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2章 桥影流光

小说: 铁马冰河照卿颜   作者:冒火的东方
求书网 更新最快! 铁马冰河照卿颜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lAl0.html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那日,林若蘅站在观礼台角落,攥着阿蘅的小手微微发颤。孩子胸前的铜哨随着人潮晃动,撞在虎符形状的校徽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远处的钢铁巨龙横跨江面,火车汽笛声与礼炮声交织,惊起一群白鸽掠过桥头堡的红旗。

“妈,您看!”阿蘅突然指着桥墩。宋砚辞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正站在检修梯上擦拭钢梁,袖口露出的虎头刺青被阳光照得发亮。他转头望见人群中的母子俩,抬手抹了把汗,工装口袋里掉出个油纸包——是给阿蘅带的桂花糖画。

松本美惠挤过人群,鬓角的银发上别着玉兰花簪。她怀里的竹篮装着刚蒸的青团,青白的糯米皮上印着虎头模子:“给大桥建设者们尝尝。”她的日语口音己淡得几乎听不出,腕间却还戴着当年从旗袍上拆下的樱花纽扣,用红绳编成了平安结。

正午的阳光斜照在桥面上,林若蘅摸着旗袍内衬的虎符残片。那纹路经过岁月,早己变得温润光滑,却在心跳加快时仍会微微发烫。记忆突然闪回1937年的雨夜,父亲将翡翠发簪塞进她掌心,说:“姚家的命,是长江给的。”

“林大夫!”熟悉的吆喝声传来。戴斗笠的老汉推着糖画车挤过来,车辕上挂着的白围巾随风飘扬。林若蘅的眼眶瞬间——那是父亲当年的副官,如今鬓角染霜,却仍在街头画着虎头糖人。他舀起一勺糖稀,在铁板上画出衔着橄榄枝的大桥,尾巴处勾出个小小的“蘅”字。

阿蘅挣脱母亲的手,蹦跳着去看糖画。宋砚辞不知何时下了桥墩,工装裤脚沾着铁锈和水泥渍。他蹲下来替孩子整理围巾,指尖划过谢明远留下的白绸:“等你考上大学,叔带你去桥头堡看江景。”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林若蘅想起昨夜,他在灯下反复修改阿蘅的物理作业,眼镜片后的目光专注而温柔。

暮色渐浓时,桥上的路灯次第亮起。林若蘅站在桥边,望着江面倒映的流光。宋砚辞递来杯热茶,杯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谢明远要是能看到...”他的话被江风扯碎,林若蘅却看见他悄悄抹了把眼睛,手背上的烧伤疤痕在路灯下泛着淡红。

松本美惠抱着熟睡的阿蘅走来,孩子手里还攥着半块糖画。她将孩子交给宋砚辞,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这是当年在电厂找到的胶卷,我托人洗出来了。”泛黄的照片上,年轻的谢明远站在长江边,身后是正在装卸货物的商船,他的目光却望向镜头方向,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

江面上的货轮鸣响汽笛,震得护栏微微发颤。林若蘅的虎符疤痕突然发烫,恍惚间听见长江的浪涛声里,混着梆子的节奏。她转头看宋砚辞,男人正低头凝视阿蘅的睡颜,白围巾垂落在孩子肩头,像一道未说完的旧时光。

夜色深了,西人沿着引桥往回走。老槐树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阿蘅的铜哨在梦中发出细微的响声。林若蘅望着桥上的车流光带,忽然想起谢明远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若有来生,愿做长江的一粒沙,看它岁岁安澜。”

宋砚辞的手轻轻覆上她的,掌心的温度透过虎符疤痕,暖到心口。松本美惠走在前面,玉兰花簪上的银铃与脚步声应和,老副官推着糖画车,车辕上的白围巾在夜风中飘扬。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lAl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
求书网 有求必应! 铁马冰河照卿颜 http://www.qiushuxsw.com/book/ewlAl0.html 全文阅读!求书网,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