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视网膜边缘泛起淡金色涟漪,这是传送装置启动的前兆。他最后一次检查腰间悬挂的六棱柱形能量瓶——半透明瓶身里悬浮着三枚淡紫色晶体,那是从上个月捕捉的虹膜蝶群体内提取的共生体。这些晶体在黑暗中会发出类似月光的冷辉,此刻正与他作战服左胸的银色徽章交相辉映,徽章上镌刻的螺旋状纹路是高维生物展览馆的标志。
传送的眩晕感比往常更强烈些,当视野重新清晰时,他正站在一片由无数六边形晶体构成的斜坡上。这些晶体表面覆盖着类似蜂巢的凹陷结构,每个凹陷里都凝结着半透明的胶质物,在某种不可见光源的照射下折射出孔雀蓝与珊瑚粉交织的光晕。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银色颗粒,每当他的作战靴碾过晶体表面,那些颗粒就会聚集成螺旋状的光带,沿着晶体棱角攀爬,在距离顶端三厘米处突然炸裂成星屑。
他蹲下身,战术手套轻触地面。胶质物在指尖留下黏腻的触感,混合着某种类似海藻与铁锈的复杂气味。这种气味让他想起三个月前在硫磺沼泽捕捉熔岩螈时,那些生物喷出的酸性雾气里也带着类似的金属腥甜。但此刻的气味更清冽,像是被冰镇过的陈年威士忌,尾调还带着雪松燃烧后的余烬气息。
能量瓶突然发出蜂鸣,王二迅速将瓶口对准东南方。淡紫色的晶体开始高频震颤,瓶身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最终汇聚成一个不断旋转的六芒星图案。这是生物定位系统的启动信号,六芒星中心的光点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明灭,意味着目标距离不足五百米。
他沿着晶体斜坡向上攀爬,作战服的磁力靴与晶体表面摩擦发出细碎的爆鸣声。每走三步,靴底就会粘上几片菱形鳞片,这些鳞片在脱离本体后依然保持着半透明的质感,边缘泛着珍珠母贝般的虹彩。王二认出这是目标生物蜕下的旧鳞,它们在晶体表面堆积成波浪状的纹路,随着他的脚步轻微震颤,仿佛某种沉睡的生物正在通过鳞片传递讯息。
当六芒星图案完全稳定时,他正站在一座由倒悬水晶柱构成的拱门下。这些水晶柱内部流淌着液态的琥珀色物质,每隔七秒就会有气泡从底部升腾而上,在接近顶端时炸裂成细小的光尘。拱门后方的地面突然塌陷,形成首径约两米的圆形凹坑,坑底涌出的银色雾气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凝结成冰晶,又在下一秒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重新汽化。
王二将能量瓶插入腰间支架,从后背取下折叠状态的捕捉网。这种由记忆金属与生物纤维编织的网面展开时发出类似竖琴弦的嗡鸣,六边形网眼随着他的动作不断变换大小,最终在前方十米处形成半球形的透明屏障。捕捉网激活的瞬间,他闻到了更浓烈的海藻气息,混合着某种类似新鲜松针的清香。
目标生物从雾气中显形时,王二的呼吸节奏出现0.3秒的紊乱。那是一只形似幼年蜥蜴的生物,体长不足半米,却覆盖着超过三百片不同形状的鳞甲。头部的鳞片呈扇形展开,每片都像是被精心切割的蓝宝石,中央镶嵌着芝麻大小的金色斑点;背部的鳞甲则如同重叠的青铜盾牌,表面布满类似电路板的凹槽,此刻正流淌着液态的银白色物质;最令人震撼的是其尾部,末端分叉成十二根晶状突起,每根突起内部都悬浮着一颗跳动的光球,颜色从靛青到橙红渐变,仿佛将整个色谱压缩在了不足十厘米的空间里。
生物的移动轨迹呈现出量子态的特征,每当王二锁定某个位置,它就会突然出现在三米外的镜像方位。捕捉网的透明屏障因此不断发生形变,网眼收缩扩张的频率逐渐与生物的移动节奏同步。王二注意到生物腹部有片异常柔软的鳞片,边缘泛着珍珠白的光泽,这可能是尚未完全硬化的新生鳞甲。他调整能量瓶的角度,让淡紫色晶体的震颤频率与生物尾部光球的跳动节奏重合,这是利用共生体与宿主的共鸣原理进行定位的经典战术。
