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4章 《粮票作废的午夜钟声》

小说: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作者:光之暖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冰棍箱上的蝴蝶遮阳帘还在晚风里晃悠,马名扬指尖的算盘珠突然磕在樟木箱沿上——他盯着陈金花刚递来的《人民日报》,头版右下角的“粮票停用通知”像枚没化开的冰棍,冻得他掌心的蝴蝶疤痕发紧。

“下月底就作废了?”

仙仙攥着麻花辫的手一抖,铜钱耳环勾住了遮阳帘的线头,“咱们囤在蟋蟀罐里的二十斤粮票还没换白糖呢!”

她蹲在煤球炉边扒拉储钱罐,忽然捞出张皱巴巴的五市斤粮票,边角还留着去年粘冰棍箱时的胶水印。

静静推了推眼镜,镜片在煤油灯下映出报纸上的黑体字:“国务院发的通知,1993年12月31日起停止流通。”

她忽然想起上周用粮票跟副食店换的冰片糖还没吃完,赶紧翻开化学元素周期表,在背面画起兑换率表格,“名扬,你算算是首接换粮食划算,还是当‘硬通货’搞促销?”

马名扬的算盘珠“噼里啪啦”响起来,忽然想起父亲去世前藏在火锅秘方里的半张粮票——说是当年学徒时用半块红糖换的,边角还留着油渍。

他摸了摸校徽背面的线头,那里缝着的秘方残页此刻正和陈金花的粮票本压在同一个抽屉里。

“妈,您攒的那本‘战备粮票’怎么办?”

他扭头看向正在缝纫机前补校服的陈金花,机头“咔嗒”一声扎进布料,顶针在指节上泛着微光。

陈金花没回头,指尖却在粮票本封面上了三下——那是马名扬熟悉的动作,每次提起父亲,她都会这么摸粮票本。

“你爸走那年,留了句话:‘粮票会过期,可人情不会。’”

她忽然转身,从衣柜最底层掏出个铁皮盒,里头码着不同年代的粮票,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条,“这是你爸用粮票跟红姐她师父换的火锅香料配比……先不说这个,你们看王阿婆刚送来的‘情报’。”

王阿婆的“情报”是张揉皱的烟盒纸,用红墨水写着:“副食品店明晚清仓,粮票兑换率1:1.2,仅限熟人。”

仙仙立刻跳起来,铜钱耳环撞在铁皮盒上叮当作响:“我去敲副食品店李阿姨的门!上次她孙子借《射雕》没还,正好拿粮票抵账!”

说着往兜里塞了两把粮票,麻花辫甩得像个小鞭子,刚跑到门口又折回来,“不对啊,粮票换了白糖,咱们的‘粮票冰棍’计划怎么办?”

“粮票冰棍”是静静下午刚提的主意:把粮票图案印在冰棍包装上,做成“时代纪念款”。

此刻她正举着放大镜研究粮票上的麦穗图案,忽然用铅笔敲了敲石桌:“仙仙你别急,粮票不能当钱花了,可它能当‘门票’啊!比如……用粮票换火锅宴!”

她忽然想起上周在火锅店后厨闻到的牛油香,陈金花熬汤时总说“粮票换不来老味道,可人心能”。

马名扬的算盘珠突然停了——火锅宴。

这个词像块扔进沸水里的花椒,在他脑子里炸开。

父亲的秘方残页、红姐的香料配比、陈金花的熬汤手艺,还有弄堂里攒了半年的粮票……他猛地站起身,歪戴的红领巾滑到肩膀上,左手掌的蝴蝶疤痕贴着冰凉的石桌:“咱们搞个‘粮票最后的狂欢’!用粮票换火锅锅底,一斤粮票抵一块钱,多退少补——反正副食品店的白糖咱们先囤够,锅底里的甜汤管够!”

陈金花看着孩子们发亮的眼睛,忽然笑了,转身从缝纫机抽屉里拿出个布包,里头是晒干的艾草和樟脑丸——正是上次给冰棍箱缝遮阳帘剩的材料。

“把粮票折成小灯笼,挂在火锅桌上,”她摸了摸马名扬的头,顶针刮过他发烫的额头,“你爸当年总说,粮票是日子的褶子,展开了都是烟火气。”

于是弄堂里的“粮票狂欢夜”在煤球炉的火光里拉开了序幕。

老张头推着废品车送来半车旧搪瓷盆,说是从国营饭店收的,盆底还印着“节约粮食”的红字;喇叭裤阿飞举着个破喇叭在巷口喊麦,鬓角的“S”形卷发沾着火锅底料的辣油,喊出来的词儿带着麻辣味:“粮票换火锅嘞!五市斤换毛肚,三市斤换豆芽,过期不候嘞——”

仙仙蹲在梧桐树下教孩子们折粮票灯笼,铜钱耳环随着动作晃成小月亮:“看好了,先对折,再剪麦穗花纹,最后穿根红绳——这可是‘限量版’灯笼,比红姐店里的霓虹灯好看!”

她忽然看见静静抱着个铁皮盒跑过来,里头装着用粮票当书签的《弄堂风云录》手稿——那是仙仙偷偷写的武侠小说,主角“红拂女”的兵器正是镀金鸡毛掸子。

“名扬那边算错了!”

