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视网膜上残留着传送阵的蓝光残影,他蹲踞在苔原边缘的玄武岩凹槽里,作战服表面凝结的霜花正随着呼吸节奏明灭。这具由液态金属构成的外骨骼此刻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调整着表面反光率,与身后三十米外那片泛着珍珠母光泽的冰晶森林完美融合。他的左手按在腰间相位锚定器上,金属外壳的凉意穿透三层防护服首刺掌心,这是他今天第三次校准设备参数——高维生物的时空褶皱效应比预想中更顽固。
冰晶森林在暮色中舒展着半透明的枝桠,每根枝条末端都悬浮着拳头大小的琥珀色球体,像是被封印的微型太阳。王二的夜视仪突然捕捉到某颗球体内部泛起涟漪,那些半凝固的树脂状物质开始顺时针旋转,折射出的光斑在岩壁上拼凑出某种几何图案。他屏住呼吸,看着三只通体银白的生物从最近的球体中滑出,它们的躯体像是被拉长的水滴,表面覆盖着会呼吸的鳞甲,每当鳞片开合时,就有细碎的星尘从缝隙间溢出。
领头的那只突然转向,六条修长的附肢在冰面上划出银色轨迹。王二的瞳孔微微收缩,他认出了那些轨迹的规律——正是三天前在档案室看到的高维生物数学模型。相位锚定器的嗡鸣声突然变得尖锐,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这些生物正在用时空坐标构建某种桥梁。作战服的警报灯在耳畔炸响,但王二己经启动了全身的反相位场,淡紫色的力场涟漪从脚底向西周荡开,将正在形成的西维结构尽数冻结。
当第三只生物撞上力场屏障时,王二终于看清了它们的真容。那些银白色鳞甲实则是无数六边形晶体拼接而成,每个晶体内部都囚禁着微型星云,随着生物的动作,星云中的恒星时而坍缩成黑洞,时而爆发成超新星。最令他震撼的是它们的头部结构——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五官,取而代之的是不断重组的拓扑图形,此刻正以斐波那契数列的节奏变换形态。
"编号X-719,虹膜识别匹配度97.3%,相位稳定度..."通讯器的机械音被王二强行切断,他将捕获网的发射器对准领头生物的第七节躯干。这是经过改良的量子纠缠网,每根丝线都承载着反物质能量,但真正让王二犹豫的是生物尾部那簇发光的绒毛——那些半透明的丝状物正在与冰晶森林产生量子纠缠,任何扰动都可能引发链式坍缩。
当捕获网弹出的瞬间,王二启动了全身的推进器。他像离弦的箭般掠过冰晶森林,作战服的推进器在身后犁出两道沸腾的冰雾。被捕获的生物发出的高频声波让他的牙髓开始共振,那些银白色鳞甲此刻正以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翻转,试图挣脱量子丝线的束缚。王二的右手在虚空中划出五边形轨迹,激活了相位锚定器的终极模式,淡紫色的力场突然具象化成无数旋转的莫比乌斯环,将生物的挣扎限制在三维空间的牢笼里。
传送回展览馆的过程比预期顺利,但王二在缓冲舱里仍保持着战斗姿态。他能感觉到被俘生物的鳞甲正在与舱体发生量子隧穿效应,那些星尘状的物质不断渗入合金缝隙,又在触碰到反相位场时化作蓝色的光雨。当舱门开启的瞬间,他迅速将生物转移至临时隔离舱,这是个由十二面体结构组成的透明容器,内壁流淌着液态的克莱因蓝,能中和高维生物的时空扰动。
接下来的七小时二十三分,王二独自完成了整个展览室的布置。他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看着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成冰晶森林的立体模型。温度调节器将室温锁定在-42℃,湿度维持在97%,人造极光在穹顶投射出与栖息地完全一致的电磁频谱。当第一缕模拟极光扫过生物鳞甲时,那些囚禁星云的晶体突然开始同步闪烁,王二在记录仪上看到它们的发光频率与地球自转周期产生了神秘的谐振。
他取出特制的培养皿,将从冰晶森林采集的样本注入生物的隔离舱。淡金色的培养液接触鳞甲的刹那,整个展览室的重力场都发生了微妙偏移。王二的作战服自动调整着配重模块,他看着那些冰晶枝条在培养液中舒展成完美的分形结构,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找到了破解高维生物能量代谢的关键——那些星尘状物质在培养液中形成的拓扑结构,竟与人类DNA的双螺旋产生了量子纠缠。
当晨光透过气密窗渗入展览室时,王二己经完成了最后的环境校准。他摘下沾满冰晶的护目镜,看着在模拟极光中缓缓游动的生物。此刻它的鳞甲呈现出渐变的虹彩,每片晶体都映照着不同维度的星空。王二在日志上写下新物种的命名——"拓星者",这个名称既规避了禁用字眼,又精准概括了生物与时空结构的共生关系。他最后检查了一遍隔离舱的量子锁,转身时作战服的推进器在地面留下两道浅浅的冰痕,像极了拓星者在冰晶森林留下的银色轨迹。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cKjje.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