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8章 《电磁炉与煤球炉的对话》

小说: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作者:光之暖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夜风吹得粮票帘子哗啦作响,红姐鸡毛掸子上的算珠还在叮当作响。

马名扬刚把最后一颗"马记"算珠镶进三轮车龙头,就看见红姐风风火火地扛着个黑匣子冲进弄堂,匣子边角映着霓虹灯"双生红"招牌的光影,晃得人睁不开眼。

"都别忙活了!看看我给咱联营店带来的宝贝!"

红姐把黑匣子"咚"地砸在火锅桌上,鸡毛掸子顺势一敲,震得匣子表面火星首冒,"华侨商店赊来的电磁炉,煮火锅的新家伙!"

正在用缝纫机轧粮票纸浆的陈金花手一抖,针脚歪歪扭扭穿过"伍市斤"字样,她眯着眼打量黑匣子:"这铁疙瘩没烟囱没火眼,咋把汤煮得咕嘟响?难不成要给火锅唱催眠曲?"

刘仙仙甩着铜钱耳环凑过去,耳环精准勾住匣子上的商标,"红姐该不会是拿鸡毛掸子上的算珠,跟人家换的这玩意儿吧?"

红姐哼了声,拧开电磁炉旋钮。

刹那间,黑匣子发出"嗡——"的低鸣,惊得粮票帘子像受惊的蝴蝶往上猛窜。

刘静静推了推眼镜,镜片倒映着炉面的环形纹路,从口袋掏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对照:"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这设备通过交变磁场加热,热效率比煤球炉高37%。不过......"她突然凑近炉子闻了闻,"如果控制不好功率,可能引发'火锅油飞溅悖论'。"

话音未落,老张头扛着锈迹斑斑的煤球炉撞开店门,炉眼还沾着去年火锅底料的焦黑痕迹:"废品站淘来的民国老炉子!正好让新老伙计唠唠嗑!"

他把煤球炉重重搁在电磁炉旁,两个炉子一高一矮,倒像是算盘上的上下珠。

马名扬摸着脖子上的算珠串,忽然发现电磁炉光滑的面板映出煤球炉佝偻的影子,就像照镜子的两个老朋友。

陈金花用缝纫机挑起一缕粮票纸浆,"你们瞧,这电磁炉的线圈转着圈发热,跟我缝纫机走线的道理竟差不多!"

她话音刚落,缝纫机诡异地震动起来,针脚自动在纸上轧出"电磁炉万岁"的字样,惊得众人后退半步。

红姐突然把鸡毛掸子按在电磁炉上,想试试温度,结果金黄的掸子毛瞬间卷成波浪形。

"好家伙!这炉子还能给鸡毛做造型!煮火锅肯定快如闪电!"

她话没说完,电磁炉突然发出尖锐的"滴滴"声,炉面泛起刺目的红光,把她掉在桌上的算珠映得像煮熟的红皮花生。

"快关电源!别把红姐的宝贝掸子烤成炸鸡毛了!"

刘仙仙眼疾手快,抄起变脸面具扣在电磁炉的控制按钮上。

这时阿飞骑着二八杠旋风般冲进来,车篮里的饼干铁盒晃出个插头:"录像厅收的电源转换器!拿三袋爆米花糖换的!"

小满穿着充气恐龙服挤到前排,手里举着卡通造型的温度计:"我刚测过!这电磁炉最高能飙到210℃,能把煤球炉的铁架子首接熔成火锅勺!"

他这话刚说完,煤球炉突然发出"咔嗒"一声,一块黑黢黢的煤球滚出来,骨碌碌停在电磁炉面板上。

"奇迹啊!"

老张头用扳手敲着煤球炉,"这老伙计知道要退休,提前出来谢幕了!"

刘静静己经掏出pH试纸擦拭煤球炉铁锈:"氧化铁含量68%,提炼后能当'火锅微量元素补充剂',和电磁炉搭配堪称天作之合。"

陈金花干脆把缝纫机搬到电磁炉旁边,针头对准炉面的线圈纹路。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电磁炉的震动竟和缝纫机的针脚频率同步,布料上很快绣出煤球炉与电磁炉握手的图案,针脚间还歪歪扭扭绣着"新旧同心"。

红姐把铜锅往电磁炉上一搁,锅沿碰到鸡毛掸子散落的算珠。

蓝光闪过,算珠在锅里跳起了踢踏舞,惊得蟋蟀罐里的区块链冷钱包差点蹦出来。

马名扬眼睛一亮,抓起算盘拨弄:"这算珠跳动的节奏,正好能当涮毛肚的计时码表!"

就在这时,王阿婆挎着霉干菜坛子慢悠悠晃进来,坛子口露出半截旧煤球:"我这坛子里藏着五八年的蜂窝煤,给新炉子暖暖锅!"

谁知煤球刚放进锅,电磁炉就发出刺耳警报,炉面红光把煤球照得像块小太阳。

"快捞出来!电磁炉认生,只待见不锈钢锅!"

小满急得用恐龙爪子去夹煤球。

红姐灵机一动,拆下掸子上的算珠,用红绳串成锅垫:"这算珠锅垫,既能隔热,还能边涮火锅边算账!"

刘仙仙把变脸面具贴在电磁炉侧面,面具的眼睛位置正好对着炉面指示灯。

"这下好了,红灯亮是麻辣锅底,绿灯亮是清汤,比川剧变脸还准时!"

刘静静则在一旁用元素周期表画加热曲线,"八角要在150℃下锅,花椒得等到180℃,这可比写化学方程式还讲究。"

老张头从废品站拖来个锈迹斑斑的煤铲,铲头"节能"二字依稀可辨:"这铲子给电磁炉当锅铲,既有怀旧味,又省力气!"

正热闹间,戴着鸭舌帽的地沟油博士突然溜进来,举着pH试纸嚷嚷:"我来检测电磁炉辐射!"

刘仙仙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变脸面具狠狠扣在他脸上:"博士,您这试纸不如测测自己良心,要不要来锅'问心麻辣烫'?"

吓得博士转身就跑,鸭舌帽挂在电磁炉把手上,正巧遮住"高温警告"标识。

"误打误撞!"

红姐把鸭舌帽改成防溅罩,"以后再也不怕油花烫着算珠了!"

马名扬把最后一块煤球轻轻放进蟋蟀罐,罐子突然播放出他十岁创业时的首航铃声,和电磁炉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竟像是段奇妙的二重奏。

火锅汤在电磁炉上咕嘟冒泡,算珠在铜锅里起起浮浮。

陈金花用缝纫机把煤球炉的炉灰细细轧进桌布边缘:"留着这念想,想吃老味道时,闻闻桌布就成。"

刘静静推了推眼镜:"每天省下三斤煤球,能换十串糖葫芦呢!"

小满突发奇想,给电磁炉戴上AR眼镜。

瞬间,虚拟的川剧变脸图案在炉面跳动,还时不时喷出虚拟火锅蒸汽。

红姐的鸡毛掸子斜倚在炉边,算珠被热气熏得发亮,在粮票帘子上投下斑驳光影,恍若在谱写新的商业传奇。

夜深了,煤球炉的最后一块煤球化作灰烬,轻轻落在电磁炉的散热孔里。

马名扬摸着尚有余温的炉面,惊讶地发现煤球灰在面板上堆出个"新"字,而粮票帘子上的"联"字被霓虹灯照得透亮。

新旧交融间,仿佛是时光盖下的温暖邮戳,见证着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对话。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