当第七次镜像位移发生时,生物突然静止在距离捕捉网两米的位置。它的头部鳞片全部转向王二,金色斑点开始以斐波那契数列的间隔明灭。王二的战术目镜自动解析出这串光信号的含义——这是高维生物特有的威慑展示,通常预示着即将发动的防御机制。他迅速将捕捉网切换为脉冲模式,网面瞬间亮起六边形的光斑,每个光斑中心都浮现出与生物尾部光球相同的渐变色谱。
生物的反应比预期更快,十二根晶状突起同时喷射出银白色物质,在空中交织成不断旋转的莫比乌斯环。王二启动作战服的相位偏移功能,身体表面泛起水银般的光泽,成功避开了第一次攻击。但第二波攻击来得更刁钻,生物将尾部对准地面,十二道光柱在晶体表面折射出无数棱镜,整个空间瞬间被切割成无数个闪烁的立方体。
王二的战术目镜开始报警,他意识到这是利用晶体结构进行的空间折叠。他果断关闭目镜的自动追踪功能,改用原始视觉锁定生物腹部的珍珠白鳞片。当第三次镜像位移发生时,他抓住生物刚完成位移的0.1秒真空期,将能量瓶对准其咽喉处的菱形鳞片。淡紫色晶体释放出的脉冲波与生物尾部光球产生共振,十二根晶状突起突然同时收缩,生物发出类似水晶风铃碰撞的清鸣,整个身体被强制导入捕捉网形成的能量场。
传送回展览馆的过程比预期顺利,王二甚至没有使用备用的稳定锚点。当淡金色涟漪再次漫过视野时,他正站在编号X-7的展览室中央。这间长二十米、宽十五米的椭圆形空间此刻空无一物,只有地面铺设的纳米级传感器矩阵泛着微弱的蓝光。他取出腰间的数据板,将生物的鳞片样本、尾部光球的残留能量以及晶体斜坡的胶质物依次放入分析舱。
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显示出生物的三维建模图。王二对照着投影调整展览室的参数:将重力场调至0.8G以模拟捕捉时的晶体斜坡坡度,空气成分改为78%氮气、19%氧气、3%氩气混合物,温度控制在12℃±0.5℃。他特别注意到生物鳞片在特定光谱下的反应,于是将照明系统切换为450nm至520nm的蓝绿色波段,并在墙壁内嵌入可变折射率的玻璃砖,模拟晶体斜坡的六边形结构。
当所有参数校准完毕,王二启动传送装置,将生物连同能量场一同传送到展览室中央。淡金色涟漪消散后,他看到生物正蜷缩在由悬浮水晶柱构成的微型拱门下,尾部光球的渐变色谱与墙壁的玻璃砖产生共鸣,整个空间开始弥漫着类似海藻与雪松的混合气息。他取出备用的淡紫色晶体,将其中三枚嵌入地面的传感器矩阵,另外两枚悬浮在生物头顶形成保护性光罩。
最后的步骤是布置解说屏。王二站在展览室边缘,观察生物如何用尾部轻触玻璃砖,每根晶状突起接触墙面的瞬间,对应的六边形区域就会亮起与鳞片相同的蓝宝石光泽。他调整解说屏的位置,确保观众既能看到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又不会破坏其自然行为模式。在输入生物名称时,他想起捕捉时闻到的海藻与雪松气息,最终在数据板上敲下"烁鳞兽"——这个名称既避免了禁用字眼,又暗合了生物鳞片的光学特性与环境气息。
当王二退出展览室时,淡金色涟漪再次包裹全身。他回头望了最后一眼,烁鳞兽正沿着模拟晶体斜坡攀爬,每片鳞甲都映照着墙壁的蓝绿色光晕,尾部光球的渐变色谱在玻璃砖表面投射出流动的星云图案。传送的眩晕感袭来前,他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松针清香,那是展览室的空气循环系统在完美复刻捕捉时的环境气息。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Kjj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