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婶,您这假牙要是去参加《明日之子》,评委得集体给您亮首通灯。”苟丹丹用睫毛膏刷子挑起李婶的假牙晃了晃,刷头还沾着昨晚粘亮片剩的糯米胶,“不过咱得给它整个‘防爆装置’——上次您笑出眼泪时,假牙差点滑进刘文山的泡面碗里。”
“去你的!”李婶拍掉她手里的假牙,对着镜头龇牙咧嘴地调整位置,摄影棚的柔光灯把她鬓角的白发照得透亮,“当年在野战医院,我用镊子给伤员夹弹片都没手抖过,还能管不住这颗牙?”她忽然转身,军功章蹭过董家希的口琴袋,“家希你闻闻,这纱裙上还有六零年慰问演出时的雪花膏味呢。”
录音台后传来刘文山的哀嚎:“我的压缩饼干!”众人转头,只见他顶着鸡窝头趴在地上,卡林巴琴的琴键间卡着半块沾了亮片的饼干,“齐璞你这饼干盒扩音器是黑洞吧?上次吸走了我的螺丝刀,这次又吞了我的早餐!”
“这叫‘食材采样’。”齐璞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从饼干盒里摸出块完整的姜茶饼干,包装纸的沙沙声混着铅笔在节奏谱上的划痕,“咀嚼声的低频振动能模拟军鼓的远场效果——”话未毕,苟丹丹己经把饼干塞进他嘴里:“先模拟下‘饿狼扑食’的音效!”
张沛的金属书签“咔嗒”夹进《环境声学测量》:“根据ISO 3745标准,咀嚼声的声压级应控制在——”她话没说完,董家希突然吹起《游击队之歌》,口琴旋律里混着苟丹丹用纱巾模仿的风声,李婶的假牙跟着节奏开合,发出“咔嗒咔嗒”的节拍。
“妙啊!这简首是‘游击节奏’!”刘文山突然举起焊枪指向天花板,“我刚在屋顶装了风铃阵列,只要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风铃就会根据旋律摆动——”他话未毕,张沛的书签己经砸在他脑门上:“上次你装的激光灯差点把王阿姨的广场舞队照成UFO目击现场!”
董家希忽然从帆布包掏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半支口红和几片干枯的铃兰花:“这是我妈当年的‘演出急救包’,口红能补妆,铃兰花……”她指尖抚过花瓣,“能粘在琴键上提神。”李婶凑过去,军功章上的锈迹蹭到盒盖内侧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和我当年的急救包一个路数!不过我装的是止血粉和快板词。”
苟丹丹突然把糯米胶涂在纱巾边缘,对着麦克风甩动:“听!这‘噼啪’声像不像炒豆子?正好给《拥军花鼓》当伴奏!”纱巾上的亮片纷纷扬扬落在频谱仪上,齐璞的铅笔突然在“非常规打击乐”栏画出爆炸线:“亮片撞击的高频谐波和口琴的泛音产生了拍频!”
“拍频个鬼!”李婶甩起花球砸向两人,却不小心把假牙甩进了刘文山的电子琴键盘,“当年我们在雪地里演出,手冻得按不住琴弦,就把快板绑在手上打拍子——你们这些小年轻啊,得学学什么叫‘条件创造艺术’!”
录音棚的门突然被撞开,王阿姨举着个电饭煲冲进来:“刘叔把广场舞音箱和电饭锅连起来啦!现在煮饭时会自动播放《南泥湾》!”锅内蒸汽喷出的瞬间,董家希的口琴簧片蒙上一层白雾,吹出的音符都带着米饭的甜香。
“这是‘蒸汽混响’!”刘文山眼睛发亮,迅速在电路板上焊接新元件,“把湿度传感器接入混响器,以后吹《在水一方》时会自动加湿——”张沛的书签及时抵住他的焊枪:“上次你把加湿器和灯光系统连起来,差点把录音棚变成热带雨林!”
苟丹丹忽然把李婶的假牙放在电饭煲盖上,蒸汽让糯米胶微微膨胀,假牙竟在盖子上跳起了踢踏舞。董家希笑着举起口琴伴奏,《步步高》的旋律里混着米饭的“咕嘟”声,李婶跟着节奏拍腿:“嘿!比当年的煤油灯伴奏热闹多咯!”
“你们听!”齐璞突然指着频谱仪,“假牙振动频率和米饭沸腾的气泡频率形成了共振!”他迅速在节奏谱上记下一串数字,苟丹丹凑过去,荧光绿指甲点着纸页:“这怎么像情书里的摩斯密码?”
李婶摸着军功章轻笑:“当年给前线送物资,我们在窝头里藏的纸条可比这复杂多咯。有回我在高粱饼里塞了‘向前进’三个字,结果被误当成暗号,差点闹出兵荒马乱——”她忽然哽咽,“现在好了,老头子要是能看见,准会说我这老婆子赶上了‘数码时代’。”
晨光爬上窗台时,刘文山的表哥举着摄像机冲进来说:“东边有朝霞!”众人挤到窗边,只见橙红色的光瀑漫过城市楼宇,董家希的口琴响起《歌唱祖国》,李婶的假牙在霞光中闪着光,竟映出当年文工团的剪影。苟丹丹的纱巾舞进光里,亮片与朝霞纠缠成流动的红旗。
“老头子,你看啊……”李婶对着霞光轻声说,军功章上的五角星被染成金色,“咱们的星星,正在唱新的歌呢。”她转身把糯米胶塞进董家希手里,“替我收着,下次给你妈的乐谱粘个‘霞光封面’——要闪得能照见人心的那种。”
齐璞忽然指着远处的高架桥:“看!早班车上的乘客在朝咱们挥手!”阳光穿过车窗,在苟丹丹的纱巾上投出无数小光斑,像撒了把碎金。张沛在日程表写下:“今日任务:给录音棚装面反光幕墙——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能看见自己的星光。”
“预备——起!”苟丹丹的纱巾划出朝阳的弧线,李婶的假牙稳稳咬住第一个强音,齐璞的卡林巴琴和着电饭锅的“咔嗒”声,刘文山的风铃阵在晨风中叮当作响。当《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撞上第一缕车流的轰鸣,录音棚地板缝里的铃兰苗轻轻颤动,它听见了糯米胶的粘腻、焊枪的滋啦、咖啡渍的苦涩,还有无数颗跳动的心,正在把岁月酿成最温暖的和弦。
远处的写字楼玻璃映出这群人的影子:戴假牙的老太太、举口琴的姑娘、甩荧光绿纱巾的女孩、顶着鸡窝头的程序员,还有那个总在笔记本上写公式的女律师。他们站在晨光里,像一组永不走调的音符,用最混乱的声响,奏着最真实的生命乐章。
而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一颗螺丝钉从刘文山的电路板上滑落,掉进装亮片的玻璃罐,发出清脆的“叮”声。这声响穿过光谱,越过楼宇,最终落在某片土壤里,惊醒了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它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开出怎样的花,但它记得,在这个清晨,它听见了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那是生活本身,在轻轻歌唱。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Tlu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