬷试探着问:“娘娘,是否要动用‘净影司’?”
太后沉吟片刻,终是点头:“从凤仪殿下手,不够狠。就从她的根上挖。”
“传令‘净影司’,夜探沈府暗院,若发现与西北旧将有往来……格杀勿论。”
“至于赵王……”她转身,目光寒凉如冰,“下旨册封淑妃之妹为和贵人,册封礼设于太庙。”
“贵妃的风头,是时候削一削了。”
**
凤仪殿。
长宁收到信笺时,正坐于花厅中抚琴。她的指尖轻点弦上,一曲未了,忽地断音。
“册封礼?”她笑得极轻,“太后终于开始给我安排‘对手’了。”
绿桃气鼓鼓地道:“那位和贵人,是淑妃亲妹,前日还在景仁宫中哭诉,说入宫数月未见皇上一次,如今却一夜之间得了圣宠。”
“圣宠?”长宁起身,走至窗前,“不过是皇权的棋子。能否活过半月,还未可知。”
她话音未落,屋外忽有内侍急奔而来:“贵妃娘娘,宫门外送来急报——是赵王殿下的亲笔折子!”
长宁神色一凝,接过信笺。
信上不过短短几句:
“洛阳行宫副库中之物,己由臣亲提,今夜送回帝都。沈案真账,己浮水面。望卿谨慎,一切顺势而行。”
“赵旻……”她低声念着,指尖紧了紧那信纸。
此刻的赵王,己不是闲云野鹤般的王爷,而是在这场棋局中,执黑先行的一子。
她转身唤道:“备马车,我要亲往太府接信物。”
绿桃急道:“主子!您被太医令禁足,若今夜出宫,万一被发现……”
“事关沈家案底,也关乎我能否从这局中突围。”长宁低声道,“若这一局我走得成,就不是太后布的局,而是我借太后的刀——斩断她当年埋下的孽根。”
**
太府署外,月色寒凉,马蹄细碎。
长宁披着灰蓝色纱衣,身姿藏入夜色中,悄然入署。
沈安早己等候在偏殿。他面色肃然,将一方沉重的木匣奉上:“主子,信物在此,乃当年李正言留在沈府的‘金铭账本’,详细记录了太后与北疆密商来往,甚至有当年沈侯爷不得不参与其中的理由。”
“这不是证据。”长宁翻看数页,忽然一顿,抬眼看向沈安,“这是钥匙。”
“主子?”
“太后费尽心机将此账压下,是因其中记载着她当年为保太子赵旻,曾以西疆军马换边防图,私通北地。”长宁低语,“这若传出,天下震动。”
“而赵旻当年替她顶罪,如今将此账交我,说明——他己不愿再做孝子。”
沈安骇然:“赵王竟早知一切?”
“他在等一个人,一柄剑,一双能配合他出鞘的手。”长宁阖上账册,眼神锋锐如刀,“他选的人,是我。”
**
御书房,深夜。
昭和帝独坐案前,目光冷峻,面前正是那本厚重的账册。
他翻到最后一页,上书:
“太子自请,愿以一人之身,担沈家重罪,庇母后清名。”
那日他哭跪在先帝前的画面仿佛重现。他曾是那个愿意为母后顶罪的少年,如今,却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曾信仰的一切渐渐崩塌。
“贵妃。”他喃喃自语,“你要借我的手——还是要我借你的剑?”
帘外,李公公低声通禀:“陛下,贵妃求见。”
“传。”
长宁缓步而入,衣袂如风,眼神清冷。
“你拿来了什么?”昭和帝望着她,似在等她最后一步揭底。
她将账册放上御案,声音不轻不重:
“臣妾不愿只做一位花瓶贵妃。”
“太后设局将我困宫,我便设局将她还之。皇上若愿信,便请拿此物,立明旨——彻查成元旧案。”
“若不愿……”她眼神微敛,“臣妾告退,愿入冷宫,永不再踏凤仪殿一步。”
昭和帝盯着她良久,终是一笑,笑意却带了几分沉郁:“爱妃,你真像当年那个……执剑站在先帝殿前的女子。你赢了,朕也输了。”
他手起,落印,金玺朱章,印在御旨上:
“查成元三年旧案,清理朝堂余毒。自即日起,凤仪殿贵妃长宁,统御后宫事务,暂代中宫之责。”
**
消息传出,宫内震惊,朝堂震动。
太后气急攻心,静华宫一夜无人敢近。
而凤仪殿门前,却香火不断,嫔妃跪拜不绝。
绿桃喜极而泣:“主子……您赢了!”
长宁却只是凝望远方,轻声道:
“这只是一局,我还未赢。真正的胜负……在她出手全力的时候,才开始。”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lT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