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康宫内,香烟缭绕。
太后宋氏端坐于榻上,面容沉静,指尖微动,拨弄着檀香木质的佛珠,沉思不语。
她的心腹嬷嬷周嬷嬷跪坐一旁,低声回禀:“娘娘,冷宫那几个小贱人失手了,沈贵妃安然无恙,还擒住了三人。”
太后的眼神依旧冷淡,没有一丝波澜。
“说下去。”她轻轻吐出两个字。
周嬷嬷忙将昨夜之后发生的一切细细禀告。
沈吟晚,不仅活着回了长乐宫,还立即以密信的方式将冷宫黑幕透出宫去,如今御史台己有三位御史联名上奏,要求彻查冷宫。
事态,远比预想中棘手。
**
太后拈起一颗佛珠,指尖微顿。
“这个沈吟晚,比起当年的婉嫔,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声音低缓,带着一丝阴沉的寒意。
婉嫔,当年也是一代宠妃,机敏聪慧,几乎要夺得后位,却最终惨死在这寿康宫内,尸骨无存。
如今,沈吟晚又走上了那条路。
太后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了二十年前那场腥风血雨。
**
周嬷嬷心中一凛,小心翼翼道:“娘娘,不若……趁着事态未大,先下手为强?”
“不可。”
太后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幽深。
“她己成气候,贸然动手,反而会惹来皇帝的猜忌。”
周嬷嬷一惊:“那娘娘是打算——”
“弃车保帅。”太后淡淡一笑,缓声道,“让冷宫那几条死狗,自己认罪,将一切脏水泼到端贵人身上。死无对证,证词又统一,自能平息风波。”
周嬷嬷立即会意。
“奴婢这便去安排!”
太后点点头,又叮嘱:“记得,动作干净利落,不留一丝痕迹。”
周嬷嬷应声而退。
寿康宫重新归于沉寂,只有佛珠转动的声响,滴答滴答,像极了计时的水钟,缓缓敲打着命运的鼓点。
**
与此同时,长乐宫。
沈吟晚倚靠在暖阁之中,手中轻轻着一方绣着梅花暗纹的帕子,眸光微敛。
青姑跪坐在下首,小声禀报:“娘娘,赵统领审出了结果。那三人咬死了是端贵人贿赂指使,为了掩盖自己私通外臣的丑事,杀人灭口。”
沈吟晚闻言,笑了。
笑容里却满是冷意。
“端贵人己死,成了最好的替死鬼。”
她缓缓放下手中的帕子,起身立于窗前,任由寒风掀动她的衣袖。
“太后出手了。”沈吟晚轻声道。
青姑听得胆战心惊。
“娘娘,我们……要如何应对?”
沈吟晚垂眸,指尖在桌面轻敲。
“世人皆信活人之言,不信死人之语。”
她轻笑一声,眸光如冰。
“既然太后要洗清冷宫血债,我便让她洗不干净。”
**
同日傍晚。
御花园,湖心亭。
沈吟晚约见了一位极为隐秘的旧人——
薛怀远,御史台秘密派往宫中的耳目,表面是御膳房的一名普通厨子,实则为沈吟晚旧识。
两人在亭中低声交谈。
沈吟晚低声道:“我要你,将冷宫那些贪赃枉法、虐杀宫人的证据,尽数整理,暗中递交御史台。”
薛怀远眉头微蹙:“娘娘,若此事曝光,太后必然大怒,到时只怕——”
“怕什么?”
沈吟晚打断他,眼中露出罕见的锋芒。
“本宫己经背水一战。”
“她若动我,我便先斩她一臂!”
薛怀远被她这一席话震住,顿首应下。
待他离去,沈吟晚立于亭中,目送落日余晖染红宫墙。
她心知,这一步,意味着彻底撕破与太后的面皮。
自此以后,再无回头路。
**
入夜。
长乐宫灯火通明。
沈吟晚身着一袭血色宫裙,坐于榻上,手中缓缓理着一柄檀木琴。
忽而,外头传来急促脚步声。
青姑疾步进来,面色大变:“娘娘,不好了,端贵人的胞弟,前日自尽身亡,留下一封血书!”
沈吟晚手中动作一顿,眉心微蹙。
“血书?”
青姑连忙呈上密报。
沈吟晚展开一看,眼中寒意凝结成霜。
血书之中,竟控诉端贵人与外臣勾结、企图谋反,而冷宫惨案则被定性为“端贵人灭口以掩盖叛逆之举”!
一切,布局缜密,证词统一,水泄不通。
这是太后,亲手为她编织的陷阱。
**
沈吟晚合上血书,唇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冷笑。
太后好算计。
若她顺势承认,便是涉案之人;
若她反抗,便成了与谋反有染的可疑对象。
无论如何,皆是死局。
**
夜色渐深。
沈吟晚披衣而起,走到窗前,看着远处冷宫方向的黑暗。
她喃喃自语。
“宋太后,你想葬我于无形?”
“只怕,到头来,是你自己葬身其中。”
眼底,一片清冷孤寂,如同寒夜中最明亮的一颗星辰,灼灼生辉。
**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AlTT.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