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窗棂开阖,阳光如金色的线,洒在御案上,也照亮了昭和帝蹙起的眉头。
他手中翻着的是旧年的一卷案牍,朱红封皮上己隐有岁月尘痕,那是七年前**“成元三年礼部案”**的卷宗——当年那场牵连广、惩治重的大案,正是由废后之父、礼部尚书李正言主持,牵出了多名朝臣勾结北疆异族、私通官商的罪名。
而案卷最后一页,一封亲笔供词的副本,署名者,却是当时尚未登基的——太子殿下赵旻。
昭和帝指腹轻轻那熟悉的字迹,半晌未语。
他记得,李正言被贬前一夜,曾亲入太后寝宫,伏地长跪。次日他便削官抄家,妻子病故,女儿李氏被贬为庶人,幽禁后宫三月,不久后便“自请出宫”。
“如今看来,这案子……未必那么简单。”他轻声道。
内阁大臣温卿老成持重,此时正低眉侍立于侧,闻言轻叹:“陛下所言极是。老臣近来查得一件怪事——李正言当年所提‘主谋名单’,本应有一份副本送入太府,但那份副本……失踪了。”
昭和帝倏然抬头,冷光在眸中闪现。
“何人掌府藏档案?”
“太府令贺弘。”温卿低声道,“贺弘乃沈氏旧部,入阁己久,近年又与中宫走动频繁。”
“沈氏……”昭和帝将那名在心中念了几遍,忽而笑了:“贵妃果然没看错。沈家这条老龙,是该挖出来晒晒阳光了。”
**
凤仪殿中,绿桃从外回来,面上略显急切:“主子,宫中今日有异动。皇上召内阁三臣连议三刻,之后又传了太府令、刑部尚书……听说,是在查一件旧案。”
长宁轻轻放下手中绣帕,抬眸问道:“可知何案?”
“正是当年牵连废后父族的‘礼部案’。”
空气似凝滞了一瞬,连屋中檀香都静止了气息。
“这么快就追查上了。”长宁轻声喃喃,“看来……皇上己读到了那枚玉牌的信意。”
绿桃忍不住道:“主子,这样太快,是否会招来太后的注意?”
“本就是引她出手。”长宁起身,披上云罗披风,走至窗边,“我与太后之间,终要一战。”
她望着庭外芭蕉微动,目光越过一层层琉璃瓦,仿佛己看到远处那座庄严冷峻的静华宫。
“她以为,我是靠着皇上的宠爱立足,殊不知……我靠的,是她最信不过的赵王,是皇帝最不能遗忘的旧案,是那些她早年栽下的因,如今结出的果。”
“太后的棋,己经太久没动了。”她唇角轻扬,“那便由我来逼她下一手。”
**
当夜,静华宫内,灯火如昼。
太后坐于案前,一页页翻看宫中密折,目光冷冽如刃。
“陛下竟翻出了成元三年的旧案……还在查李正言?”她看向面前跪伏的女官,冷声问道,“是谁在背后引他?是贵妃?”
女官战战兢兢,低声回道:“凤仪殿近日并无异动,贵妃只是偶有出宫信鸽往返……但并无确切内容。”
“信鸽。”太后轻声重复,忽然冷笑,“果然是她。她若真无意,怎会捏着那枚宫令至今不动?我以为她不过是狐假虎威,如今才知,她是要揭我旧伤。”
她站起身,披上披风,目光森然:“既如此——便先动她一根羽翼试试。”
“传令内监局,从凤仪殿起查,调出所有宫女太监名册,重点审查其父族来历——一个个查,查到她身边只剩她自己为止。”
“再传旨太医署,说贵妃近来气血不调,不得常入宫宴。”
“再密诏边防大营,赵王出巡之事——推迟。”
她一句一句命下,每一句,都是剜肉断骨的招数。
只要贵妃失了身边人,再被禁足,最后赵王也失势,她长宁一个女子,再高贵的姿态,也只是软玉温香,任人揉搓。
**
三日后。
宫中风声鹤唳,凤仪殿竟己有三名女官被内监局带走审查。更有太医上折称贵妃气虚失养,宜静养不动。
而赵王筹备月中的边巡之行,也被兵部以“道路不通”推迟三月。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这是太后动手了。
绿桃日日面色苍白:“主子,内监局的人昨夜查了库房,连您旧年所赏的扇子都翻出来了……再这么下去,怕是我们所有人都要被逐出内廷。”
长宁却在一纸笺上写字,神色平静如水。
“主子,您在写什么?”
她放下笔:“传信给陛下——说太府藏档中,有沈氏暗账副本,藏于洛阳行宫副库。”
绿桃一愣,随即骇然:“那不是……连皇上也要拖下水?”
“这局本就不是只我与太后的斗争。”长宁眸光如炬,“皇上若想坐稳这把龙椅,就得亲自拿起刀来。”
“我们不过是替他点亮盏灯罢了。”
绿桃怔怔看着她,一时竟无言。
凤仪殿檐角,风声过境,带起女主广袖微扬。那一刻,她不再是宠冠后宫的贵妃,而是站在黑暗深渊前,敢以一己之力撼动乾坤的女子。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lT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