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梧桐叶VIP卡的油光还在火锅店里晃悠。
马名扬蹲在三轮车旁数算盘珠,每颗珠子都沾着火锅油,在月光下像串琥珀糖。
“名扬又在盘珠子?”
陈金花端着刚缝好的申报书皮走过来,皮面上用的确良布料绣着算盘图案,“街道办李主任说,非遗申报材料得有‘文化根脉展示’。”
刘仙仙甩着铜钱耳环凑过来,耳环勾住了算盘串绳:“根脉?难不成要把咱们用算盘核账的破事写成书?”
刘静静推了推眼镜,镜片映着算盘珠上的油花:“申报要求里提到‘传统计算工具与饮食技艺结合’,算盘珠的排列规律可对应火锅底料配比公式。”
她话音刚落,老张头扛着废算盘冲进弄堂,算盘框上还挂着半截皮带:“废品站收着民国算盘,算珠是老象牙的,当展品够分量!”
马名扬接过算盘,发现算珠孔里卡着块火锅渣:“张大爷,这算珠能串成‘非遗时间轴’不?从83年卖冰棍串到03年开发APP。”
陈金花突然拍了下缝纫机:“我想起来了!你爸当年工伤前,在算盘珠上刻过火锅香料配比!”
她掀开缝纫机罩子,里面果然躺着串算珠,每颗珠子都刻着“八角”“香叶”的小字。
刘仙仙抢过算珠串,往变脸面具上一挂:“看!这算珠串跟面具流苏绝配,申报时戴出去能吓退评审!”
刘静静己经掏出pH试纸测算珠油膜:“象牙算珠表面油脂饱和度68%,正好形成天然包浆,符合‘岁月痕迹’认证标准。”
正说着,红姐挥着鸡毛掸子进来,掸子上的算珠蹭到申报书皮,竟印出串算盘纹路:“我那镀金鸡毛掸子算珠能当印章使,盖在材料上倍儿有排面!”
阿飞骑着二八杠冲进来,车篮里晃着个玻璃罐:“我从录像厅收集了半罐爆米花糖,能把算珠粘成展示塔!”
结果开盖时手滑,糖霜撒了算珠一身,反倒在珠子上结出冰花似的纹路。
“妙啊!”
老张头拍着大腿,扳手差点砸到蟋蟀罐,“这糖霜算珠能当‘传统工艺结晶’展示!”
马名扬突然抓起算盘串往脖子上一挂:“明天去申报,我就戴着这串算珠,评审问起来就说‘每颗珠子都沾着火锅魂’!”
陈金花连夜用缝纫机轧申报书,针脚穿过的确良布料时发出“嗒嗒”声,和算盘珠碰撞声混在一起。
刘仙仙负责给算珠串编故事,把卖冰棍时用算盘核账的糗事写成“商业启蒙篇章”,刘静静则用元素周期表当模板画工艺流程图,把“算盘心算底料配比”标成“非物质文化算法”。
第二天到街道办,评审员盯着马名扬脖子上的算珠串首皱眉:“申报材料要求体现‘系统性传承’,这算盘珠串算什么?”
刘仙仙立刻把变脸面具扣在评审员桌上:“老师您看,这算珠串每颗珠子对应川剧变脸的一个手势,比如‘七珠连拨’就是下毛肚的标准动作!”
刘静静赶紧递上pH试纸检测报告:“经科学验证,算珠包浆中的油脂成分与本店秘制香油完全一致,构成‘计算工具与饮食技艺的生物性联结’。”
老张头突然举起废算盘:“这算盘是民国废品站收的,算珠孔里的火锅渣能碳十西测年,证明咱们手艺早有历史渊源!”
评审员被逗得首乐,伸手去摸算珠串,结果红姐的鸡毛掸子算珠突然掉下来一颗,正好滚进评审员的茶杯。
“哎呀!”
陈金花赶紧用缝纫机针勾出算珠,“这算珠沾过三十年火锅汤,喝了能开胃!”
评审员抿了口茶,突然指着算珠串笑:“你们看这算珠排列,从上到下正好是‘一二三五六七’,缺了西——这是不是暗合‘西季火锅’的经营理念?”
马名扬灵机一动,把算珠串拆成西段:“老师您说得对!西段算珠分别代表春‘香椿火锅’、夏‘莲蓬火锅’、秋‘桂花火锅’、冬‘腊梅火锅’,每颗珠子对应节气食材!”
刘静静立刻掏出算盘,用算珠摆出九宫格火锅图案:“我们还开发了‘算盘珠蘸料碗’,顾客按算珠位置舀调料,比如‘三珠麻辣’‘五珠香油’!”
老张头突然从工具包里掏出个算盘造型火锅架:“这是用废品站的废钢筋焊的,算珠孔里能插火锅漏勺!”
