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业哥你看!茶漏的银线跟坛盖的纹路合上了!”阿月把茶漏转了半圈,银线在陶坛边缘嵌出朵完整的银环草花纹。雅雅的指尖蹭过坛盖刻痕,突然惊呼:“太爷爷刻的花纹里藏着草籽!”众人凑近一看,果然见坛盖凹槽里卡着几颗深褐色的草籽,籽尖的银环正勾着茶漏的银线。
“这是‘锁甜阵’。”弘业从茶经里翻出张泛黄的草图,“太爷爷说把茶漏扣在坛盖上,银线勾住刻痕里的草籽,甜味就会在坛子里打转。”他突然握住雅雅的手按在坛盖上,“你看指尖是不是有点发烫?”
雅雅的脸颊更红了,却没抽回手:“像握着刚晒好的草叶。”茶商的手机虽然关了录像,却忍不住又举起来,镜头里,两只交叠的手下方,茶漏银线正随着坛内的热气轻轻颤动,像在弹奏无声的甜歌。
“我也要摸!”阿月挤到坛边,小手掌刚贴上陶坛就哇地叫出声,“坛壁在震动!像里面有小虫子在爬!”
“是草籽在‘呼吸’。”奶奶把竹篮里的陶壶递给弘业,“用新草籽煮的甜茶要趁热喝,坛子里的老茶得等月满才能煮。”她突然指着茶田方向,“看,阿竹他们背着茶篓过来了。”
远处七个少年踩着晨露走来,腰间的银环草编铃铛晃出整齐的“叮铃”声。领头的阿竹扬着嗓子喊:“弘业哥!雅雅姐!茶商大叔要的银环草茶样晒好了!”
茶商接过阿竹递来的竹盒,里面铺着三层银环草,最上层压着张纸条:“太爷爷说过,茶样要晒足九九八十一天,每层草叶间垫张荷叶。”弘业指着盒底的荷叶,“你看这颜色,跟茶经里夹的荷叶一个样。”
阿月突然从竹盒里抽出片草叶:“我闻闻甜不甜!”她把草叶凑到鼻尖,突然睁大眼睛,“呀!甜味钻进鼻子里了,像喝了口蜜水!”
茶商也学着闻了闻,果然闻到股混着茶香的清甜:“这草叶能首接嚼着吃吗?”
“傻叔叔!”阿月把草叶塞进他手里,“要煮三分钟才能出甜味,生嚼会涩舌头的!”她突然拽住阿竹的袖子,“你知道吗?弘业哥说娶亲时要用坛子里的草籽煮甜茶!”
阿竹的耳朵“唰”地红了,偷瞄了眼雅雅,却故意大声说:“我早知道了!太爷爷还说煮茶时要往茶汤里扔三颗银环草编的星星呢!”
雅雅正帮茶商包草叶,闻言手一抖,棉纸差点散开。弘业连忙接过纸包,指尖擦过她的手背:“包草叶要用三层棉纸,太爷爷说这样甜味不会被风刮跑。”
茶商看着他们俩低头包纸包的模样,突然想起自己孙女总爱把糖果藏在铁盒里。他把布包和竹盒小心放进背包,突然问:“你们说,这银环草的甜为什么能留五十年?”
“因为太爷爷把甜味封在坛子里了呀!”阿月抢着回答,还把茶漏举得高高的,“就像用茶漏锁住茶汤,甜味在坛子里转圈圈,转着转着就不会老了。”
奶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傻丫头,是因为这草长在咱们茶山的红土里,吸着晨雾和泉水,甜味才会这么沉。”她指了指远处的山坳,“你太爷爷说过,银环草的根扎在土里多深,甜味就能传多远。”
阿竹突然指着茶田:“你们看!雾散了之后银环草更亮了!”众人望去,果然见朝阳下的草叶上,甜脉闪着银光,像整座茶山都落满了星星。茶商的背包里,布包和竹盒挨着他的心脏,草籽和草叶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暖得像揣着团春天的阳光。
“弘业哥,我们去采最新鲜的银环草吧!”阿月拽着弘业就往茶田跑,雅雅和阿竹也跟着去了,茶商犹豫了下,还是背着包跟了上去。晨露打湿了裤脚,却没人在意,因为每走一步,脚下的银环草都会发出细微的“叮铃”声,像在给他们伴奏。
“要采叶尖有银环的!”雅雅蹲在草垄间,指尖挑着片带甜脉的叶子,“这种草叶煮茶最甜。”
茶商学着她的样子采了片,突然发现叶片背面有行极细的刻痕:“这是不是太爷爷刻的字?”
弘业接过叶子对着光看,果然见叶脉间刻着“甜留”两个小字:“是太爷爷的笔迹!他以前会在特别甜的草叶上刻字,说这样甜味就不会跑了。”
阿月突然举起双手:“我采到了五片带字的叶子!”她把叶子摊在掌心,上面分别刻着“家”“山”“甜”“长”“久”。
“太爷爷真是个有意思的人。”茶商把刻着“甜留”的叶子夹进笔记本,“我要把这页纸贴在茶室里,让来喝茶的人都看看。”
回去的路上,阿月突然把采来的叶子编成手环,先给雅雅戴上,又给弘业系在手腕上:“这样你们的甜味就连在一起啦!”
雅雅低头看着手环,草叶间的银环正贴着皮肤发烫。弘业的手腕轻轻一动,手环的草叶蹭着她的手背,两人都没说话,却听见坛子里传来更清晰的“沙沙”声,像是草籽在笑着闹着,把五十年的甜味都摇了出来。
茶商悄悄掏出手机,没开录像,只是对着茶田拍了张照片。照片里,晨雾散尽的茶山泛着绿光,银环草在风里摇啊摇,弘业和雅雅并排走着,手腕上的草叶手环晃出同样的节奏,阿月和阿竹在前面跑着,腰间的铃铛响成串。而他背包里的布包和竹盒,正随着他的脚步轻轻碰撞,像在哼着那首关于甜和家的、没有尽头的歌谣。
“茶商大叔,你包里的草籽在响呢!”阿月突然回头喊。茶商愣了下,侧耳细听,果然听见背包里传来细碎的“沙沙”声,像极了坛子里草籽的心跳。他笑着拍了拍背包:“是啊,它们在说,等回到城里,要把甜味带给更多人呢。”
阳光越升越高,银环草的甜香漫满了整个茶山。弘业和雅雅走到坛边时,发现茶漏的银线正缠着坛盖的刻痕发光,仿佛太爷爷的笑声,从五十年前一首甜到了今天,还要继续甜进往后的日子里,随着茶商背包里的草籽,甜到山外的每一个晨光里。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Kej0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