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西集:2002年·秋意渐浓时的暗流涌动
小标题:泛黄信笺与锈蚀齿轮的隐秘对话
滨海市的秋风卷着法国梧桐的枯叶,在水泥地上沙沙作响。程野推着二八大杠走在机床厂的老路上,车筐里放着用旧报纸包好的两个烧饼,报纸边缘印着上周的股市行情,油墨被风吹得有些模糊。机械义肢的关节处缠着新换的摩托车内胎,每走一步仍发出细微的"咔咔"声。路过纺织厂时,他看见林小满正和几个下岗女工围坐在缝纫机前,用废弃的布料缝制书包——那台老式缝纫机的铸铁底座上,还留着他们与记忆监察局搏斗时的划痕。
沈星河坐在银行新装修的贵宾室里,中央空调的冷风让她裹紧了藏青色工装。面前的玻璃茶几上摆着一杯立顿红茶,茶包的纸质挂绳上印着英文标语。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发来的语音:"隔壁张婶给你介绍了个老师,周末见个面?"她皱着眉将手机倒扣在《网络安全技术》杂志上,杂志边角还沾着上次调试记忆干扰器时溅到的蓝色冷却液痕迹。突然,电脑右下角弹出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段1993年化工厂监控录像的截图,画面里穿白大褂的人群中,有个背影与周正的父亲极为相似。
周正站在证券交易所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街道上来往的人群。他的西装袖口新换了袖扣,是妹妹用废旧齿轮改制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父亲住院的消息,但备注栏里的名字仍停留在"记忆工程参与者"。当他转身时,瞥见办公桌上的台历,10月15日被红笔圈了起来——那是记忆熔炉被摧毁的日子,而圈痕周围,不知何时多了几个用钢笔勾勒的齿轮图案。
阮青柠蹲在画廊后的小院里,给新栽的月季浇水。水壶是用废弃的铁皮油桶改制的,表面还留着斑驳的"向阳牌"字样。她的帆布鞋上沾着泥土,鞋帮处别着枚用怀表零件做成的胸针。手机突然响起《遇见》的和弦铃声,是陆沉发来的定位:"老邮电局仓库,发现疑似记忆载体"。她抓起墙角的手电筒,筒身缠着从拆迁区捡来的电工胶布,胶布缝隙里还嵌着细小的银色碎屑。
陆沉趴在老邮电局的阁楼里,海鸥相机的快门键被他用口香糖暂时粘好。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锈迹斑斑的铁皮箱,里面堆满泛黄的信笺和老式录像带。信纸上的字迹己经模糊,但"记忆编码"、"第七号实验体"等词汇仍清晰可辨。当他用镊子夹起其中一张照片,画面里年轻的唐果父母站在化工厂门口,背景墙上的标语与沈星河收到的邮件截图完全吻合。突然,阁楼的木板发出"吱呀"声,他迅速将资料塞进背包,却不小心碰倒了角落里的老式电话机,听筒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电流声,夹杂着几句模糊的低语。
唐果的盲杖敲击着铺满落叶的青石板路,"听"到街边新开的奶茶店播放着孙燕姿的《绿光》。副食店老板往她手里塞了袋炒货,用旧报纸包着,报纸边缘印着的日期是1993年7月——正是记忆工程关键实验的时间。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随身听的电池己经鼓包,但仍在播放着Beyond的《海阔天空》。路过修鞋摊时,老师傅叫住她,往她手里塞了个小布包:"在双鞋里发现的,像是你要找的东西。"她摸出布包,里面是个刻着复杂纹路的金属圆环,与记忆密钥的结构如出一辙。
深夜,七人在拆迁区废弃的锅炉房重逢。这里的管道己经生锈,墙角堆着几个装满旧零件的麻袋。程野从帆布包里掏出用荷叶包好的酱牛肉,荷叶边缘有些破损;沈星河带来用玻璃瓶装的橘子罐头,瓶盖内侧还印着"国营食品厂"的字样;周正默默打开铁皮盒,里面是几块用油纸包好的桂花糕,糕点上撒着的糖霜有些融化;阮青柠撕开袋鱿鱼丝,辣油滴在地上,瞬间腐蚀出细小的坑洞;陆沉的背包里翻出半袋受潮的饼干,包装上印着的卡通图案己经褪色;林小满用搪瓷缸装着煮好的玉米,玉米须还挂在缸沿;唐果煮的咖啡里加了从副食店要来的陈皮,香气中带着一丝苦涩。
"这些信笺里提到,记忆工程还有备用核心。"陆沉展开泛黄的信纸,纸页边缘被虫蛀出许多小孔,"而且,他们一首在寻找能稳定操控记忆的'容器'。"他的目光扫过程野的机械义肢、沈星河的电脑、周正后颈的疤痕......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记忆实验的印记。突然,锅炉房的电灯开始闪烁,管道里传来奇怪的震动声,仿佛有无数齿轮正在黑暗中转动。唐果的盲杖突然指向某个方向,"听"到空气中漂浮的分子正在组成警告的图案——记忆危机,似乎从未真正远离。
待精彩继续——
(http://www.qiushuxsw.com/book/j0Kjej.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qiushuxsw.com。求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ushuxsw.com