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在宋廷的钦差奔赴各地传令的时候,临安城的民间氛围顿时活跃了起来。
一间茶楼里,一位说书先生正在声情并茂的讲着故事:“话说我朝太祖皇帝赵匡胤,此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完全就是个厚颜无耻之徒,他枉顾周世宗柴荣托孤之恩,欺负人家的孤儿寡母篡夺皇位,可谓是得国不正,最后又死于非命,还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此话一出,周围吃瓜群众顿时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听客连忙问道:“先生,那太祖最后是怎么死的?”
另一个吃瓜群众呵呵一笑道:“这还用问吗,肯定是被人杀死的呗!”
说书先生听后一脸赞许道:“这位兄台所言甚是,赵匡胤这个小毛贼,最后被他的弟弟赵光义给毒死了,可谓是死的不明不白。”
这时,刚才那位被说书先生夸赞的吃瓜群众连忙插了一句:“啊!这事我知道,这个典故叫做斧声烛影!”
随后他又道:“昔日汉昭烈帝刘备白帝城托孤、孔明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留下千古佳话。而周世宗柴荣托孤赵匡胤,这个老贼却篡权夺位,与忘恩负义的贼子无异。还有那太宗赵光义也是个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
这些内容听的周围吃瓜群众一个个吃惊不己。他们没想到这大宋皇帝的瓜竟然这么多。
待台下众人议论完毕,说书先生再次说道:“那太宗赵光义可谓是人品卑劣的恶贼,竟然还当众南唐小周后,还让画师在一旁作画记录下来,足见其道德败坏,形同衣冠禽兽。除此之外,这个赵光义还总自以为是、自命不凡,领军攻打辽国、在高梁河之战中被人家打的落花流水,屁股上还挨了一箭,最后驾着驴车丢下十万大军独自逃命。一路从幽州跑到了开封府,称他为高梁河车神都当之无愧!”
哈哈哈!
台下众人顿时被高梁河车神这个名号逗的哄堂大笑。
其中一位吃瓜群众附和道:“先生所言甚是,这赵光义驾着驴车都能跑赢契丹人的骑兵追杀,也不枉先生送他这个高梁河车神的名号!大家伙说,对不对?”
吃瓜群众纷纷应道:“对!太对了!昔日汉太宗刘恒开创文景之治、流芳千古。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之名威震八方,唯独我朝太宗赵光义,文治武功皆一塌糊涂,还荣获高粱河车神的耻辱称号,可谓是史上最无能且无德的太宗!”
待吃瓜群众安静下来后,说书先又痛心疾首道:“要说我大宋朝,得国不正也就算了。自开国以来,还不断挨打,惧怕外族。两百年前怕契丹人,一百年前怕女真人,现在又怕蒙古人。那高宗完颜构,女真人令他杀害岳爷爷,这个奸贼二话不说就将岳爷爷给杀了,还向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俯首称臣,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伤害了忠臣良将的心!”
言语间,说书先生可谓是义愤填膺且一脸无奈。
“等等,先生,我大宋皇帝不是姓赵吗?怎么姓起完颜了?”
面对吃瓜群众疑惑,说书先生一脸耐心的解释起来:“那高宗皇帝本名赵构,但此人素来是软蛋,对于大金国的命令自然是唯唯诺诺,久而久之,就改姓完颜了!”
这下众人才恍然大悟起来。
“哦!我说为何这大宋朝南迁后,往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废材,对外软的像摊泥一样,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随后,说书先生再次开口道:“诸位听说了吗?朝廷要出兵讨伐襄阳的杨过将军?”
“什么?”
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
杨过的名号如今可谓是十分响亮,襄阳一战歼敌八万,又从蒙古人手里光复了南阳,影响力都要赶上郭靖了。自然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了。
吃瓜群众纷纷不解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杨将军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朝廷为何要讨伐他?”
见众人不解,说书先生连忙解释起原因来:“还不是我大宋朝廷昏君无道、奸臣当政所致。蒙古人给朝廷递交了一份国书,说杨将军是前金余孽,要求皇帝老儿处死杨将军,皇帝老儿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啊!还有这事?”
吃瓜群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顿时纷纷破口大骂起来。
群众甲:“我呸,这狗皇帝老儿,是猪脑子吗?蒙古人的话能信么?”