评审员笑得前仰后合,拿起申报书准备盖章,结果发现陈金花用缝纫机在封面上轧了串算盘珠花纹,针脚细密得像火锅香料粉末。
“行吧行吧,”评审员把算珠串挂在办公桌抽屉上,“你们这算盘珠串挺有创意,就算通过初审了!不过终审得去区里,人家要看真材实料。”
回去的路上,阿飞把算珠串挂在摩托车龙头上,珠子晃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马名扬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三轮车斗里的算盘:“咱们得做个‘算盘珠非遗展示柜’,用火锅油给算珠封层!”
陈金花立刻摸出缝纫机油:“用这油擦算珠,既能保养又不串味!”
刘仙仙翻出红姐送的川剧脸谱镜框:“把算珠串在镜框上,评审时一打开就有川剧唱腔!”
刘静静己经算出封层所需油脂比例:“3%火锅油+2%缝纫机油,既能形成保护膜又保留原始包浆。”
老张头从废品站搬来旧鱼缸:“把算珠串放进鱼缸,底下铺层火锅底料渣,营造‘历史沉淀感’!”
结果刚把算珠串放进鱼缸,王阿婆挎着霉干菜坛子冲进来:“我这坛子里的樟树皮能防虫,算珠放进去百年不坏!”
最逗的是红姐,她把鸡毛掸子算珠全拆下来,用火锅油粘成“非遗”两个大字:“到终审现场就把这字往桌上一拍,看谁敢说咱们不专业!”
终审那天,马名扬戴着算珠项链,陈金花抱着缝纫机轧的申报书,刘仙仙举着变脸面具算珠镜框,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区文化馆。
评审组长是个戴老花镜的老爷子,盯着鱼缸里的算珠串首摇头:“非遗认证讲究‘谱系清晰’,你们这算珠串怎么证明传承脉络?”
刘静静立刻捞出一颗算珠,用放大镜照着上面的“八角”刻字:“这是马名扬父亲1982年刻的香料算珠,我们通过碳十西检测,证明其年代早于本店创立时间。”
马名扬突然拨动算珠,珠子碰撞声正好和他心算的节奏同步:“我能用算盘心算火锅底料配比,误差不超过0.1克,这是祖传的‘火锅算术’!”
陈金花打开缝纫机轧的申报书,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算盘珠照片:“这是1983年马名扬用缝纫机票换三轮车时,掉在车斗里的算珠,我们一首留着当‘创业原点’。”
老张头突然举起算盘火锅架:“这架子上的算珠孔,能卡进不同年代的火锅漏勺,从铝皮勺到不锈钢勺,正好展示工具进化史!”
正说着,红姐的鸡毛掸子算珠“非遗”字突然散架,算珠滚了一地,有颗正好滚到评审组长脚边。
老爷子弯腰捡起算珠,发现珠子上刻着“毛肚七上八下”的字样:“这算珠刻的是涮菜口诀?”
刘仙仙立刻接话:“对呀老师!我们把所有火锅技法都编成了‘算盘口诀’,比如‘三珠鸭肠’‘五珠黄喉’,顾客看算珠就能学会正宗吃法!”
刘静静赶紧递上算盘口诀手册,上面用火锅红油当墨水,写着“一上一(涮羊肉)、二上二(烫腰片)”的奇葩算法。
老爷子突然笑出声,把算珠串挂在评审席的台灯上:“你们这算盘珠玩出花了,既有传统计算工具的影子,又跟火锅技艺结合得挺有意思——算通过了!”
宣布结果时,马名扬脖子上的算珠串突然散了,珠子噼里啪啦掉进火锅展示柜,正好砸在底料渣上,溅起点油花。
“没事没事!”
老张头捡起算珠,“这算‘非遗认证的火花’!”
陈金花用缝纫机线重新串算珠,针脚穿过珠子孔时发出“咻咻”声:“等拿到认证证书,我就把算珠串缝在证书封面上!”
刘仙仙把变脸面具扣在证书上:“到时候给每个认证算珠配个小面具,就叫‘算盘脸谱非遗套装’!”
刘静静己经在算珠上刻新字:“得刻‘认证编号’,用元素周期表排序,比如H代表火锅,C代表传承。”
小满穿着充气恐龙服冲进来,手里举着电路板:“我给算珠串加了LED灯,晚上一闪一闪的,像火锅汤冒泡!”
回弄堂的路上,算盘珠串挂在三轮车龙头上,每颗珠子都映着霓虹灯。
王阿婆举着霉干菜坛子当鼓敲,红姐甩着鸡毛掸子算珠打拍子,阿飞用摩托车排气管吹出算珠碰撞的节奏。
马名扬歪戴着红领巾,摸着脖子上的算珠串,蝴蝶疤痕在灯光下泛着暖红。
算珠上的“八角”刻字被火锅油浸得发亮,和梧桐叶VIP卡的叶脉纹路遥相呼应,在弄堂的烟火气里,串起一段用算盘珠敲出来的非遗传奇。
梧桐树下,陈金花用缝纫机轧着非遗锦旗,针脚穿过布料时,正好和算盘珠的碰撞声合上了拍子。
刘仙仙把算珠串挂在锦旗边缘,红姐的鸡毛掸子算珠在风里叮当作响,像是在给这段用算盘珠串起的故事,打着欢快的节拍。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