静静把化学元素周期表往石桌上一摊,上面画满了火锅底料和粮票的兑换公式,“一斤粮票抵一块钱没问题,但牛油锅底的成本得算上香料钱——你爸秘方里的八角桂皮,得按克算!”

她忽然看见陈金花往火锅里撒了把晒干的艾草,想起上次冰棍箱里的樟脑丸事故,赶紧掏出笔记本记下来:“艾草驱蚊,樟脑防霉,说不定能开发‘养生锅底’?”

午夜前的半小时,弄堂里的火锅桌摆成了“粮票”形状——用红砖码的桌脚,上面铺着油毡布,每个搪瓷盆里都漂着粮票折的小灯笼。

王阿婆拄着拐杖过来,往每个灯笼里塞了颗水果糖:“当年我藏粮票的霉干菜坛子早空了,现在该你们用粮票藏福气咯。”

她忽然凑近马名扬,压低声音,“红姐今晚没来,怕是在纠结要不要拿她那半张秘方换你的粮票呢。”

马名扬手一抖,差点把算盘珠拨飞——红姐,那个总举着镀金鸡毛掸子的冰棍女王,居然有父亲秘方的另一半?

他忽然想起上周在废品站看见红姐的三轮车,车斗里好像晃过张泛黄的纸页,边角画着和自己校徽后一样的蝴蝶图案。

“先顾眼前!”

他甩了甩头,歪戴的红领巾扫过鼻尖,“仙仙,把最大的粮票灯笼挂在三轮车龙头上——咱们的‘星火火锅宴’,得让整条弄堂都看见!”

当弄堂口的老钟敲响午夜十二点,第一锅牛油锅底“咕嘟咕嘟”冒起了泡。

仙仙举着个搪瓷杯当话筒,铜钱耳环在火光里闪闪发亮:“各位街坊!粮票虽说不兴了,可咱们的交情——”她忽然被辣油呛到,咳嗽着笑起来,“咱们的交情比这锅底还热乎!现在开始兑换——拿粮票换热闹,换福气,换咱们弄堂的老味道!”

孩子们举着粮票往火锅桌跑,老张头把废品车停在桌旁,车斗里堆着用粮票换的旧铁锅:“收破烂的眼里,粮票不是废纸,是印着日子的铁皮——你们看,这上面的五角星,多像火锅里的辣椒!”

陈金花往每个搪瓷盆里添了勺甜汤,汤面上漂着粮票折的小船,忽然听见马名扬在喊她,回头看见儿子正举着张粮票,边角沾着牛油,却对着她笑:“妈,您看这粮票上的麦穗,多像您缝纫机踩出来的针脚。”

午夜的钟声还在回荡,粮票在火锅的热气里渐渐变软,却被孩子们小心地捞出来,贴在梧桐树的树干上——那里早用粉笔写好了“星火粮票博物馆”的字样。

静静蹲在树下记流水账,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背面写满了“粮票换毛肚三斤”“粮票换酸梅汤五碗”,忽然发现最后一行多了行小字,是马名扬的笔迹:“粮票作废日,火锅起锅时。”

陈金花摸着缝纫机上的粮票灯笼,忽然想起丈夫去世前说的话:“以后日子好了,别忘粮票的苦。”

此刻她看着孩子们围着火锅笑闹,仙仙的麻花辫上沾着辣油,静静眼镜片上蒙着热气,马名扬的红领巾歪在肩膀上,却觉得那些苦早就熬成了锅底的香——就像粮票上的麦穗,曾经是填肚子的指望,现在成了挂在火锅桌上的星光。

当第一缕晨光漫进弄堂,火锅的余温还在青石板上散着热气。

马名扬蹲在梧桐树旁捡粮票灯笼,忽然发现其中一张五市斤的粮票背面,用铅笔写着行小字:“红姐留,明日申时三刻,废品站见。”

他抬头看向弄堂口,红姐的蓝色三轮车正停在晨光里,车斗上盖着块蓝布,边角露出半张泛黄的纸——纸页边缘,画着只和他掌心疤痕一样的蝴蝶。

粮票的午夜钟声终究是响过了,可弄堂里的烟火气却比以往更旺。

那些被小心收进蟋蟀罐的粮票,此刻成了火锅店里的“古董装饰”,每当有人问起,仙仙就会晃着铜钱耳环笑:“这可不是废纸,是咱们用粮票换火锅的‘入场券’——就像名扬说的,日子会变,可咱们铁三角的交情,比牛油锅底还扎实。”

而在陈金花的缝纫机抽屉里,粮票本和火锅秘方残页挨在了一起,中间夹着张孩子们连夜画的“粮票火锅宴”海报——海报上,马名扬的算盘、仙仙的麻花辫、静静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还有红姐的镀金鸡毛掸子,都漂在一锅沸腾的汤里,汤面上浮着无数粮票折的小船,载着弄堂的星光,漂向远方。

毕竟在弄堂的故事里,没有什么是一锅滚烫的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一张带着烟火气的粮票——哪怕它不再能换白糖换粮食,却永远能换来最暖的笑,最真的情,和永远在时代浪潮里蹦跶的、不服输的少年心。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骑三轮追风的少年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Ace.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