群众乙:“兄台所言甚是,我看这皇帝老儿说不定就是个胡虏的野种呢,要不然怎能对胡虏唯命是从呢!”
群众丙:“对对对!我看,皇帝老儿干脆改姓得了,叫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叫孛儿只斤来着!”
哈哈哈!
众人再次哈哈大笑起来,首接将理宗皇帝的姓氏改成了孛儿只斤,全名:孛儿只斤·蒙昀。
这时,茶楼掌柜走来了,见到这一幕,吓得急忙开口劝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慎言!慎言!可莫要让官差听到了,不然大家伙可都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众人对此不以为然,其中一个侠客打扮的中年男子唰的一下拔出腰三尺砍刀,板着脸怒喝道:“在座各位都是侠义之士,我看谁敢把今日之事说出去,若是如此、我保证让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若是有官差来了,老子首接提刀砍了他!”
说书先生打量了侠客一眼,一脸赞许道:“兄台所言甚是,我大宋要是多几个像兄台这样的人,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位侠客连忙抱拳应道:“先生过奖了,咱要是杨将军,非得反了这狗朝廷,杀上京城砍了这些误国误民的奸臣贼子和昏庸无道的皇帝老儿!”
“好!说得好!这种得国不正,对外卑躬屈膝的朝廷,留着他有何用?”
一位青袍老者走来,言语间却是十分赞同侠客的话。
来人正是黄药师,身后还跟着傻姑。
见来人气度不凡,那位侠客连忙抱拳行了一礼:“敢问前辈尊姓大名?”
黄药师回道:“东海桃花岛,东邪黄药师!”
“啊!原来是黄岛主啊!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听书的众人还有茶楼的掌柜连忙客套起来,鞍前马后的侍奉左右。
一段小插曲过后,说书先生再次畅快淋漓的讲起故事来,一一数落着赵宋朝廷的各种不是。
这些内容连黄药师都听的津津有味,他心里己然猜到,这一切十有八九就是那位杨小友干的。这让他不由得对杨过佩服不己,果然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反手间就让赵宋朝廷臭名昭著、声名狼藉。
同样的场景,不光在临安城各处上演,其他城市比如江陵、嘉兴、绍兴、泉州、广州等地也在上演。
几天后,临安城各个街头小巷,贴满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上面的内容不外乎是数落赵匡胤不忠不义,欺负孤儿寡母,谋权篡位。
还有图文并茂的配图,上面画着烛影斧声、高粱河车神、太宗小周后图,十二金牌、风波亭惨案等内容。这些是在揭露赵光义暗害兄长谋夺皇位以及批判完颜构陷害忠臣良将,当朝皇帝乃胡虏之种等等。
甚至有两首童谣广为流传:
黄袍加身非天命,孤儿寡母泪涟涟,驴车跑的比马快,太宗原是缩头龟!
临安城里跪北方,金牌召回风波寒,岳王坟前无战马,西湖歌舞买平安!
很快,这些童谣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大江南北。只要一提到宋朝,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宋得国不正,对外卑躬屈膝,对内残害忠良,这也导致宋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不少家中有孩子在军队服役的,都在写信交待自家孩子,可以为国征战,但绝不能参加镇压忠良的战争,甚至有不少军士为此开了小差。
当然,这些消息最后也被临安朝廷所知晓。理宗皇帝得知了这一事件后,顿时被气的暴跳如雷。
尤其是得知民间百姓说他是胡虏之种,这种杀人还要诛心的言论,首接将理宗皇帝气的吐了好口血,一病了好几日。
躺在床上的理宗皇帝咬牙切齿的给贾似道下达旨意:“贾学士,朕命你十日之内找到造谣之人,朕要将此人抄家灭族!”
说罢,又气的晕厥过去。
“陛下……陛下!”
贾似道顿时被吓得不轻,连忙大喊道:“太医……快传太医!”
宫廷的太医们一番折腾,终于把理宗皇帝给抢救过来了。
贾似道也没闲着,他派人前往城中各地收缴大字报,并派遣一批文人驳斥大字报上的观点。
然而,贾似道的驳斥内容不外乎是一些知之者乎之类的东西,越描越黑。加之宋廷本身就存在得国不正之嫌,对内涉嫌残害忠良,对外卑躬屈膝也是事实,百姓眼睛自然是雪亮的。
宋廷的这种行为更像是在遮羞,从而导致本就脆弱的民心己然尽失。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T0wcl.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