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视网膜上残留着传送阵的淡金色光斑,那些光斑像融化的蜂蜜般缓慢滑落,在他深灰色防护服的领口处凝结成细小的晶体。他蹲踞在潮湿的岩缝间,战术手套抚过岩壁上凸起的棱柱状结晶,指尖传来类似触摸冰镇玻璃的凉意。这是第七次独立任务,但每次踏入未知栖息地时,他仍会下意识屏住呼吸——此刻他正悬浮在某种介于液态与气态之间的介质中,周围漂浮着无数半透明的伞状生物,它们伞盖边缘垂落的丝绦正随着介质流动泛起虹彩涟漪。
三米外的岩壁突然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泽,王二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团逐渐具象化的雾状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实,当最后一缕雾霭消散时,展现在他眼前的生物通体覆盖着半透明鳞片,每片鳞甲都像是被揉碎的月光与星屑铸成,随着呼吸频率明暗交替。最令他屏息的是生物背部隆起的螺旋状骨刺,那些骨刺表面流转着类似液态金属的光泽,每当骨刺轻微颤动,就会在空气中划出细小的彩虹。
他调整着腰间悬挂的生物共振器,淡蓝色的波纹从仪器表面荡漾开来。生物的六只复眼同时转向声源,复眼结构呈现出完美的十二面体,每块晶状体都镶嵌着细小的银色纹路,像是用月光在水晶上蚀刻出的电路图。王二注意到生物前肢末端的三对螯肢正规律开合,每次开合都会抖落几粒发光的尘埃,那些尘埃在坠落过程中不断分裂增殖,最终化作环绕生物的光晕。
当共振器频率与生物心跳同步时,王二启动了捕获程序。淡金色的束缚场从他手腕的环状装置中蔓延而出,却在触及生物的瞬间被某种力量扭曲成螺旋状。生物发出的声波让王二的耳膜产生针刺般的痛感,他看到那些伞状生物突然集体收缩,伞盖内侧的发光丝绦迸发出强光。在这片强光中,生物背部的骨刺开始高速旋转,空气里炸开的虹光碎片在防护服面罩上折射出万花筒般的图案。
王二咬住防护服内侧的应急按钮,第二层束缚场以更细密的网格形态展开。这次他清晰看到生物鳞片下流动的银色脉络,那些脉络如同活体星图,在鳞片间隙时隐时现。当束缚场完全包裹住生物时,王二闻到了类似雨后青草混合着海盐的气息,这味道让他想起三个月前在太平洋底采集深海发光水母时,防护服接缝处渗入的海水咸味。
传送回展览馆的过程比预期顺利。王二在缓冲舱内调整着生物的环境参数时,注意到它尾部新生出的半透明触须——这些触须在失重状态下舒展成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他摘下防护手套,用指腹轻触舱壁上凝结的霜花,那些霜花正以每分钟三厘米的速度生长,形成类似蕨类植物的羽状结构。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王二独自在实验室调配着特殊培养液。他将采集的伞状生物碎片放入离心机,观察着虹彩液体在不同重力环境下形成的分层结构。当第十七次调整光照波长时,培养液中终于析出与生物鳞片完全一致的晶体。他把这些晶体嵌入展览室的穹顶,启动时整个空间顿时被分解成无数棱镜,每道光线都精确复现着生物鳞片的折射率。
布置栖息地还原区时,王二在地面铺设了从南极冰芯样本中提取的远古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特定湿度下会分泌出荧光黏液,形成类似生物生活环境的发光苔原。他站在十米高的透明观察台前,看着自己用液态金属3D打印的螺旋骨刺模型,那些金属表面的虹彩纹路需要精确到纳米级的抛光处理。
当生物被安置进中央展箱时,王二启动了他设计的环境耦合系统。展箱底部的磁流体开始模拟介质流动,伞状生物的投影在半空中交织出动态生态链。他调整着生物背部骨刺的旋转速度,首到展箱内空气中的虹光碎片与真实生物脱落的发光尘埃达到视觉一致性。
在最后的调试阶段,王二发现生物对某种特定频率的次声波产生应激反应。他将次声波发生器藏在展箱基座的水晶簇中,当生物开始规律性地开合螯肢时,整个展览室的照明系统随之明暗起伏,那些镶嵌在穹顶的鳞片晶体将光影切割成不断变幻的几何图案。
完成所有参数校准后,王二站在展览室入口处,看着自己的倒影在展箱玻璃上与生物的虹彩鳞片重叠。他摘下沾满晶尘的护目镜,发现防护服左袖不知何时凝结出一片冰花,那些冰晶的生长轨迹竟与生物尾部触须的螺旋结构完全吻合。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Kjj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